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計 恩威並施隨心轉 既戴高帽,也加緊箍

如果遇到難服管教之人,如何辦?既戴高帽子,又加緊箍不失為一個辦法。尤其是面對小人之時。

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為人誠實,寬厚仁義,尤以御將有恩而為時人稱道,史稱「氣質淳厚」。其實曹彬對付小人也很有一套辦法。

有一次,宋太祖趙匡胤任命曹彬為主將,率軍征討南唐,臨行前太祖交給他一把尚方寶劍,說:「副將以下,不用命者斬之。」接著又問曹彬還有什麼要求。曹彬說:「請求皇上恩准,調用將軍田欽祚擔任另一路的前敵指揮官。」這一請求弄得部下們莫明其妙,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姓田的既狡猾又貪婪,愛爭功名,最討人嫌的是愛在背後打小報告。這樣的人大家躲都來不及,為什麼還要把他弄到軍中呢?

曹彬事後曾對心腹言明其中的道理:「此番南征,任務艱巨,時間會很長,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我領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斷進讒言搗亂,很有可能壞了大事,而這個田某就極可能是這樣的角色。要防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上戰場,分他點兒功名,堵住他的嘴;再者還有尚方寶劍嘛,不怕他鬧事。」

這樣一說,心腹才明白曹彬的深遠用意,連稱高明。

有君子就有小人,這是社會的客觀存在。對付小人一味躲避不是上策,像曹彬這樣將小人納入自己的掌握之中不失為一種聰明的辦法。這樣,我們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小人鑽了空子,拖了後腿。

這裡面,曹彬為田欽祚請了個官——戴高帽子是假,而必要時運用尚方寶劍——緊箍,以告誡小人才是真。

在交際中,對那些不服氣者也可以如此「優待」:先表揚他的才幹,說「只有你才能辦成此事,所以只好求你啦」。這樣一來,他不辦也得辦了。

而對於叛逆者,也可以採用這種既戴帽子又上緊箍的方式。最著名的當屬諸葛亮七擒孟獲了。這裡舉這個例子不是老生常談,而是引發深思。

《三國演義》通過「七擒孟獲」的故事,把諸葛亮恩威並施、降服人心的策略描述得淋漓盡致而又出神入化。

孟獲等人在南中地區的叛亂,既破壞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的願望,也嚴重地威脅到蜀漢的政權,妨礙了諸葛亮北伐中原、統一全國的計畫。為了維護蜀國的統一,諸葛亮經過積極準備,在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進軍。

出兵時,諸葛亮採納參軍馬謖的建議:這次出征的目的,並不是把那些叛亂分子斬盡殺絕,佔領他們的城池,而是要征服當地領袖人物的心,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服從蜀漢的統治,以後不再發動叛亂。這叫做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區的叛軍內部起了變化。雍闓被部下殺死,孟獲做了主帥。接著諸葛亮殺高定,破朱褒。這年五月,諸葛亮帶領軍隊渡瀘水,追擊孟獲。

由於孟獲在當地百姓中有一定的威望,當地少數民族和漢族都服從他的指揮,所以諸葛亮命令不準殺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獲見蜀軍打了進來,就起兵迎戰。蜀將王平跟他對陣,開戰不久,王平掉轉馬頭往後撤走,孟獲驅兵前進,沿山路追趕。忽然喊聲大起,蜀兵從兩旁殺出,孟獲中了埋伏,只得引兵敗退。蜀兵緊緊追趕,活捉孟獲。

軍士們把孟獲押解到大營來見諸葛亮,諸葛亮問孟獲:「我們待你不錯,你怎麼反叛朝廷?現在已被生擒,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接著他親自帶領孟獲參觀蜀軍軍營,問孟獲:「你看我們的軍隊怎麼樣?」孟獲一看,蜀軍陣營整肅,軍紀嚴明,士氣旺盛,心裡暗暗佩服,可嘴上並不服氣。他說:「我不是被打敗的,只是不知虛實,中了你們的埋伏,才被捉的。現在看了你們的軍隊,也不過如此,真要硬打硬拼,我們是能夠取勝的。」諸葛亮笑著說:「既然這樣,我放你回去。你整頓好隊伍,再來打一仗吧。」說完吩咐士兵們擺上酒席,招待孟獲吃了一頓,然後把他放回去。

孟獲回去以後,又連續和諸葛亮一戰再戰,一連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後一次,諸葛亮把孟獲的軍隊引到一個山谷中,截斷他們的歸路,然後放火燒山。只見滿山滿谷烈火熊熊,把孟獲的將士燒得焦頭爛額,叫苦連天,孟獲第七次被蜀兵活捉。

孟獲又被押解到蜀軍營帳。士兵傳下諸葛亮的將令說:丞相不願意再見孟獲,下令放孟獲回去,讓他整頓好人馬,再來決一勝負。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丞相已經給了我很大的面子,我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麼能那樣不給丞相面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流著眼淚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趕緊把孟獲攙扶起來,請他入營帳,設宴招待,最後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

諸葛亮用緊箍一再戰勝孟獲,一次比一次緊,孟獲一次比一次損失大。而同時,每次擒住孟獲,諸葛亮都不摘他頭上的帽子,而是一直讓「大王」這頂帽子戴在他頭上,且對孟獲以禮相待。最後一次,諸葛亮終於使孟獲深受感動,發自內心地臣服於蜀國。這樣使得蜀國南部從此之後穩定下來。

在交際中,也不妨借鑒一下諸葛亮的方式,多花一些工夫,讓那些與你不睦者在知道你的厲害的前提下,對他施以寬容的恩惠,讓他受到感化,真心與自己相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