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防守反擊,圍點打援 第十章 鏖戰豫東

粟裕副司令指揮作戰時,對待上級指示,從不盲目機械執行,而是根據戰場情況,從實際出發,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決策。1948年1月27日,他接到中央軍委一份「加急加密」電報。電報要求粟裕率華野一四六縱隊渡江南進,在湘、浙、閩、贛諸省執行機動作戰任務,以策應劉鄧大軍開闢中原戰場。當時陳毅司令員到中央彙報工作去了,粟裕看見電報,便厲兵秣馬,準備渡江南進。但他思索兩個多月後,認為集中兵力會戰中原比分兵南下更有利。這顯然與中央軍委意圖不符。然而他想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有意見有建議應大膽向中央提出來。4月中旬,他向中央軍委斗膽直呈,建議暫不過江,集中中原和華東兩大野戰軍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打大規模殲滅仗。毛澤東收到粟裕的電報後,親自擬電:「為商量行動問題,請陳、粟於4月25日至30日內,同來平山中央機關開會。」

陳毅當時正主持華野一兵團高幹會議,要作報告,並組織下一步的政策討論。會議事關華野全部隊,不能無人主持,故陳、粟於4月22日急電中央,請求由粟裕於4月24日北上,陳毅不北上。但是中央軍委於同日(22日)電陳、粟,要求他們4月27日趕到中央機關會晤。

5月5日,陳毅、粟裕行程800餘公里後,到達城南庄。當晚,毛澤東特意把粟裕請到自己宿舍,做了徹夜長談。

第二天,毛澤東召集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的領導開會,以極其鄭重的態度聽取了粟裕關於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仗的彙報。

粟裕講完後,毛澤東等人又就有關事宜提出了一些問題。粟裕一一做了圓滿的回答。

中央領導當即進行研究,完全同意了粟裕的方案,並立即通知各個戰區。

會後,朱德對粟裕說:「主席、常委們採納了你的方案,總可以舒一口氣了吧?」

粟裕說:「主席和總司令在重大戰略決策上如此重視一個戰區指揮員的意見,使我深受教育,非常感動!」

毛主席說:「民主集中,是我們黨內生活的準則。」

朱德說:「粟裕同志,本來你們今天可以回前線了,但主席說再留你一天,還有兩件大事再定一定。」

第二天繼續開會,毛澤東說:「今天我把總司令拉來,想增加一點權威性,共同研究兩件事。」

聽了這話,粟裕不安地揣度著。

朱德說:「主要是想調你們華野的一個人。」

粟裕忙問:「調一個人,誰?」

毛澤東說:「中央為了加強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的軍政工作,決定速調陳毅到中原工作,今後華野工作由粟裕主持。」

粟裕愕然。

中央再三再四地說明,當前中原戰場的困難是革命最後最大的困難。為此,中央決定立即成立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由陳毅、鄧子恢同志帶領一批幹部和劉伯承、鄧小平會合,全面統籌政治、軍事、經濟、統戰方面的工作。這是關係全局的大事,希望華野的同志能夠理解。華野領導工作由粟裕主持。

隨後,粟裕反覆地請求毛澤東,讓陳毅繼續擔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並且想出了一個辦法,建議陳毅可以去中原軍區工作,但同時仍保留在華野的職務。

毛澤東被粟裕誠懇的態度打動了,笑著對粟裕說:「你就是華野的代司令員兼代政委!」

關於第二件事,毛澤東要求華野在8個月內殲滅敵人11個至12個旅,並且在最近消滅蔣介石的王牌軍——邱清泉第五軍。

粟裕表示,堅決完成軍委的戰略部署,積極創造戰機消滅第五軍!

在國民黨幾百萬軍隊中,第五軍堪稱鐵甲雄師,它是國民黨軍中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1939年底,第五軍首戰崑崙關,重創了號稱「鋼軍」的日本第五師團,轟動中外。此後,第五軍被編入中國遠征軍,出師緬甸,轉戰千里,迭挫強敵,後因受盟國內部矛盾影響及指揮失誤而失敗,被迫分頭撤到滇西及印度。隨後,第五軍經過整編改裝,參加反攻滇西之戰,銳不可當,勢如破竹,贏得了赫赫戰果。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積極充當內戰急先鋒,瘋狂進犯淮南、淮北、蘇中、蘇北、魯南、晉冀魯豫等解放區,並在定陶戰役、巨野戰役中多次與華野、中野惡戰。

中央軍委決定由華野來殲滅邱清泉兵團後,朱總司令極為重視,冒雨於5月12日趕到濮陽,不顧旅途勞頓,馬上同陳毅、粟裕等人一塊研究作戰部署。

5月14日,朱總司令親自給團以上幹部作報告。朱德形象生動地告訴大家,對付五軍等敵主力部隊,就是要用釣大魚的辦法。你想釣大魚就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就扯上來。因為大魚初上鉤,尚未疲睏,你急於往上拉,它拚命往下扯,往往會把釣索弄斷。我們可以慢慢同它擺,在水裡擺來擺去,把它弄疲勞了再扯上來,這樣就能夠把這條大魚釣到手了。朱德說:「你們一定要下決心釣到一兩條這樣的大魚!」

為了穩坐釣魚船,粟裕把目光放在了濟南至鄭州、徐州的魯西南三角地帶。他覺得把國民黨第三軍誘到這個地區,「魚」上鉤的可能性極大,於是下令:第三、第八縱隊由許昌向淮陽方向挺進,吸引邱清泉兵團等部自魯西南地區南下;第一兵團南渡黃河,開闢戰場,調動邱清泉兵團;在第一兵團南渡,而邱清泉兵團北返堵擊時,第十三、第八縱隊和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北進,與第一兵團將邱清泉兵團殲滅於運動中。

陳唐兵團第三、第八縱隊接到命令後,在宛西戰役中再克許昌,殲守敵第二十一旅後,由許昌東進。

邱清泉很狡猾,他見我軍第三、八縱隊北上,認為是殲滅第三、八縱隊的好時機,便指揮整編第七十五師,由定陶、成武地區向太康、淮陽方向行動,尋殲第三、八縱隊。黃河北岸的華東野戰軍第一兵團等部,於5月30日、31日南渡,並前進至菏澤、巨野之線,與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會合。

第一兵團南渡黃河,朝三暮四的邱清泉中途變卦,想放棄第三、八縱隊,集中全力殲滅粟裕的一兵團。蔣介石很欣賞邱清泉的方案,急令邱清泉兵團並指揮整編第七十五師北返堵擊,並令整編第八十三、第二十五、第七十二師及整編第六十三師一個旅等,分別自平漢路南段和蘇北地區向魯西南疾進,企圖與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

此時,整個中原戰場敵我雙方頻繁調動兵力,敵我交錯配置,正處在互相監督之中,戰機時時有,但稍縱即逝。第一兵團渡河部隊原擬圍攻定陶、曹縣,吸引邱清泉兵團來援,配合陳唐兵團南北夾擊聚殲之。但因邱清泉兵團6月5日已達曹縣、單縣一線,而陳唐兵團尚未北返,計畫未能實現。

在河北省濮陽縣境內王莊粟裕指揮部,粟裕正倒騎靠背椅審視著地圖。面對當面嚴峻的形勢,粟裕反而泰然自若,嘴角不時掛起一絲笑意。

善於獨立思考的粟裕在確定「南渡黃河,殲敵五軍」方案的同時就考慮到,抓不到邱清泉,就抓別的「大魚」。因為殲邱兵團雖具一定條件,但不利因素較多。一是邱清泉兵團的五軍等部,全是美式裝備,戰鬥力很強,且一旦出現危急,蔣介石必全力救援。二是要殲滅五軍,突擊集團至少要四個至五個縱隊,而當時華野兵力不足六個縱隊,且戰鬥減員尚未補齊。三是敵五軍這條「大魚」即使被「擺來擺去」,三五天也未必能結束戰鬥。當援敵趕到,形勢必定逆轉。四是華野主力縱隊還未集中。因此,粟裕認為,既然尋殲五軍沒有確切把握,就不能只盯住敵五軍而放棄有把握吃到的「肥肉」。於是,他在考慮打敵五軍的同時,也設想了一個「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腹案。

粟裕慎重地審視著地圖,下決心要打開封,主要依據有如下幾點:一是開封是國民黨的河南省會、中原重鎮,政治、軍事皆佔有重要地位。若開封告急,蔣介石必調兵增援。華野可在運動中尋機殲滅援敵。二是開封有守敵3萬餘人,不失為一塊「肥肉」,但戰鬥部隊只有在羊山集被華野打爛後重建的敵六十六師。該師部率第十三旅和河南省的兩個保安旅,指揮不統一,戰鬥力不強。三是敵可用於增援開封的主力集團均在100公里外,而華野與中野相對靠攏,有強大的兵力和充裕的時間阻擊援敵。四是攻打開封這樣有40萬人口,且經過日、蔣軍時期設防的城市,在華野雖是首次,但陳唐的第三、八縱長於城市攻堅,部隊有多年的攻堅作戰經驗。

想到此,粟裕更增添了先放棄打敵五軍,轉而打開封的信心。

6月9日,粟裕、張震提出五個作戰方案,徵詢陳士榘、唐亮的意見。其中第二方案是:以第三、第八縱隊一部「佯攻開封,吸引其增援」。6月10日,陳土榘、唐亮致電粟裕、張震,認為「目前敵我在魯西南成為膠著狀態。敵異常警覺,且有預定布置準備,正面不易殲敵。一般以避開魯西南轉入敵之側後,調動敵於運動中殲擊為有利」。並提出:「在目前中原整個作戰方針上,應掌握戰機,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