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華為不上市迷局 上市的利與弊

上市幾乎是每一個企業的夢想,只要具備一定的成長性和資產規模,上市就會成為老闆和員工孜孜以求的榮耀和財富夢想;甚至只要有一個夠好的項目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國內外的風投就會爭相飛奔而來,把你推上上市的快車道!

上市多麼美妙啊,它強大的誘惑力讓無數企業趨之若鶩—通過股市向全社會融來資金髮展自己,動不動就上億,甚至幾十個億,還可以不斷地配股、增發,不斷地融資!而且,你融來的所有資金—都不用還!向銀行貸款有這麼輕鬆嗎?

最為誘人的是,上市能讓老闆和企業員工一夜暴富!所以無數企業即使未能達到上市標準,也會想方設法隱瞞真相,文過飾非,矇混上市;而已經上市的許多企業如果經營不善,高管們也常常會違規運作搪塞過關,輕則不披露重大信息,重則矇騙造假。但這樣做付出的代價,通常只是證交所對企業「公開譴責」,罰款數十萬元了事。因為違規的成本太小,違規作假才屢禁不絕。

但是,這些「硬上市」的企業,往往本身經營就有問題,上市之後遲早都會曝光,這就是上市付出的代價。

而大量經營不錯的企業上市之後,仍然會遇到種種意料不到的後遺症,比如再也不自由了,必須接受監管、審計,必須接受法律、財經公關等專業機構的服務;必須隨時接受媒體的監督;必須接受重大舉措、戰略交由股東大會「外行」們審議、表決和及時曝光;而公開「底牌」常常讓企業陷於被動……即使這些你都沒問題,但你的內心會驕傲,會自大,自信會導致盲目投資,市場一波動,就可能危及到主業……

這就是華為等優秀企業不上市的共同原因。太差的企業上不了市,太好的企業又不上市。而且任何企業上市,都必須接受一個永久的後遺症—交易成本尾大不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還有諸多後遺症,比如股價大起大落造成人心浮動,比如小股東套現的不可控,比如與上下游爭利導致信用喪失,比如上市與企業精神背道而馳,又比如為激勵員工而上市,結果在一群富翁面前又談何激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上市雖好,卻必然讓企業陡生變數。

根據華為內部人士的說法,華為上市主要目的不在資金,而在於華為的「國際化」。這包括了資金的國際化,更包括了公司業務、管理上的國際化。

2010年8月9日,《新世紀周刊》發表了題為《華為上市還是不上市已到抉擇關口》的文章。文章稱:2009年,華為以創歷史紀錄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宣告了對金融危機的勝戰;而2010年,欲借雄厚的財力,以海外收購擴張國際市場的華為,卻屢嘗敗果。

海外收購的屢戰屢敗,對華為來說已是循環多年的「魔咒」,正阻礙著它從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進一步升級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

太多的分析表明,阻礙美國政府接受華為的主要障礙是對華為神秘背景的猜疑。解決這一猜疑的藥方也顯而易見,就是上市,而且是海外上市。主動接受最嚴格的資本市場監管,並向全球的投資者詳盡披露股權結構、資產負債表等等信息,這看起來已是華為升級的必由之路。然而,華為不願上市。

華為是資本市場很願意接納的公司,但華為從不積極。其理由,業界猜測,從「理不清、理還亂」的「職工股」到海外市場擴張需要,不一而足。

現在,上市還是不上市,華為已到抉擇關口。為表示透明化,華為從2005年開始每年堅持公布年報。不過其年報也被外界指責問題多多。一方面華為的年報發布時間缺乏規律,另一方面,華為每年公布的數據項目都在發生變化,中英文報告常有諸多不一致之處,財務報表不完整等等,這些都備受詬病。

顯然,這離政府監管者和市場希望看到的「透明化」還很遙遠。上市,尤其是去海外市場上市,成為一家國際公眾公司,已經成為華為想要解決問題的捷徑。當然,對於華為來說,上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過上市,更加重要的是能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公司治理結構,一套被監管的、有公信力的、更體現企業核心價值的運營模式。

但上不上市,實際上是一個困擾華為10多年的問題。華為多位員工都稱,在1998年、2004年前後,公司都曾有過將要上市的內部傳言,最終不了了之。而其中的「攔路虎」是難以解決、沉痾多年的私人股權清理以及關聯公司問題。

一位在華為工作十餘年的老員工對記者說:「如果公司上市,我當然很樂意接受這份厚禮,但是從理性角度來看,上市對華為未必是好事。」他擔憂地對記者表示,現在華為的員工雖然在某些方面對公司也有抱怨,但是作為華為人,每個人都有著一份歸屬感,通過「集資」把錢投到公司,從而與公司緊密相連。一旦企業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必然是急需處理的一部分,處理不好持股問題必然會導致人心渙散。此外,對於一些持股比例較多的中高層來說,可能會出現追逐短期利益的現象。

任正非將自己的公司命名為華為就帶有很深的民族情結,就想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對於面臨提高海外知名度挑戰的華為,上市或許會助其一臂之力。

2009年,華為有關人士表示,華為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國際化、有競爭力的公司,公司不排除任何有助於達到目標的措施。市場人士據此分析認為,華為的上市,尤其是走國際化道路的上市,有助於其吸引一批高質量的戰略投資者,同時對於華為現在比例日益提高的國際業務而言,其透明、嚴格的公眾公司形象將極大地推動華為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以真正實現其成長為國際化公司的目標。

而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則稱,華為不願上市還有一個很實際的顧慮,即擔心歐美等國的反海外腐敗法律法規會制約華為在新興市場的擴張速度,「華為是『土狼文化』,一旦上市就會被歐美的法律法規捆住手腳。」

2011年4月21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上市有助華為進軍美國》的分析文章,文章認為:「華為迫切希望進入美國高端市場。該公司能否繼續快速增長,或許就取決於它能否實現這個目標。如果華為真的希望消除華盛頓的擔憂,任正非手上是有辦法的:將公司進行整體公開上市,最好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或者至少同時在香港上市。這將一舉消除有關所有權和管理透明度的擔憂。」

有許多業界人士認為,儘管任正非一再強調「親屬不會接班」,但是華為的「接班人」問題和任正非退休之後公司的治理結構將是華為遲早要面對的問題。而如何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改變公司的治理結構,對於華為而言,上市是保持穩定發展的最佳選擇。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指出,走入資本市場,向外界公開自己的管理機構,利用資本市場在企業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優勢,是一些民營企業最好的選擇。而對於華為來說,上市也是華為的最佳選擇。它將使企業的管理更加規範和透明,實現的是制度化和國際化的大跨越,更加有利於國際化發展。

國外有很多上百年的家族企業,但在百年之後,他們還是選擇進入資本市場,開始利用資本市場環境下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企業,保證企業的決策正確和穩定發展。

無論如何,上市是必然的,華為在等時機,選擇上市的方式,權衡利弊。其實華為的打算無非是上市後還能夠保證公司的穩定與傳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