第四篇 領導口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第六章 面對媒體時的口才:新時代對領導者的要求

身為領導,經常接觸媒體是不可避免的。領導代表著企業的聲譽和形象,因此在面對媒體的時候就要求領導能夠鎮定自若,瀟洒從容。

1、實事求是,尊重媒體

新聞界的職業特點是重視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及時性和公正性,而不受其他勢力的左右。領導者必須尊重新聞界的職業特點。這就要求尊重新聞記者地位的獨立性,而不能把新聞界純粹當作宣傳本組織的工具,誘使或強迫報道有利於本組織的消息。否則就等於輕視新聞媒介的社會地位,結果得不到他們的合作和支持。

而且,新聞媒介講求實事求是,喜歡真實,反對弄虛作假,因此領導在同新聞界打交道時,一定要誠懇、真摯、實事求是,提供的新聞素材要真實可信,沒有人為因素。不要對記者封鎖新聞,哪怕是不利於本組織的新聞。提供新聞時切忌自吹自擂,撰寫的新聞稿要保質保量,避免濫竽充數。新聞媒介所提出的問題,一般都是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涉及面廣,與國家政策、形勢走向等重大問題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情況,更要求領導者說話要講求實事求是,是什麼就說什麼。確實涉及重大機密,不能向新聞界透露時,也要用外交辭令委婉地表達出來,不弄虛作假。某些領導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口才,往往言過其實,說一些過頭話,夸夸其談,不僅有可能不經意泄露出本應屬於機密的東西,而且給人以不真實的感覺,引起聽眾的強烈反感。

另外,與新聞界交往還要考慮對方的具體情況,考慮到聽眾、觀眾的心理狀態,不能千篇一律,應區別情況,具體分析,促進答問雙方的相互理解和雙向交流。如果不考慮到對方的心理情緒,單純站在自己一邊敘述自己的觀點,向對方灌輸,甚至強詞奪理,強迫對方接受你的觀點,就不會給人以實事求是、真實可信的印象。

美國政府也極為重視新聞媒介,努力發揮新聞媒介「揚聲器」的作用。美國政府認識到「控制信息的權力是控制社會的一個重要槓桿」。而美國新聞界則認為「美國總統和政府是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頭號新聞。」基於這種認識,美國歷屆政府都重視與新聞界的聯繫,每天早晨白宮領導班子都要決定當天主要推出的新聞。此外,里根的公關班子每天都製作30~60秒的新聞內容插入當天的晚間新聞。而他們極為強調的一點就是報道應真實、公正、全面、客觀。這也是基於雙方長期合作的需要。

2、平等相待,一視同仁

領導對所有的新聞機構和媒介,不論地區遠近,不論級別高低,都要平等相待。接待這些媒介機構派出的記者、編輯來採訪,要一視同仁,以禮相待,使他們都能夠平等地獲得本組織所提供的各種信息,切忌厚此薄彼,「看人下菜碟」。對於曾經批評過本組織的新聞機構和記者,要不計前嫌,不結新仇,更不能挾私報復,侵犯記者的人權,而應像對待其他機構和記者一樣熱情接待,為其新聞報道提供方便,保證他們的正常工作。

3、積極主動,廣交媒體朋友

正是由於媒介的重要作用,要求領導者必須能與媒介進行有效的協調和溝通。這就要求領導者能夠主動積極地在媒介上宣傳自己,使自己所領導的組織能更多地為人所熟知,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新聞媒介具有傳播信息快、覆蓋面廣、可信度高的特點。社會組織要向國際公眾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借新聞媒介塑造形象。

自從大眾傳播媒介產生以後,使我國傳統的領導公共關係活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我國近代史上,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運用報紙等傳播媒介宣傳的政治改良活動,就是在政治領域開展的一次出色的領導公共關係活動。客觀地說,資產階級維新派儘管依靠的是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但他們對知識分子以外的公眾力量以及輿論的重要性還是有一定認識的。例如康有為認為,在民族危亡之時,「果能合四萬萬人,人人熱憤,則無不可為者,奚患於不能救!」梁啟超則指出:「凡欲為國民有所儘力者,苟反抗於輿論,必不足以成事。」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康、梁等人運用報紙等傳播媒介,在社會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宣傳政治改良的活動。梁、康先後組織強學會、聖學會、保國會,創辦《中外紀聞》《強學報》《新知報》等報紙,大力宣傳變法,使資產階級改良變法思想深入人心,成為一種社會風潮。胡繩先生曾指出:「維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幟,喚起了群眾的愛國熱情,因而使他們所發動的政治改良活動,成為一個群眾性的愛國主義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說,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展的宣傳政治改良的活動,是一次十分成功的領導公共關係活動。因為它在「喚起了群眾的愛國主義熱情」的同時,也使維新派與知識分子等公眾建立了良好的公共關係,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維新派與其他公眾的關係。這與現代領導公共關係的傳播活動是一脈相承的。

新中國建立後,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雖然在中國尚未建立起現代領導公共關係學,但是,黨和國家的許多領導人都能較嫻熟地運用一些公共關係的技巧和藝術,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面對帝國主義和國外反動勢力的敵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國際交往中主張處理國際關係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輿論贊同,爭取到廣泛的國際同情,逐步與各國建立起廣泛的國際友好關係。這些活動與行為與現代領導公共關係所講求的以傳播為手段,通過影響社會輿論來樹立形象是一致的。

4、爭取媒介信任,贏得公眾的心

要以開放、平等的姿態接待新聞媒介,過分拘謹或高高在上的驕矜都不足取。要因勢利導,使採訪和談話的內容始終在一個可以調控的範圍之內。對所談內容的重點要心中有數,要有簡潔明了的談話提綱。

在談話緊扣主題的前提下,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內容。企業家發表談話的內容往往是嚴肅的、數字性較強的,如果一直板著臉談這類內容,往往容易使新聞記者感到冷若冰霜,通過新聞媒介發表和播放出去後,公眾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距離感,對於企業家的形象感覺也必然是刻板、乏味、不近人情。通篇嚴肅的談話無論在報刊上還是在廣播電視中,其傳播效果都很有限。相反,如果不時穿插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東西輕鬆一下,傳播效果往往會更好。

例如,一個企業家在回答一個女記者提的問題時說:「這位小姐是四川人吧,提的問題都很棘手。」全場大笑。那位小姐也很高興,因為說她提的問題棘手,無異於說她的問題問到了點子上。

接著,這位企業家說:「棘手是棘手,可是我不得不回答。不回答對不起朋友。大家都等了我半天了,結果只看到我含含糊糊地說半句話,未免掃興。現在,我就將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給大家。」

在這裡,這位企業家便通過幽默的話語實現了與記者們的溝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實現和記者、觀眾的溝通與對話,可以穿插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內容。

面對媒體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策略,既不能逃避又不能過分地親近,下面的10條策略可以讓身為領導的你在媒體面前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1、積極主動的媒體策略

努力讓媒體從你的角度來關注事件。你可以向所有的媒體同時發布信息,也可以將信息透露給某位記者,使其成為「內部觀點」。如果你想先試探一下受眾反應的話,後一種策略往往比較理想。

2、第三方策略

讓媒體對某個事件進行報道,但不要突出你的組織。你可以通過其他組織中的評論員提供一些「第三方」的觀點或評論。

3、「硬新聞」策略

通過活動、抗議、新聞發布會、社評、研究等方式來製造新聞。或者通過增加「熱度」、呼籲變革、「讓事件變得更有戲劇性」等方式來引發媒體報道。如果能夠將你的組織刻畫成某家公司或謠言的受害者,這種策略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當然,這種「硬新聞」的策略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它的時效性比較強,其影響力很快就會減弱,而且一旦在受眾心目中形成某種印象,你就很難去改變它。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的主要目的在於給相關機構施加壓力,或者是攻擊你的對手。

4、「軟新聞」或專題策略

「軟新聞」或專題策略屬於一種深度報道策略——通常是在媒體的專題版/生活方式等版面或者是訪談節目當中使用。它要求新聞發布者投入較長的時間,要有很大的耐心,並且與相關的編輯、製片人或記者保持一定的關係,而且雙方能夠就當前的事情達成一定的共識,或者至少雙方都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

5、快速響應策略

當所有的因素都已經準備就緒的時候,你可以考慮使用這一策略。

如果執行得比較到位的話,你可以通過這種策略使那些攻擊你的人反受其害。尤其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