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運籌帷幄:造就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三、馬歇爾回家了

慣用兩面手法的蔣介石,為迅速獲得美國五億美元貸款和購買武器,企圖緩和各地反對美、蔣暴行的群眾運動,一再製造和談空氣,聲稱政府將派大員到延安繼續進行談判。當他在得知馬歇爾有可能就要回國的消息後,立即委託司徒雷登轉達請馬歇爾充任國民黨政府顧問的意願。一廂情願想利用馬歇爾在美國的地位和聲望得到美國更多的援助。

司徒雷登把這事告訴馬歇爾後,馬歇爾說:「顧問什麼呢?有什麼可顧問呢?作為一個調處人尚不能影響國民政府,那作為顧問更不行了。」他還怕一旦當了顧問,他以前調處的立場更受到懷疑。如火如荼的反美「抗暴」運動開展起來後,使他度日如年,天天如坐針氈,他對司徒雷登說:「最好的回答該是一個字,『否』字」。

1月6日,白宮發言人宣布:「總統已指示馬歇爾將軍返回華盛頓親自就中國局勢提出報告。」

同日,馬歇爾又接到杜魯門總統的電報,要他準備接任國務卿。

在馬歇爾啟程回國的前一天,即1947年1月7日,馬歇爾發表了他的「離華聲明」。

離華聲明是一份典型的調處失敗的解嘲文件和辯解書。

首先,聲明將調處失敗的原因全部推給國共兩黨:

「和平最大之障礙,厥為國共兩方彼此完全以猜疑相對。」

「在國民政府實際上亦即國民黨方面,其最有勢力之反動集團,對於余促成真正聯合政府之一切努力,幾無不加以反對。……彼等公開坦白宣稱:中共之合作實為不可想像之事,惟有武力政策方能解決問題。此一集團包括軍事與政治領袖。」

「在中共方面,……真正極端之共產黨徒,則不惜任何激烈之手段以求達到其目的,例如破壞交通,以便破壞中國之經濟,而造成有利於推翻政府之局面。」

在這聲明中,馬歇爾迴避了他調處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援蔣內戰和企圖使中國成為美國的小夥伴和政治附庸,直接原因是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政策。

馬歇爾之所以將國民黨也罵了一通,是因為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事實過於明顯,世人有目共睹,同時,馬歇爾也對蔣介石的霸道作法使自己調處的最終失敗,窩火許久,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

對國民黨,馬歇爾是怨其不幸,怒其不爭;對共產黨卻是倒打一耙。

聲明為美國援蔣內戰的辯護,卻是對周恩來領導的宣傳工作的肯定:

「中共手段中極有害,極煽動性的方面則為宣傳文字……此種宣傳已全然不顧及真理及事實經過,對吾人政府之政策及意志曲解及詆毀之能事,且種種事實,均足以證明此項宣傳之主要目標,欺騙中國及世界人民,激發彼等對美國痛恨心理。」

洋洋一篇離華聲明,隻字未提從送艦艇到出售剩餘物資,從運送國民黨軍隊到解放區前線到海軍陸戰隊對解放區的直接侵擾,從《中美商約》到《中美海軍協定》的簽定等,美國政府積極推行的援蔣政策。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聲援全國學生愛國運動與紀念政協周年大會上發表演講,並發表了《評馬歇爾離華聲明》:希望馬歇爾回國後,檢討美國政府政策,不再繼續過去的錯誤,停止援蔣內戰,撤退駐華美軍,不再干涉中國內政,重新調整中美關係。

董必武也就《馬歇爾的聲明》發表個人觀感,指出美國應負中國內戰之責任:「中國內戰比赫爾利來華時規模大得多,蔣介石的國民黨軍已經動員,美製之飛機、坦克、大炮現正與人民作戰」,「如無美國之裝備、運輸,中國的內戰決打不起來」,「美帝國主義者應負中國內戰之責任」尖銳批駁馬歇爾的詭辯,他又指出:馬歇爾既贊成政協,又譽違反政協之非法國大制出之偽憲法為中國之出路,顯系瞎說。

1月8日早上,馬歇爾馬上將離華返美任國務卿了,他問司徒雷登,今後美國應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

司徒雷登說:「只有這樣三種方案可供選擇,其一,積極支持國民政府,尤其是以軍事顧問的辦法給予支援,希望它作出一些必要的改革;其二,不採取任何有力的對付辦法,一切聽其發展,相機而行,作『走著瞧』的打算;其三,完全不參預中國的內政事務。」

司徒雷登看馬歇爾沒有表態,他又說:「在這些意見中,我贊成第一個方針。」

看出來,司徒雷登還不想拋棄他和馬歇爾在去年9月時制定的對華政策。

馬歇爾思考許久,找不出一條更好的方案,只好說:「大體上,我同意教授的想法。」

行前,馬歇爾曾邀請章文晉到他的公館會晤道別。

晚上,蔣介石夫婦、中共代表王炳南、章文晉、司徒雷登大使及其國民黨政府的一大群官員到機場為馬歇爾送行。

馬歇爾乘坐的飛機徐徐升空,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在馬歇爾的飛機返美途中,杜魯門總統宣布馬歇爾被提名為政府國務卿。

馬歇爾使命的結束,標誌著美國解決中國問題對華政策的破產。馬歇爾的調處沒有成功;國民黨想通過馬歇爾調處實現溶共的企圖也沒有成功;而中國共產黨由於其所處的特有地位,經受住馬歇爾調處所帶來的種種考驗,在壯大人民力量的同時,在孤立反動派這一根本問題上取得了成功。

在這一年中,中國共產黨不僅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和平誠意;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假民主、真獨裁的面目,使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國政府援蔣內戰對華政策的真面目;推遲了全面內戰的爆發時間,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及其解放區能在相對較小的壓力下進行鞏固和發展,從而為解放戰爭在短暫的3年時間內取得勝利打下基礎。

當代著名中美關係學者屠傳德認為:如果中國共產黨當初拒絕馬歇爾來華調處,不僅美國將從1945年底就開始實施援蔣內戰的這一政策,而且美國政府中的援蔣派將會得到更好的借口,從事比1947年至1949年規模大得多的援蔣內戰活動。對中共來說,最終勝利雖然也是必然的,但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勝利來到的時間也許會晚一些。

美國的調處是完全失敗了,但不等於說,美國在當初就完全不應該進行這場調處。如果馬歇爾在整個調處期間能始終全面地執行杜魯門總統對華政策聲明、國民黨又有合作誠意的話,那麼,美國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如果調處成功,對中國人民有利,對中國共產黨有利;對美國人民和政府有利;同樣,對國民黨最終也有利。

但是,歷史就是這樣,不允許有這麼多如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