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締造奇蹟的華為模式 合縱連橫,後發制人

孫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用這幾句話可以總結華為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

華為之所以能戰勝競爭對手,有兩個關鍵戰術,一是合縱連橫,二是後發制人。華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和同城對手中興通訊糾纏混戰在一起,華為貶低中興通訊的一個最主要的說法是中興是機會主義。從接入網、傳輸、ADSL、寬頻小靈通、手機、CDMA、TD-SCDMA到海外市場,中興似乎沒有錯過一個機會,可是大機會一到,中興卻從來做不到市場份額第一。而華為,往往在市場的導入期,僅僅是在技術上作儲備,在做與不做間舉棋不定,但一旦投入,往往能做到中國市場第一乃至全球市場前幾位。這就是華為的後發制人。

什麼是後發制人?任正非解釋說:「戰略上的後發制人,是指不首先挑起戰爭,戰略上不打第一槍,而是依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去努力爭取戰爭的勝利。這是積極防禦戰略的基本指導原則。

「堅持後發制人,在軍事上,敵人可能獲得一些戰略上的先機之利,我們在戰爭開始時不免處於戰略上的被動地位。然而,只要我們實行正確的戰爭指導,預作充分的戰爭準備,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擺脫被動,逐步轉化敵我形勢,奪取戰爭的主動權,直至打敗敵人。」

領先三步是先烈,領先半步是先進。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的技術族譜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是跟隨者;在全球標準的制定上雖然越來越活躍,但還只能是配角。所以說,技術上很難形成先發制人的優勢。

在影響政府的決策上,華為是民營企業,影響力度有限。如小靈通,華為從技術上遊說小靈通的落後,四處阻擊,但是市場上小靈通仍風風火火,使得華為很落寞,直到今天,工信部強令小靈通限期退網,但是2000多億已經投下去了,廠家該賺的錢都賺到了。華為積極倡導CDMA450技術,最後只能在西藏應用,為普遍服務作貢獻,但信產部三令五申制止。後來在3G發牌上,華為聰明多了,積極備戰,從一開始的積極推進轉變為不發表意見,反正說了也不起作用,還落個干擾決策的名聲。所以說在政策的影響上也很難做到先發優勢。

但是,在研發實力、營銷能力和企業的執行力上,華為往往又能後發先至。華為是如何做到後發制人的呢,那就是華為的壓強原則。

《華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指出:「我們堅持『壓強原則』在成功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要麼不做;要做,就極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重點突破。」

歷史上流傳著很多以少勝多的戰爭,但大部分決戰是實力的較量。在華為,一旦確定了方向,一般是配置足夠的資源,把力量集中到一點。

華為在中國市場,將營銷機構覆蓋到每個省,早期以縣為單位進行掃蕩。而國際公司只在部分省市有點,大部分人在北京。華為在一個省的人員投入就超過某些外企在全中國的人員,這就有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勝利。

如何處理客戶、股東、員工、合作夥伴、供應商、政府的利益關係,往往成為一個企業能否做大的關鍵因素。

早期的華為,成功地吸引中國的運營商參股,並與運營商成立合資公司,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以後,華為又努力與英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世界一流運營商結成戰略合作夥伴。

華為的員工持股,既是股東又是員工,企業的凝聚力和執行力自然很強。

對待供應商,華為向IBM學習,一直將供應商不僅僅當成簡單的供貨商,而是當做合作夥伴,關注產業鏈的健康成長。

政府關係,華為一向是敬而遠之,遠而近之,分寸拿捏得準確,既爭取政府的支持,也避免政府過多地干預。

對於媒體及公共關係,華為既保持低調,又始終能成為媒體的關注熱點,媒體常常流傳任總的一篇文章,似乎不經意,卻又成為業界學習和議論的焦點,稱之為「蔣干盜書」。少花錢卻辦成了大事。

華為稱競爭對手為「友商」。自從2003年和思科的官司後,華為吃一塹,長一智;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負責尋求和國際競爭對手的合作,和西方公司進行專利的交叉許可,為摩托羅拉代工無線系統,和西門子成立了合資公司等等。遠交近攻,在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間,既有合縱也有連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