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口才資本——好口才改變你的一生 第五章 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知識就是力量。」要有豐富的學識、閱歷,對錶述材料要充分熟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像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偉人和名人那樣談吐睿智、幽默,都是以學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為基礎的。

追本窮源,一個口才好的人,必須經常在知識積累上下工夫。他們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興趣,積累自己的知識,培養自己的同情心和責任心。他們談話的題材源泉是非常充實的,而那些認為自己口才不好的人呢?是不是每天看報紙?看報紙的時候,是不是只看看副刊上的小說消遣而已?是不是同時也很注意重要的國際及本地的新聞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選擇節目?是不是隨便聽聽就算了呢?是不是選擇有意義的、精彩的電影和戲劇?是不是看戲時集中精神地去欣賞它們,而不是坐在戲院里打瞌睡?

著名劇作家曹禺曾說過,哪一天我們對語言著了魔,那才算是進了大門,以後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為語言方面的富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具體學習、錘鍊語言呢?下面介紹幾種可行、有效的方法。

1、多讀書,多看報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報紙、雜誌和書籍。在讀書看報時,備一支筆、一些卡片紙和一把剪刀,把所見到的好文章或讓自己心動的話語畫出來,或者剪下來,或摘抄在卡片紙上。每天堅持做,哪怕一天只記一兩句,也是很有意義的。日積月累,在談話的時候,你也許就會不經意地用上它們,從而使自己講話的內容豐富起來。

2、善於學習

對於談話的題材和資料,一方面要認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運用。懂得如何運用,可以使一句普通的話發揮出驚人的效果。學習吸收的目的是為了很好地應用,不能應用的吸收毫無意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窮書萬卷常暗誦」,吟詠其中,則可心領神會,產生強烈的興味。摸熟語言的精微之處,則會喚起靈敏的感覺;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筆,則會獲得豐富的辭彙,自己演說和講話時,優美的語言亦會不召自來,這並非天方夜譚。只要我們潛心苦讀,勤記善想,揣摩尋味,持之以恆,就能嘗到醇香厚味,如果反覆地用,不斷地學,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說的那樣「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他」了。

3、注意搜集並積累警句、諺語

在聽別人的演講或別人的談話時,隨時都可以聽到表現人類智慧的警句、諺語。把這些話在心中重複一遍,記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談話的題材、資料就越來越多,說起話來也就越來越條理清楚,出口成章。

4、提高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就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時的敏銳性,豐富自己的學識與經驗,並增強自己的想像力與敏感性。隨著表達能力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將豐富多彩,整個人的個性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提高,從而成為一個演講高手。

總之,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可使人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當眾講話,聽眾能從中獲取有益的信息,表述者也可從容不迫,揮灑自如,充分佔有材料。熟知材料是培養自信的基礎條件,正所謂「充實,是自信的前提」,而「自信,就是力量的源泉」。

一般情況下,談話要選擇一些容易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這樣有利於創造一個輕鬆活躍的談話氛圍,使交談得以深入,友誼得以發展。

一般而言,以下幾種話題,容易引起大家的談話興趣。

與談話者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

與談話者興趣、角色相關的話題;

具有權威性的話題;

新奇的話題;

某些特殊的話題;

社會和他人禁錮、保密、敏感的話題。

但在具體選擇這些話題時,要考慮談話對象。一個話題,只有讓對方感興趣,談話才有維持和繼續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為別人都是球迷。逢人就談球賽,遇到對球不感興趣的人也大談特談,讓對方感到索然無味。

關懷和幫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因此關心對方也是個永遠受歡迎的話題。有一位女記者,在雞尾酒會上與伊麗莎白女王進行了簡短的交談。記者問女王昨天是不是在風雨中視察過鐵礦。女王聽後非常吃驚。原來女王的外衣被什麼東西染上了紅褐色,經女記者的提醒,女王才發現。女記者從關心女王的外衣開始,自然引起了女王的好感,使這次交談也獲得了成功。

美國女記者芭芭拉.華特初遇美國航空業界巨頭亞里士多德.歐納西斯時,見他正與同行們熱烈討論著貨運價格、航線、新的空運構想等問題,芭芭拉沒法插上一句話。在共進午餐時,芭芭拉靈機一動,趁大家談論業務中的短暫間隙,趕緊提問:「歐納西斯先生,您在海運和空運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是令人震驚的。您是怎樣開始的?當初您的職業是什麼?」這個話題一下撥動了歐納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談起來,動情地回顧了自己的奮鬥史。

日常生活中,同病人談治病強身的事情,同家長談培養子女的方法,同青年人談今後的發展目標,同家庭主婦談安排生活的訣竅,同學生談提高學習效率的經驗……這些話題無一例外都是對方樂於接受的。

選擇話題,除了注意對方的需求外,還要小心避開「雷區」,盡量選擇「安全係數大」的話題。

首先,不要不識深淺,誤入禁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禁區,譬如個人隱私、怪癖、生理缺陷等。這一類內容應當有意避開,不要去談論。不然的話,輕則破壞談話氣氛,重則傷感情,甚至會導致爭吵或關係破裂。

其次,避開可能引起對方傷感或誤解的敏感話題。每個人除了有若干「禁區」外,還存在「敏感地帶」,談話中都應當小心避開。譬如,不幸者忌談他遭受不幸的往事,失戀者忌談愛情與婚姻問題,殘疾人的家庭忌談家中的那位殘疾者,等等。有時,與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交談,在他們工作以外的時間裡,不宜談過分具體的專業話題,如什麼病該怎麼醫治,什麼糾紛該怎麼處理等。同要人交談,往往忌談政治、宗教和性的問題。「敏感話題」很難處理,一般要盡量避而不談。

選擇話題除了看人之外,還要看場合。會話是在一定場合、情境之中進行的,話題應當同場合、情境協調,不協調的話題不但大煞風景,而且還有可能損害人際關係。喜慶的場合,不能談令人傷感或通常認為不吉利的話題。悲哀的場合,不能談令人捧腹大笑的話題,也不宜談婚戀喜慶等話題。

20世紀的口才大師、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自己的第一篇口才學論文中曾認真地分析和論證了口才的語言技能問題。他得出結論:口頭表達藝術主要有四大要素,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語的節奏。丘吉爾是深諳口才之道的,他將「節奏」列在四大要素之首,就是因為他切實體會到和懂得口語節奏具有十分強烈、深刻和豐富的表現力。

節奏,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運動形式的一種表現。日出日落,潮漲潮消,花開花謝,冬去春來;人的起居作息,社會的興衰更替,無不體現出事物運動形式的變化,一種有規律、有秩序的變更。事物運動過程中所呈現的有規律、有秩序的變化,就是節奏。

我國的古代典籍《禮記》中說:「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還說,「言語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教以和;皇皇者,正而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就對琵琶音樂節奏有過絕妙的寫照。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這裡的「急雨」「私語」「鶯語」和「大珠小珠」等就生動地展現了琵琶樂音的輕重快慢及起伏停頓的節奏。

古人早就認識到了節奏的性質和口語節奏的表現力。現代人也常說,「急人快語」「疾言厲色」「語重心長」「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等。這些,也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口語節奏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形象內涵和動人力量。

一次談話、一回座談、一場論辯、一台演講、一堂教學從頭到尾聲調高亢不行,從頭到尾輕聲細語也不好;從頭到尾平鋪直敘、平淡無奇不妥,從頭到尾光怪陸離、危言聳聽也不佳。要使聽眾自始至終都能精神飽滿和有效地接受信息,使講話、座談、教學和演說獲得理想的效果,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在聲音形式上,語音應有高有低,語調應有抑有揚,語速應有快有慢,吐字停頓應有長有短。

在內容、風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