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締造奇蹟的華為模式 堅持均衡發展

「均衡發展」是任正非的管理哲學。2001年,任正非總結了華為「十大管理要點」,其中第一條就是不管內外部環境發生什麼變化,都要堅持「均衡發展」。可以說,任正非經營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經營管理哲學。任正非自稱是一個有些「灰度」的人,他認為,介於黑與白之間的灰度,是十分難掌握的,這就是領導與導師的水平。

2009年10月,著名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春波在《華為:均衡發展模式的成功》一文中寫道:均衡就是生產力的最有效形態,繼續堅持均衡的發展思想,推進各項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就是生產力的最有效形態。通過持之以恆的改進,不斷地增強組織活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以及不斷地提高人均效率,這是華為長期堅守的核心價值觀。

綜觀華為20多年的發展之路,就是建立在動態地實現功與利、經營與管理的均衡基礎之上的,通過持續不斷地改進、改良與改善,華為不斷強化與提升經營管理能力,進而使企業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之路。華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國式的案例說明,均衡的管理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2005年,伴隨著華為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華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使命願景和發展戰略。其戰略定位於:(1)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2)質量好、服務好、運作成本低,優先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的競爭力和贏利能力;(3)持續管理變革,實現高效的流程化運作,確保端到端的優質交付;(4)與友商共同發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從上述戰略不難看出,華為的戰略既關注經營(第一條),又關注管理(第二條);既關注企業外部(第一條與第四條),同時也關注企業內部(第二條與第三條)。可以說基於其經營管理哲學的華為戰略,是一個充滿了均衡的戰略。

在經營模式方面,華為的經營戰略是客戶化導向,產品的發展路標是客戶需求導向,把為客戶提供完善和及時的服務作為公司存在的唯一價值和理由。在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的微觀商業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組織建設,完成企業諸元素從端到端、高質、快捷、有效的管理;在內部核心價值觀方面,相應地構建以高績效為特徵的企業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言:「在這20年的痛苦磨難中,我們終於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它使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同樣不難看出,華為所提倡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同樣將內部價值導向(艱苦奮鬥)與外部價值導向(客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整體上看,這一模式將客戶價值、企業效益、管理的效率和工作的高績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一種有效的和諧,一種動態的均衡。

可以說,華為提出的宏觀商業模式與微觀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基礎之上的,其實質是經營管理的動態均衡變成了有實踐意義的「華為模式」。

華為公司在前期發展階段,將企業的重點定位於經營,對於一個還十分弱小的公司來講,無疑是明智的選擇,因為「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公司要活下去,對於一個高科技企業來講,要成長壯大必須將企業的效益放在首位。1997年以後,公司依據現狀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轉換了戰略的重點,強化內部的管理,通過引進世界一流企業的管理體系,在管理上與一流企業接軌,通過管理的效率來促進經營效益的提高。

吳春波教授認為,對於華為而言,強化管理,推行IPD、ISC為核心的管理變革,就是補管理的短木板,因為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公司各部門、項目團隊及其主管來講,隨著個人績效承諾制度的實施,其已經不是單純的職能部門或職能管理者,公司強化了其身上的經營職能,各部門的幹部實際上已經轉化為集管理職能和經營職能為一體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臨著一個迫切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轉換問題,進而實現個人在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均衡。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個體層面,實現個人能力與工作職責的動態均衡;在組織層面,實現部門經營目標與管理效率的動態均衡,在公司層面,實現功與利、經營與管理、組織戰略目標與組織能力的動態平衡。

真正能夠實現上述動態平衡的企業,必定是商業領域的贏家,不成長、不發展、不成功都很難。

對於華為的未來發展,我們有理由充滿信心,支撐這一信心的理由是:在任正非的領導下,華為以均衡為其經營管理理念,並經過22年的實踐驗證,成功打造了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均衡的軟實力。這是一種可怕的均衡的力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