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粟裕遙指京滬杭 第十六章 雄師飛渡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之後,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作出決定,人民解放軍各部先後進行統一整編。

1949年2月9日,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稱第三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後,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為參謀長,唐亮為政治部主任,劉瑞龍為後勤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軍隊轄七、八、九、十共四個兵團和一個特種兵縱隊。

第七兵團由王建安任司令員,譚啟龍任政治委員,姬鵬飛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參謀長。兵團轄第二十一軍(下轄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師),滕海清任軍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二軍(下轄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師),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三軍(下轄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師),陶勇任軍長,盧勝任政治委員;第三十五軍(下轄第一零三、第一零四、第一零五師),吳化文任軍長,何克希任政治委員。

第八兵團由陳士榘任司令員,袁仲賢任政治委員,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參謀長。兵團轄第二十四軍(下轄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師),王必成任軍長,廖海光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五軍(下轄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師),成鈞任軍長,黃火星任政治委員;第二十六軍(下轄第七十六、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師),張仁初任軍長,王一平任政治委員;第三十四軍(下轄第一零零、第一零一、第一零二師),何基灃任軍長,趙啟民任政治委員。

第九兵團由宋時輪任司令員,郭化若任政治委員,覃健任參謀長,謝有法任政治部主任。兵團轄第二十軍(下轄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師),劉飛任軍長,陳時夫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七軍(下轄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師),聶鳳智任軍長,劉浩天任政治委員;第三十軍(下轄第八十八、第八十九、第九十師),謝振華任軍長,李干輝任政治委員;第三十三軍(下轄第九十七、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師),張克俠任軍長,韓念龍任政治委員。

第十兵團由葉飛任司令員,韋國清任政治委員,陳慶先任參謀長,劉培善任政治部主任。兵團轄第二十八軍(下轄第八十二、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師),朱紹清任軍長,陳美藻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九軍(下轄第八十五、第八十六、第八十七師),胡炳雲任軍長,張藩任政治委員;第三十一軍(下轄第九十一、第九十二、第九十三師),周志堅任軍長,陳華堂任政治委員。

特種兵縱隊番號不變,陳銳霆任司令員,張凱任政治委員。

以膠東軍區武裝編為第三十二軍(下轄第九十四、第九十五師),譚希林任軍長,彭林任政治委員,軍隊暫歸華東軍區指揮(後於1950年2月調歸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指揮)。兩廣縱隊撥歸第四野戰軍建制,曾生任司令員,雷經天任政治委員。這時,華東軍區約42萬人,第三野戰軍約58萬人。

擔負渡江任務的第三野戰軍先在原地學習毛澤東發表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進行一個月的政治練兵,而後南下江邊。從皖北到蘇北東海之濱,到處都有渡江部隊在召開渡江南征的決心大會、表彰英雄模範大會、行軍比賽大會,地方政府召開歡迎解放軍南征大會,給解放軍敬酒獻旗。特別感人的是在南征大會上,各部隊選出代表,站在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像前,緊握戰旗,莊嚴地舉手宣誓。開過決心大會,各部即陸續開赴江邊,展開大練兵。2月11日,中央軍委批准總前委關於渡江戰役的初步部署和部隊訓練計畫,並認為此次我百萬大軍渡江南進,關係到全局勝利與否。所以,淮海戰役總前委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職責。

3月22日上午,蚌埠以南的孫家圩子。太陽剛剛露出笑臉,村子的上空籠罩著一層透明的水霧,像是把小村罩在玻璃罩中。很快,水霧消散了,村子裡的農民一個個都驚呆了。原來,村子四周都是兵。不僅有兵,還有幾十輛吉普車停在打穀場上和路邊。村民們怎麼也想不通,一夜之間,這些天兵天將是怎麼來的?令他們驚異的是,這些當兵的腰間都挎著手槍,年齡越大,手槍越小。事後他們才知道,這是解放軍渡江戰役總前委在這裡召開兵團以上高級幹部會議,參加會議的是高級幹部和隨行的警衛人員,所以都挎著手槍。

會議在小祠堂里舉行。由幾個公文箱搭成的方桌上蒙了一塊大白布,桌子兩邊擺了兩排紅漆椅子,一幅巨大的長江地區戰略態勢圖佔了一面牆。會場上煙霧繚繞,笑聲不斷。劉伯承、陳毅、譚震林、李達、張震分別坐在紅漆椅子上,總前委書記鄧小平主持會議,三野參謀處長王德帶著五六個參謀在一旁刷刷地做著記錄。

鄧小平向大會作《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的報告。他用那濃濃的四川鄉音,平穩而有力的語調,高度概括說:「同志們,偉大的渡江戰役即將開始。蔣介石也好,李宗仁也好,都不願放棄半壁江山,他們想搞什麼劃江而治,苟延殘喘。毛澤東主席熟知中國歷史,當然不願讓歷史上的南北朝在現代中國重演。千百年來,在南京建都的封建帝王都夢想依恃長江天險,長治久安,流芳百世。但是,從三國東吳到南唐,在石城建都的七個朝代的帝王們,都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蔣介石、李宗仁想劃江而治是白日做夢!」他拿起小木棒,指著巨大的地圖說,「渡江戰役是我軍的戰略目標,以第二、第三野戰軍全部,殲滅上海、鎮江、南京、蕪湖、安慶等地及浙贛線蔣軍的全部或大部,佔領蘇皖南部和浙江全省,奪取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

這時,會場上的氣氛活躍起來,大家被輝煌的前景所鼓舞,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陳毅大聲說:「講得好,長江沒什麼了不起!無論戰與和,渡江解放全中國是肯定的!同志們,加油干哪,誰先過大江,我陳毅為他作一首歌詞!」

譚震林揮舞著拳頭,說:「小平講得對,和談成了我們要過江;和談不成,我們也要過江。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決心不變。我們現在的唯一任務,就是練兵過大江!」

劉伯承笑著糾正說:「不能說過江是現在唯一的任務,你們三野過江後還要打上海,那是一塊大骨頭。」接著,他望著陳毅說,「你陳毅還要準備一副好牙齒去啃骨頭呢!」

鄧小平分析在我軍渡江成功後,敵軍可能發生以下幾點變化:

(1)收縮兵力於京滬杭三角地區和南京、蕪湖地區,控制南京、上海、杭州、蕪湖、鎮江、無錫諸要點,並於我東西兩軍相距尚遠之際,集結兵力與我突進至京滬線上之東線兵團實行決戰,而以蕪湖以西各部退至浙贛線上,以保障其退路。

(2)向後撤收。一線在無錫、南京、蕪湖及其以南地帶布置防線,利用浙贛鐵路迅速轉運兵力控制浙贛沿線,確保南京、蕪湖兩要點,並求得割斷我東西兩軍之聯繫,然後再視情況,或在京滬杭三角地區與我決戰,或退在浙贛線上與我決戰,或沿浙贛線作戰略之撤退。

(3)主動放棄武進、鎮江、南京、蕪湖地段。沿江各敵全線向南退至浙贛線上和無錫、上海、杭州沿海地帶,以便利用鐵道和海口做頑強之抵抗,或做有秩序之撤退。

(4)在情況不利於撤退的時候,分別固守京滬杭諸點,以圖頑抗。

(5)只要我軍渡江成功,無論敵人採取何種處置,戰局均將發生於我有利之變化,並有可能演變成敵人全部混亂的局面。

鄧小平分析後,點燃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然後傳達了總前委的作戰部署:

(1)由粟裕、張震兩人率三野統帥機構,直接指揮三野第八、第十兩個兵團之主力,共六個軍及三個獨立旅,由張黃港至龍稍港段及由口岸、三江營、京口段實行渡江。另以第八兵團之第三十四、三十五兩個軍,於戰役發起同時,以積極佯攻的手段,吸引和鉗制兩浦之敵。

(2)由譚震林指揮三野第七、第九兵團,由裕溪口至姚溝段及姚溝至樅陽鎮段實行渡江。

(3)二野由樅陽鎮至望江段實行渡江,渡江後除殲滅當面之敵外,應派一個兵團以最快速度挺進至浙贛線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區,確實控制浙贛鐵路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斷敵退路。

(4)各部隊渡江成功後,應派兵接應左右友鄰兵團渡江。各部隊應與友鄰部隊保持聯絡,互通情報,密切配合,並積極主動地支援友鄰作戰。

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因勞累過度,尤其是腦部過度疲勞,曾經昏迷過。2月底,粟裕在濟南治療養病,因此,孫家圩子總前委會議他並不是一開始就參加的。3月28日,會議快結束時,他從濟南趕來參加。原定的我軍渡江作戰部署,是以蕪湖至安慶段為重點的,因而將三野的指揮位置定在合肥,總前委、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構和三野指揮部在一起。粟裕認為蕪湖至安慶地段,江面較窄,敵人防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