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持續不斷的管理變革 練就強大的執行能力

任正非說:「一個企業僅有明確的戰略顯然是不夠的,關鍵還要練就強大的執行能力。」

提到華為高效的執行力,總讓人聯想到其掌門人任正非的軍人背景。但事實上,沒有任何調查數據顯示,只有軍人創業才能建立良好的執行力。況且,個人的執行力如何才能轉變為整個組織的執行力,也是國內企業普遍遭遇的難題。而華為在打造執行力方面的成功做法,同樣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任正非曾經說過:「企業文化的實質就是員工的行為文化。」而在一個組織內部,員工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上級的影響,可以說企業領導的行為決定了企業的未來。任正非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到高級管理者的行為,而各級管理者又將這種行為層層傳遞下去,形成了華為人低調務實的作風。華為內部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車的故事」。

有一年,任正非去新疆辦事處視察工作,當時華為的新疆辦主任剛從業務一線提拔上來,基於中國傳統企業對高級領導「巡視」的重視,他特意租用了一輛加長的林肯轎車去機場迎接任正非。任正非剛下飛機,看到接他的是一輛豪華轎車,非常氣憤,上車後就把辦事處主任臭罵了一頓。他認為派這樣的轎車純屬浪費,派輛一般的車就可以了,即使辦事處車輛不夠,他也完全可以坐計程車。接著任正非越說越生氣,乾脆指著那位主任的鼻子說:「再說你只要派司機來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親自來迎接?現在你應該待的地方是客戶的辦公室,而不是坐在我的車裡!」

任正非的務實作風,也使華為內部會議的效率極高,參會者的發言都是直奔主題,絕對不允許討論與議題無關的「廢話」。

中國企業普遍存在一個頑疾—再好的制度也難以執行下去。1998年,IBM顧問剛開始在華為進行集成產品開發概念導入培訓時,許多員工竟趴在桌子上睡覺,一部分領導幹部也經常借故遲到、早退。有些員工還沒搞明白「集成產品開發」到底是什麼,就開始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要麼質疑集成產品開發是否適合華為,要麼就直接告訴顧問,華為的流程比IBM的還要先進。

此時任正非的領導行為又一次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在集成產品開發第一階段總結彙報會上說:「中國人就是因為太聰明了,五千年都受窮。日本人和德國人並不聰明,但他們比中國人不知要富裕多少倍。中國人如果不把這個聰明規範起來,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要先買一雙美國鞋,不合腳,就削足適履。」在這次講話中,任正非第一次明確了管理變革的三部曲,就是要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在開始的兩三年內以理解消化為主,之後再進行適當的改進,從而將艱難的管理變革持續地推進下去。

許多企業執行力不佳,實際上來源於考核激勵措施的不到位。有些企業反覆強調責任結果導向的高績效文化,但員工干好乾壞基本上一個樣,甚至「干」得好還不如「拍」得好。任正非在創業階段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著手建立起「不讓雷鋒吃虧」的考核激勵機制,「只有當員工做雷鋒真的不吃虧時,才會有人願意站出來爭著做雷鋒」。

華為市場部的團隊協作精神,也是通過將個人績效與團隊績效、公司績效聯繫在一起的考核分配製度強化形成的。華為不設銷售人員的個人銷售提成,這在國內企業中非常少見。通過這種制度的牽引,華為讓每個員工在考慮個人業績的同時,必須同時考慮對整個集體的貢獻。

許多企業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但口號喊了多次,領導也是大會小會天天講,客戶滿意度依然無法提高。華為當年也出現過類似的事情。2003年11月,英國電信的採購認證團來到華為,對華為進行了為期4天的「嚴格體檢」。在國際一流的專家面前,華為的很多漏洞還是暴露了出來。當英國電信專家在考察華為集成供應鏈時,提出了一個問題:「華為如何保證產品的及時交付?」得到的回答是:「我們有非常嚴格的產品出貨率指標進行考核。」英國專家很不客氣地指出:對於客戶來說,我們並不關心你的及時出貨率,而是關心你的及時到貨率。

當時的場面雖然有些尷尬,但卻讓華為人又一次看到了自己與世界級企業的差距。事實上,華為從1995年開始推行績效考核,其間經歷了三次重大的模式變化,歷時十餘年,至今才逐步建立起內外部客戶價值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

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其決策向來都是果斷而強勢的,就像軍隊的命令一樣,一旦發出,下屬就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因此,他的決策就具有了很強的執行力,他引導著華為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快速發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