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計 欲取先予換人情 動心眼,以「舍」換「得」

傳說有一天,閻羅王正在審判分派小鬼們投胎的去處。閻羅王撫尺一拍:「張三你到東村投胎做人」,「李四你到西村做人」……只聽到堂中的撫尺聲此起彼落,閻羅王依序分派。

等在一旁的猴子忍不住開口抗議:「閻羅王,無論張三或李四,你都讓他們到人間投胎,請你發發慈悲,也讓我這隻猴子嘗嘗做人的滋味吧。」

閻羅王說:「猴子啊!人的身上沒有長長的毛,你全身上下毛茸茸的,怎麼到人間做人呢?」

猴子說:「我把身上的毛拔光,不就可以到人間去了嗎?」

閻羅王拗不過猴子的再三哀求,答應幫猴子拔毛。閻羅王伸手拔了一根毛,猴子痛得吱吱叫,一溜煙逃之夭夭。

閻羅王嘆了一口氣說:「連一毛也捨不得拔,怎有資格做人?」

我們常想得到,但在得到之前,你是否給予或者付出了什麼呢?

也許,林肯成功的故事大家都聽了很多,但林肯樂善好施的故事卻未必人人都能說得出來。

實際上,林肯之所以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人尊重的偉人之一,原因就在於他一直以來在幫助別人方面下足了工夫。他在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亨恩頓先生回憶林肯年輕的時候說:「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滿了人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的床讓給別人。然後,他自己就到店裡的櫃檯上睡,卷一塊布當枕頭,似乎誰有困難都會想到向他求助。」林肯如此樂善好施,為他日後贏得了什麼?選票呀!

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不捨去,別人怎麼平白無故地給予你?林肯幫助別人是出自本性,這種出自本性的「捨得」,其價值更是非同尋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給予與付出,才能換到別人真誠的尊重。那麼,有些人的付出是有意的,這時,該如何做到讓對方理解你的好意而不是曲解你呢?你需要在「舍」之前多個巧安排的心眼,千萬不能告訴對方:「我要『給予』你(好處)了。」否則,對方自然會對你「無緣無故的『給予』」多加警覺,這樣,你所想的「得」,恐怕就難「得」了。畢竟,在現在社會,人們都很自私,如何在「先予後得」上做好文章,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欲得先舍」得從如下方面下足工夫:

一是在分析「舍」與「得」的量化上算好賬,也就是說,小「舍」換取大「得」,是為智慧,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若你改用湧泉之恩去換取滴水之報,這種「舍」的成本那就實在是不划算了。

二是盡量把「欲得先舍」建立在既含蓄又和諧的基準上。就像前面提到的林肯,他的「舍」就做得很自然,這樣就不會給對方的心理造成莫名的壓力和猜疑,現在人都愛講雙向式、互動式、雙贏式,「欲得先舍」能做到這樣則再好不過。

比如一個企業老闆,要想使員工對企業忠誠,先在細微之處對員工多一些精神關懷和物質激勵,員工怎麼還會反過來和老闆作對呢?

三是充分理解「欲得先舍」的詞性機能——它通常是和物質的得失掛鉤的,所以無論是「舍」還是「得」,在動機上要走正路,要以助人為本,而不要將其當作赤裸裸的交換條件。

比如有一個地產老闆,在別人接個工程很困難的情況下,他卻能把當地十有八九的工程都接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據他後來反映,這主要得益於在接工程之前的「非常捨得」,什麼叫「非常捨得」?就是不惜用多少錢都要買通發包方的官員。像這種的「欲得先舍」,自然為他賺了大錢。但當反腐風氣一來,他行賄之事東窗事發,結果落得個階下囚的下場!在交際中,這種「捨得」,還是不做為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