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解放 第三十章 西寧和西寧之後

9月5日這天,太陽剛出山,廖漢生就得了兩件喜事:先頭二師部隊報告,歷盡千辛萬苦跑斷馬腿,終於抵達西寧前站平安驛。這是一喜;第二喜是,妻子也是歷盡千辛萬苦,風塵顛簸,在戰場上為他添了個白白凈凈的千金!

賀炳炎也跟著快活:「老廖啊,這可真有紀念意義啊!打算給她起個什麼名字?」

「我早就想好了,叫『滌青』,蕩滌青海嘛,哈哈哈……」

誰知這句話把賀炳炎的雅興給打掉了一半。他手裡那份青海省地圖,畫著個大紅薯般的圈圈,而西寧在這「紅薯」上伸進去不到一個小指頭的距離,部隊就算完全佔領西寧,也不過是紅薯碰破點皮罷了,離「蕩滌」二字還相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但是,任務已經明明白白擺在面前。這天凌晨,王震轉發來了彭總的電報,明確規定一軍下步任務是「留在青海肅清殘敵」。這跟此前所有的戰役都不一樣,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當一面。野戰軍其他各兄弟部隊都有自己的任務,在大西北廣闊土地上成天女散花狀:楊得志十九兵團擬於9月下旬進軍寧夏,並協助解放綏遠;周士第十八兵團已正式被軍委批准入川,六十二軍歸建;許光達二兵團正以七個師齊頭並進,向蘭州北側永登方向攻擊前進。他們的任務是查明涼州(武威)、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一線敵情,追剿青馬和周嘉彬、黃祖塤殘部,一直要追到玉門。

一兵團除七軍留在隴南外,一、二兩軍基本上沒有分開過。現在,兩軍在西寧、樂都和民和地區,便面臨著各奔東西了。二軍將在大通稍事休整,即翻越祁連山,去配合二兵團佔領玉門油田……賀炳炎對青海太陌生了。他望著地圖上那些讀起來都有點疙里疙瘩的地名,心裡也覺得疙里疙瘩不太流暢。

廖漢生看出賀炳炎的心事,說:「炳炎,莫發愁,還是那條經驗,一個政策、一個紀律,抓住不放,管它多大海、多大風浪,也翻不了船。」

提到政策紀律,軍政治部主任冼恆漢和副主任張國聲有很多感想。他們特別滿意從永靖渡河以來這段時間部隊的政治工作。張國聲說:「任務這麼急,行軍這麼苦,群眾紀律執行得這麼好,令人鼓舞!」

接著張國聲說了幾個小故事。

五團二營機炮連宿營在一個村子裡,二班房東躲在山裡沒回來,排長任瑞祥一進院子,看見戰士們都圍在房東梨樹下,吧嗒著嘴議論:「樹上結這麼多梨呀!」就覺得這裡面潛藏著紀律問題。於是任排長耐心細緻地把樹上梨數了一遍,對班長石天才說:「這棵梨樹就由你們班負責,我已數過,樹上總共104個梨,少一個你們也要賠!」石班長也是個細心人,又當著排長面把梨數了一遍,果然不多不少,104個。這一夜,院子里人來人往,戰士們換崗輪哨都從梨樹下經過,誰也不動一下伸手便可觸到的梨。

第二天部隊出發,任排長來二班檢查群眾紀律,又把樹上的梨數了一遍,發現一個沒少,才高興地笑了。

四團六連在民和縣王家莊頭一次經過藏族聚居區,戰士們見到藏民很稀奇,尤其是披著袈裟的喇嘛,從沒看到過,不免七嘴八舌議論起來:「看喲,藏民窮得連褲子都不穿,身上只披個紅單子哩……」連里覺得這是個新問題。部隊出發前對回民風俗習慣介紹得多,藏民方面就不大注意了,這是執行民族政策和群眾紀律的漏洞,於是宿營下來,專門請個會漢語的藏族老人來講解藏民的風俗習慣,諸如不能擅入喇嘛寺;藏民喜歡吃糌粑、奶類和牛羊肉,這些食品視為待客上品;藏民死後,實行天葬、水葬,他們眼中的魚和鷹,都是神仙,所以,在藏民家裡是不許吃魚的,更不能打死老鷹!戰士們嚇了一大跳,這要是稀里糊塗不明白,一抬手就是死罪啊!

廖漢生覺得這兩個例子都可以編個小報什麼的,給部隊發一發。他說:「臨出發前,彭老總一再交代,在民族地區執行紀律有特殊性,許多紀律問題不是戰士們有意要犯,是不知道。漢族群眾講,不知者不為罪,這句話到民族地區就行不通,不知者也有罪。用王震司令員的話說,少數民族群眾紀律問題,沾著邊就是殺頭之罪。殺了頭也挽回不了影響,一粒老鼠屎壞你一缽醬!」

紀律當然不是絞索,它的生命重點體現在另外一面,那就是直接生效的戰鬥力。那時候,解放軍每到一地,老百姓稱之為「大軍」,「大軍」之「大」,不光是數量方面,也不光看你有多少了不起的槍炮,而重在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一天,有個叫王成華的漢族老漢歡迎一軍五團八連指戰員,拉著手親熱得不行,說:「你們可來給咱漢人報仇了!民國十七年回人造反,殺了我父母;二十一年又殺了我妻哥,咱漢人受回人的欺侮多少年了,這下老天爺總算睜開了眼……」八連指導員越聽越不對勁,就留下來專門給這個老大爺講道理,宣傳回漢窮苦人是一家,只有蔣介石、馬步芳是共同的敵人,說得老大爺連聲喊:「還是咱們解放軍好,道理講得透!」

六團三連有天走了六十里,宿營在只有一戶人家的馬家莊。戶主馬占彪是回民,聽說「漢人隊伍」過來了,嚇得把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送到山溝里藏起來,老兩口留下看家。戰士們看到大門緊閉,上去敲了幾下又不應聲,就說:「這家大概是回族,不了解咱們,心裡害怕,所以不開門,咱們就在外面露營吧,不要打擾人家。」說著就在牆腳下依次解背包休息。

馬占彪兩口子在屋裡聽得莫名其妙,又從門縫裡看到這個情形,很是納悶,不是說漢人隊伍要「殺回滅教」嗎?怎麼這樣守規矩呢!終於憋不住,把大門打開,笑著說:「大軍辛苦了,請屋裡歇息吧!」

戰士們說:「老人家,外面一樣睡覺,不麻煩了。」

老兩口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規矩的隊伍,趕快燒了一大鍋開水給戰士們喝。這時,一個叫馬林州的戰士說:「大爺大娘,我們解放軍是窮苦老百姓自己的隊伍,不打人、不罵人,更不糟蹋回族群眾。我也是回族,馬步芳抓了我的丁,解放軍解放了我,我親眼看到解放軍是保護咱們回族的。我這次進青海,就是要叫咱們回族不再受馬步芳的壓迫!」

馬占彪一聽,恍然大悟:「啊呀,我們都受馬步芳的騙了……」趕緊把兒子、女兒從山裡接回來,爭著要給部隊帶路。

部隊就這樣一路來到平安驛。

最早吃驚的是二師先頭營。他們第一個來到平安驛,老遠就看到鎮口路兩旁夾著回、漢、藏各族群眾,手裡都舉著五顏六色的三角小旗。藏民隊伍中引人注目的是喇嘛,袈裟鮮亮亮耀眼。其次是婦女的藏裙,各色紛呈,一個比一個漂亮,回族婦女頭上戴著黑色或是綠色的面紗,男人清一色,留著長鬍子,頭戴平頂白帽。一切都是那麼讓人新奇、欣悅。

這都是孫鞏接洽的那個維持會一手操持出來的。除歡迎人群之外,更讓部隊想不到的是從西寧城裡嘩啦啦開過來十幾輛汽車,戰士們自平安驛起不用再一步一步丈量山溝了!

平安驛出發至西寧的汽車開動後,軍民歡呼聲震天動地。一路上戰士們都沉浸在歡迎的熱潮中,路邊不斷有藏民獻「哈達」,回族群眾就推出「全牛」和「肥羊」,還有人打出「歡迎主張信教自由的人民解放軍」這樣的口號。進入西寧城區,歡迎人群變得擁擠起來,看得出,他們中有工人、市民、商人和學生。在這如海的人群中,有人喊出了「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人民解放軍萬歲!」還有一位白須老人舉著一塊牌子,上面有首詩,是這樣寫的:「馬到青海四十年,人民苦死萬萬千。解放大軍來征剿,至時撥雲見青天!」

這時候彭德懷才敢說:「蘭州解放了!此後西北大的戰役不會再有。」

野戰軍司令部已進駐蘭州三愛堂,中共西北局擴大會議也在這裡召開。這是彭德懷進駐蘭州之後,召開的一系列會議中的一個,是個綱領性的會議。會上,彭德懷再次重申了一個重要提法:人民解放軍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

所有的話由都圍繞著「工作隊」這三個字展開。包括會議期間在蘭州飯店為歡迎十八、十九兵團而舉行的會餐。彭老總吩咐都上蘭州名菜,還特別點了許多人聞所未聞的「髮菜」,說:「仗打到蘭州就吃蘭州菜,這就叫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工作隊』就是這個意思,西寧有西寧的菜,寧夏有寧夏的菜,新疆有新疆的菜,不能一盤子端。」

大家哈哈大笑,吃得格外香。打蘭州那幾天,皋蘭山上的部隊,幾天都沒吃上飯啊!彭德懷看著大家吃,自己卻很少動筷子。他像個地地道道的兄長,臉上始終掛著慈愛。對吃相生猛的同志,就嗔著眉眼囑道:「慢一點嘛,飯管飽,菜管足,酒管夠,急么子嘛!」見到過於斯文的就又說:「吃飯也像打仗,莫學文弱書生啊,光動嘴不動手可不行!」

話是這麼說,彭德懷還是希望他的部屬既能打仗也會當「書生」。他除了給野戰軍團以上幹部每人發了一件皮大衣之外,還給每人發了一支派克筆,筆桿刻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