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責任:要求服從,不如傳輸價值觀 孩子的發言權和選擇

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天生富有責任感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自動獲得責任感,責任感就像鋼琴演奏一樣,是慢慢獲得的,要通過多年的努力,要在日常實踐中找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和理解力的事情,來鍛煉孩子的判斷能力和作選擇的能力。

責任感的培養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如果必要,讓他們自己作出選擇。發言和選擇之間有細微的差別。有些事情完全在孩子自己的責任範圍之內,在這些事情上,孩子應該有選擇的權利。而有些事情只在我們的責任範圍之內,但是對孩子的利益會有影響,在這些事情上,孩子應該有發言權,不過沒有選擇權,決定要由我們來作,同時要幫助孩子接受必然會發生的事實。需要弄清的是這兩個責任範圍的區別。讓我們來考察幾個常見的、會引起孩子和父母衝突的領域。

即使是一個兩歲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問他是要半杯牛奶還是滿滿的一杯牛奶。(對於那些擔心孩子總是選擇半杯牛奶的父母,他們的問題可以從大半杯牛奶開始。)四歲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選擇是要半個蘋果還是一整個蘋果。六歲的孩子能自己決定煮雞蛋是要老一點的還是嫩一點的。

我們應該故意製造一些場景,讓孩子自己作決定。父母選擇場景,孩子作出選擇。

不要問小孩子這樣的問題:「你早餐想吃什麼?」應該這樣問小孩子:「你想吃炒雞蛋還是煎雞蛋?」「你想吃烤麵包,還是不烤的麵包?」「你的麥片粥是要熱的還是涼的?」「你要喝橙汁還是喝牛奶?」

這樣的問題傳達給孩子一個信息:她需要對自己的事務負一定的責任。她不僅僅是一個接受命令的人,還是影響她生活的決定的參與者。孩子應該能從父母的態度上獲得清晰的信息:我們給你提供了很多選項,選擇是你自己的責任。

孩子在吃上面遇到的麻煩通常是父母造成的,父母在孩子的口味上加入了太多自己的喜好,他們嘮嘮叨叨地讓孩子吃某種蔬菜,告訴他們(相當不科學)這種蔬菜是多麼的有營養。父母對食物不要有太強的喜好,這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父母提供有營養的、美味的食物,如果跟醫學上的建議不相違背,那就由著孩子根據自己的胃口需要吃多吃少。很顯然,吃飯是在孩子自己的責任範圍之內的。

在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不讓孩子發言,不讓孩子自己作選擇,就很難培養孩子覺得自己重要的感覺,下面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四歲的阿瑟和媽媽坐在一個咖啡店裡:

侍者:你們要什麼?

阿瑟:我要一個熱狗。

媽媽:給他一份牛肉三明治!

侍者:你的熱狗上想加點什麼,番茄醬還是芥末醬?

阿瑟(轉向他的媽媽):嗨,媽媽,她認為我確實存在!

在給小孩子買衣服時,決定他們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以及該花多少錢,這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在商店裡,我們選了幾個款式,從價格來講,對我們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讓孩子選擇他或她喜歡的那件穿。因此,即使一個六歲的孩子也能自己選擇她的襪子、襯衫、裙子、褲子等等——從他們的父母已經選好的那些衣服中。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衣服時,孩子沒有能夠獲得經驗,沒有能夠培養任何能力。事實上,有很多成年人,在沒有參謀的陪同選擇下,無法為自己買上一套衣服。

特別是大一點的孩子,應該讓他們根據父母或者朋友的不同接受標準自主地選擇衣服。孩子可能希望穿出自己的品味,但是在父母看來這種口味可能不太舒服。只要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選擇如何花自己的錢,那麼就應該允許他們自己買喜歡的衣服。如果她的同伴嘲笑他,說她的品味很「奇怪」,那麼下一次她可能會改變品味來迎合同伴的品味。父母可以放開手,不要去批評、反對、爭論,以免導致心情不好,這樣的事情可以讓她的同學替父母去做。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特別有創造性,父母會很放心讓這些孩子穿他們自己喜歡甚至自己設計的衣服,不管他們看上去和同伴有多麼不同。

有時候,十幾歲的孩子會穿上一件會引起很大爭論的衣服,這時,父母可以請孩子考慮一下衣服表達的信息:「你希望看上去很不尋常嗎?」「你希望所有看到你的人都覺得你在性上面很隨便嗎?」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父母就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態度:家庭作業完全是孩子和老師的事。父母不應該就家庭作業的事跟孩子嘮叨不休,他們不應該監督或者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除非孩子要求他們這麼做。(這個方針可能跟老師的希望相反。)如果父母接管過家庭作業這個責任,而且孩子讓他們這麼做了,那麼他們就再也無法擺脫這個束縛。家庭作業可能成為孩子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勒索、利用父母。如果父母對孩子家庭作業的微小細節少一點興趣,而是用不太明確的話語暗示:家庭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做家庭作業就像我們工作一樣。這樣的態度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樂趣,而避免了很多苦惱。

有很多優秀的學校,不給小孩子布置家庭作業,和那些整天被家庭作業纏身的六七歲的小孩子比,這些學校的學生獲得的知識不會更少。家庭作業的主要價值是給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經歷。但是,要實現這個價值,家庭作業必須與孩子的能力相適應,這樣他們才能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直接的幫助只能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父母的參予,他或她是無用的。不過,間接的幫助可能是有用的。舉個例子,我們可以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一張合適的書桌,一些參考書,允許他們使用電腦。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幫助孩子計算出做家庭作業需要的恰當的時間。在春秋季溫暖的午後,孩子們的心思第一個肯定是想到玩,然後才是家庭作業。在冬天寒冷的日子裡,家庭作業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要看電視,應該在做完作業之後。

有些孩子做作業時,希望在家長身邊。他們分析一道題目或者試著理解書中的一段話時,希望爸爸或者媽媽能夠聽他們說。或者可以允許孩子在廚房或者起居室的桌子上做作業。但是,不要評論孩子的坐姿,不要數落他們的外表是不是整潔,不要叮囑他們要小心傢具。

有些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能會嚼鉛筆、撓頭,或者搖晃椅子,甚至聽音樂,這樣他們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對此的評論和阻止只會阻撓孩子,打斷他們的腦力工作。在我們要求孩子做某事時,如果表達中帶有尊重,保護了孩子的自主權,那麼孩子對我們的反抗就會少一些。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提問題或者吩咐什麼小差事去打斷他們,這些問題和差事可以等他們做完作業之後再提出來。我們應該站在幕後,給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而不是指導和援助。有時候,如果孩子請求我們的指導,我們可以闡明一個觀點,或者解釋一個句子。但是,我們應該避免說這樣的話:「如果你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你會記得你的作業的。」還有,「如果你聽老師講,你就會知道作業怎麼做了。」

我們提供幫助時,應該謹慎,並表示同情,我們更應該聽孩子說,而不是講課。我們向孩子把路指出來,但是希望旅行者——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地。

下面這個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媽媽如何防止一個有關家庭作業的麻煩演變成一場爭吵的技巧:海倫,十一歲,從她的書桌旁站了起來,對她的媽媽說:「我不要再做作業了,我太累了。」

父母通常的反應會是:「你是什麼意思?你不想再做作業了?你玩起來怎麼從來不會累啊?一做作業你就累了。當你拿著糟糕的成績單回家時,看我管不管你!」

但是,海倫媽媽的回答卻是承認女兒的情緒:「我能看出來你很累,你一直學得很努力,當你休息好了,準備好了,再來做作業。」

父母對學校和老師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家庭作業的態度。如果父母經常性地指責學校、輕視老師,孩子會得出明顯的結論。父母應該支持老師的立場,支持關於家庭作業負責的方針。當老師很嚴格的時候,父母就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表達他們的同情:

「這一年很不輕鬆——這麼多作業!」

「今年真的很辛苦。」

「她一定是一個嚴厲的老師。」

「我聽說她要求很多。」

「我聽說她對家庭作業特別嚴格。我猜今年會有很多家庭作業。」

不要每天在家庭作業的問題上向孩子發脾氣,例如:「聽著,安貝爾,從現在開始,你每天下午都要做拼寫作業,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不許再玩,也不許再看電視。」或者「羅傑!我已經厭煩了每天提醒你做作業,爸爸會來檢查你有沒有專心做作業,如果你沒有,你會後悔的。」

在對待家庭作業的問題上,威脅和嘮叨是父母常見的方式,因為這讓父母相信他們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而事實上,這樣的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