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求 後來

眨眼5年過去,寫這篇文章時,王博和甜菜的小女兒尚未落草。

如今,彎彎已經是個大姑娘了。

5年的時光說長不長,卻足以讓一個人的心靈成長有質的飛躍,2018年春我再度和王博甜菜坐在一起時,震驚無比地重新發現了他們。

我想我是一定會把王博甜菜後來的故事編纂成文的,就在下本書里好了。寫寫在家庭生活方面,他們抵達的那種圓融自洽的狀態。

寫寫在物質生活層面,他們無心插柳地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從兩個窮光蛋晉身甜百萬和王百萬。

寫寫在育兒方面,他倆摸索出的那套無比適用於當下的知行體系……我說不好,那不僅僅是關乎育兒,也並不僅僅局限於教育……

反正王博已然是一個哲人了,讓許多人望塵莫及的那種,我若大一,他已考上了研。

王博這些年寫了不少文章,我讀完他所記錄的那些和彎彎成長有關的文章後很激動,寫得真好,高出同時代同類別的筆者們一大截,於是勸進,請他出書,希望他的寶貴思辨能利他,服務於許許多多的初為父母的人。

嗯,他若出書,寫的一定不僅僅是育兒經驗,應該還可以利於許多初為人妻為人夫的年輕人之己身,善莫大焉。

30歲時初相識,我一度榮幸於和他們的相識。

眼下我近四十,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老朋友們越來越好,我欣喜於他們的這種好,亦羨慕不已,心痒痒的忍不住想廣而告之,於是索來王博的短文一篇,算是給他做個宣傳吧。

同時算是二度勸進,期待他的書能問世得早一點。

能把有價值的東西拿來與人分享,是我的榮幸,希望也是能從中獲取思辨的讀者們的榮幸吧,此情拳拳,望笑納,並擴散。

附文一段,節選自王博文章,可以找個清靜的所在,安下心,看一看。

「婚姻」這個詞,也跟所有描述人類根本存在狀態的詞一樣,因為植根於人的本能需求,它既有其核心的堅固特質,也隨著人的幻覺而在歷史長河中外顯、流變,變得離人性的需求越來越遠,乃至面目全非,終至於到一個時候,人覺得不得不拋棄它。

多少年來,談婚姻談的是傳宗接代、資源配置、家族政治、社會角色,唯獨不是愛情。

到了現代,個人覺醒的特徵之一是浪漫主義的愛情,再往後是身體解放、性別角色解放,以及各種縱情縱慾的解放。

到了後現代的當下,種種假「婚姻」已然成為個人主義的絆腳石。所以有人喊出諸如「婚姻制度終會消亡」這樣的口號。

隨著精神分析的進展,人們又在假婚姻的背後捉出假愛情:當年如膠似漆、海誓山盟,細水長流之後,覺得還是一別兩寬的好。

追究起來,當年結婚的,雙雙不是完全的人,各自心理固著在某時某處的幼態,因為那種固著的外顯,雙方相互吸引,各自的生命要借著這段姻緣完成生長,等到任務完成,各自都還要趕路。

人們因為離婚而快活,便涌動起救世的熱忱,心潮澎湃地要將更多的人從婚姻的幻覺中拯救出來。

但這一波原子化的思潮過去之後,我們終將又要回到聯結的問題上來。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尋求聯結是人的本能。人的自覺意識賦予人選擇自由的同時,也帶給人孤獨和荒謬的感受。這種局面迫使人去尋求與世界聯結的各種方式,而且我們需要的,是篤定的、永恆的聯結。

最為成熟健康的聯結方式,是愛一個人、與她在一起,倆人共同努力,建立一種既不破壞自身的獨立和完整、不失去自由和個性,又和諧、篤定、牢不可摧的關係。

我們在這種關係中體會相互的關心、責任、尊重與了解,這種種經驗幫助我們完善自己,最終,憑藉這種關係,我們在享受自由的同時,確認與世界的聯結、與無限的契合,也享受對世界與他人自發的肯定、關懷和饋贈。

正因為我們追求篤定和永恆,所以我們追求的愛,是與「這個人」的愛,經由這個人,我得到安放,經由這個人,我熱愛生命,經由這個人,我從人性中躍起,又紮根進人性,經由這個人,我從蒙昧中獲得自由,又不孤獨惶惑。

這,才是婚姻的本質。

它是兩個獨立、自由、成熟的人,兩個都具備愛的能力的人表達並實踐一種契約,這契約直接回應人類的存在之惑。

這是舒適而美滿的婚姻,但大多數人因為不夠成熟,尚不能進入。

無論歷經幾次婚姻,如果最終能跟某個人安居於那種篤定的、永恆的承諾中,都是善終。

而如果一個人在他當下的婚姻中就已然得益於種種親密關係,尤其得益於他的伴侶,他從匱乏變得充盈,從依賴變得獨立,從緊張變得平和,從躁動變得安適,從抑鬱變得積極,從自戀變得愛人,總之,他從幼稚走向成熟,那他一定是極其幸運的。

對,我就是幸運的。

經歷了五年的婚姻之後,我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一個現實、理性、達觀的人,而我並沒有失去她。

我們的婚姻是從2012年開始的,我們離開北京的時候,雙方父母剛見過面,按照生活的一般套路……

(余文長1萬字,請掃碼,免費閱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