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陳毅返華東 第一章 保衛抗戰果實

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了,喜慶的氣氛籠罩著陝北延安。

太陽偏西了,毛澤東在自己的窯洞里不停地苦思冥想,一口接一口地抽著煙捲。

炊事員把飯又熱了一遍,悄悄地送去。這回炊事員沒有馬上離開,而是靜靜地站了幾分鐘,等毛澤東稍稍抬起頭的時候,輕輕地說:「主席,日本鬼子投降了,大家都很高興,你該吃飯了。」

毛澤東說:「日本鬼子投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喲!」

炊事員聽不懂毛澤東的話,仍微笑地站著。毛澤東引用了《四書》中的一句話,說:「日本鬼子投降了,感到喜,也感到憂。喜的是中華民族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被打敗了,投降了;憂的是還有一個美帝國主義支持的蔣介石存在,他總是想消滅我們。打日本鬼子經歷了8年,下一步和蔣介石打,還不知要打幾年呢!」

194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發表《關於日本投降後黨的任務的決定》,指出:「將來階段,國民黨可能向我大舉進攻。我黨應準備調動兵力,應對內戰,其數量與規模,依情況決定。一部分地區,如江南、豫鄂、晉綏等地,第一階段之時間可能甚短,對此應有充分估計。」

8月25日,《中共中央對目前時局的宣言》發表,要求國民黨政府「承認中國解放區的民選政府和抗日軍隊,以便立即實現和平,避免內戰」,提出了「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

同天上午,延安東關機場。這座不大的山地機場,此刻卻顯得無比重要。一架美國軍用飛機騰空而起,開始了一次非同尋常的航行。這是中共中央藉助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飛機執行的一次特殊飛行任務,飛機上都是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人物。機上有陳毅、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陳賡、林彪、蕭勁光、滕代遠等20名中共高級將領。

這是毛澤東的一次調兵遣將。

機上的一部分同志,是中央政治局8月23日召開的擴大會議決定組成的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對於陳毅來說,此次重返華東,心中還多了層意思。本來中央是讓他去東北的,後來,考慮到華東更需要陳毅,毛澤東便找陳毅談話。陳毅坦誠地說:「回華東去恐怕沒有事做,不起作用。」

毛澤東說:「怎麼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裡就起作用!沒有事可以下棋嘛!」

於是陳毅答應下來,並請中央放心。

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新四軍代軍長。1942年3月,饒漱石接替因工作需要而調回中央工作的劉少奇,代理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治委員。劉少奇臨行前三天特地召集軍分會、華中局的幾位領導,當面交代:「華中局、新四軍的工作應以陳毅同志為領導中心,他領導工作有經驗,軍隊工作搞了很久。華中局書記和政治委員由饒漱石代理,實際工作還是要依靠陳毅同志。」而饒漱石對此極為不滿。194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軍分會在軍部駐地安徽盱眙(今江蘇)黃花塘召開整風會議。陳毅先作自我批評,然後聽取大家意見。饒漱石則事先散布謠言,煽動策劃,使會議變成了對陳毅的批判鬥爭,還發電報給中央,說陳毅「一貫反對毛澤東同志」「反對政治委員制」等,請求中央另派幹部來接替陳毅的工作。然而,毛澤東是了解和相信陳毅的。針對此種情況,毛澤東電示華中局、軍分會和饒漱石:「無論在內戰時期還是抗戰時期,陳毅同志都是有功勞的,未犯路線錯誤。如有同志對以上兩點不明了,請漱石同志加以解釋。」後來,陳毅到延安參加了黨的「七大」,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軍委委員。此次陳毅重返華東擔任軍長及副書記。

就在陳毅趕赴華東的途中,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發出由劉少奇起草的《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指出:「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只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並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鬥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同時,中共中央對全國戰略部署作了調整,要求山東主力及大部分幹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第一步由山東調3萬兵力到冀東,另調3萬兵力進入東北,華東新四軍(除第五師外)調8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浙江我軍向蘇南撤退,蘇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羅榮桓到東北工作。山東分局與華中局合併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另成立華中分局,受華東局指揮,其人員另行配備。

陳毅從延安所率返華中的軍事幹部亦到山東。中央要求陳毅「取捷徑直到山東」,接替羅榮桓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羅榮桓迅速去東北。

9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令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率部3.5萬人赴冀東,陳毅直接到魯南組織阻止何柱國、陳大慶進攻解放區的戰役。

10月4日,陳毅趕到山東軍區所在地臨沂,和在那裡迎候的羅榮桓進行了親切會見。此次相見,兩人異常興奮——他們是老朋友。井岡山時期,陳毅是紅四軍軍委書記,羅榮桓是三十一團的營政委。「九大」以後,陳毅擔任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委,羅榮桓擔任政治部主任。

兩人久別重逢,有種難分難捨的感情,他們在緊張和匆忙中進行了交接。羅榮桓把自己的一床虎皮褥子送給了陳毅,陳毅則送了一件袖珍武器給羅榮桓。

羅榮桓走時,山東的絕大多數主力部隊也開赴東北,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第一、二、三、七師全部,第五、六師的主力,18個警備團和基幹團,部分軍政幹部約6萬人。只留下第四師、第八師2個師。與此同時,新四軍第三師3.5萬人,也由黃克誠師長率領北調出關。陳毅所能指揮使用的山東野戰部隊,實際只有5萬人,加上警備旅和區縣武裝,以及華中方向新四軍9個旅和軍區武裝,整個華東總兵力也才40萬人。

這些部隊也相當分散。有剛從華中調山東的;有剛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部隊的;有在某一地區活動發展多年,不願遠離「老家」的;也有幹部過去對陳毅並不熟悉而個性很強,不那麼「聽招呼」的。一向開朗樂觀的陳毅,此時確實感到肩上的擔子有些沉重了,軍情實在太緊急了。

陳毅在同部隊官兵的談心中了解到,部隊中不少人還存在著和平幻想。所以他上任後主要是了解部隊、教育部隊,每到一處都要把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進行宣講。當時毛澤東同志為了和平,已從延安赴重慶同國民党進行談判。陳毅告訴大家:「我們是力爭和平的,但不能抱有幻想。反動派總是反動派,不打不倒!我們部隊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打』字上。反動派是不會真心實意和談的,他們已經磨好了刀,準備向我們殺來。美國正幫助國民黨反動派,從天上、地上、海上向東北運兵。內戰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作好充分準備,準備大打,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決不允許反動派搶佔勝利果實!」

每次,他都要講重慶談判,講全國的戰局,講進軍東北的意義。有不少人對毛主席赴重慶談判的安全很擔心。他告訴同志們,我們的仗打得越好、越大,對重慶談判越有利,大家要堅定對敵鬥爭的信心。在一次幹部會上,他說:「黨中央和毛主席給我們的任務是向日偽軍大舉反攻,擴大解放區,同時把守住山東的南大門,堅決粉碎反動派打通津浦路的企圖,阻止國民黨部隊北上。」

陳毅的講話使一些幹部、戰士心中存在的疑團解開了,立足點也高了,心也變得明亮了。各部隊廣泛喊起了「守住南大門」「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口號,同時進一步發動群眾,激勵群眾,加強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鞏固了解放區。

深秋的清晨,已經有些涼了,戰士們出操剛回來,駐地還顯得十分寧靜。

陳毅正在洗臉,張茜從值班室帶來一份電文,上面寫著:「第三方面軍湯恩伯和第三戰區顧祝同的部隊已進抵上海、南京,控制了寧滬鐵路,正繼續沿長江向南通、六合之線推進,妄圖首先控制寧、滬、杭及津浦路南段,而後以徐州為前進基地,繼續打通津浦線,向天津、北平及東北推進,同時分割山東、華中解放區。」

陳毅感到時局發展得太快,正像毛澤東和軍委委員們分析的那樣,蔣介石對於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根本不顧全國民眾祈求和平的願望,只是在一味地搶時間「收復失地」。他思忖著,目前山東和華中的部隊應干點什麼,怎樣來牽制時局,同時應作哪些調整。

194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給他和羅榮桓、黎玉等,指出:「目前,山東與華中的中心任務(除出兵東北外),就是截斷津浦路,阻止頑軍北上,并力求消滅頑軍之一部或大部。為此,必須立即組織一股強大的突擊力量,布置於徐州以北、濟南以南的適當位置,控制鐵路一段,創造戰場,以便打擊北上頑軍。」鐵路方面,膠濟路可以不用嚴重破壞。隴海路東段,只要頑軍不積極封鎖華中,亦不必以重兵破壞,應集中力量於徐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