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今古茶詩上-2

六、唐皎然四首

1.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①,東籬菊也黃②。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③。

〔皎然〕720—800前後字清晝一作晝,俗姓謝,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十世孫。唐代著名詩僧。早年信仰佛教。天寶後期在杭州靈隱寺受戒出家。代宗大曆以前居湖州烏程妙喜寺。皎然精通佛典,又博涉經史諸子,文章清麗,尤善於詩。

〔題解〕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陽節。從唐時起,就有在重陽節登高賦詩、插茱萸或相聚飲酒之風俗。杜甫在《九日藍田會飲》詩有「興來今日盡君歡」之句。陸羽於肅宗上元初760在吳興苕溪結廬隱居時,同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情誼篤深,生死不逾。此詩作於陸羽隱居妙喜寺期間。

皎然在重陽節同陸羽品茗、賞菊、賦詩,開創以茶代酒,移風易俗之新風。

〔箋注〕①僧院: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時皎然在妙喜寺清修,陸羽同靈徹上人亦同住妙喜寺見《唐才子傳·皎然傳》。

②東籬:此句語帶雙關。從字面解是說寺院里東牆之下的花圃里金色的菊花已經開放,而實則是暗點晉代陶淵明昔年在九江結廬隱居時「採菊東籬下」,時逢友人送酒來,詩人就地痛飲,酒醉始歸的典故。

③助茶:助字,在古漢語里作虛詞或代詞解。「助茶」非指某種茶品,而是泛指茶茗。

2.飲茶歌誚崔石使君①

越人②遺我剡溪③茗,採得金芽爨金鼎④。

素瓷雪色縹沫香⑤,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⑥。

三飲便得道⑦,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秋看畢卓瓮間夜⑧,笑向陶潛籬下時⑨。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⑩,唯有丹丘得如此HI。

〔題解〕這首五、七言古體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時即興之作。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風格,對唐代中後期中國茶文學——詠茶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此詩約作於德宗貞元初785。

〔箋注〕①崔石:生卒年與鄉里未詳。約在唐德宗貞元初任湖州刺史,時皎然居湖州烏程妙喜寺。使君:是對地方長官之尊稱。

②越人:越州今浙江紹興地區人。古稱會稽,為古越國都城。

③剡溪:為曹娥江上游。其源有二:一出天台縣,一出武義縣。晉代王子猷徽元雪夜訪戴逵於此,故亦名戴溪。自古以來就是綠茶的產地。

④爨金鼎:爨〔〕,在此作動詞點燃解。金鼎:金屬製造的鼎狀煎茶風爐。全句意為點燃風爐烹香茗。

⑤素瓷:為唐時邢窯所產的白瓷茶碗。白瓷碗中盛著芳香四溢的綠色茶湯,則更平添品茶的情趣。

⑥一飲起四句:是言茶的藥理功效和探求品茗的藝術境界。一飲、再飲是言飲茶有滌煩去憂,提神悅志的功效。在作者的面前出現了一個身心如沐晨雨,精神爽朗,彩霞滿天的廣闊天地。

⑦得道:在佛教的語言中是「得」的複合詞。「得」意謂僧侶虔誠苦心清修獲得或成就佛教的某種思想、功德或事業。與此相反即為「非得」。至於要達到超越「六道輪迴」的涅盤境界,對許多釋迦弟子來說,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⑧畢卓:字茂世,晉鮦陽今河南省新蔡縣境人。東晉元帝大興時318—321官為吏部郎,常因飲酒誤事。以至在夜間去鄰家瓮間盜飲新釀,為掌酒者所縛,明日視之乃畢吏部也。遂為千古笑柄。

⑨陶潛:因不得志,於九江廬山腳下結廬,閑居寡歡,常以飲酒消愁,酒醉之後作詩自娛。曾寫飲酒詩二十首。其五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名句。相傳,他正在東籬下賞菊花,恰逢有人送酒至,詩人就地痛飲,醉始歸,得此佳句。

⑩茶道:皎然詩中提出的「全真茶道」說,其內涵豐富,包容了對茶宴模式和文人雅士相聚品茗、清淡、賞花、玩月、賦琴、吟詩等藝術境界的探索。

HI丹丘:地名。在今浙江寧海縣南45公里,是天台的支脈,亦是產茶區。陸羽《茶經》所載漢仙人丹丘子的故事亦出在這裡。

3.顧渚行寄裴方舟

我有雲泉①鄰渚山②,山中茶事頗相關③。

伯勞飛日芳草死④,山家漸欲收茶子。

鶗鴂鳴時芳草滋⑤,山僧又是採茶時。

由來慣采無近遠,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下葉初卷二山名。

吳婉攜籠上翠微⑥,蒙蒙香刺罥春衣⑦。

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家園不遠乘露摘⑧,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抽出欺玉英⑨,更取煎來勝金液⑩。

昨夜西風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HI,堯市人稀紫筍多HJ。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HK。

清泠真人待子元HL,貯此芳香思何極HM。

〔題解〕顧渚行是一首歌行體的茶詩,作者言其顧渚山的見聞。裴方舟經歷未詳。

〔箋注〕①雲泉:指其址在唐湖州的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啄木嶺的金沙泉。此泉又稱顧渚泉,與唐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市唐貢山君山鄉茶區臨界。顧渚山貢焙每歲造茶均引用此泉水。皎然是以君山之主位,故云「我有雲泉」。

②渚山:即顧渚山。唐時屬湖州長城縣,地處太湖西岸,西與義興唐貢山毗連。盛產顧渚紫筍茶,唐時同義興陽羨茶均為貢茶中之珍品。

③山中茶事:作者似指他同顧渚修貢之事有關聯。

④伯勞:亦稱博勞,為鳴禽鳥類。在秋季鳴叫之時,就是到了農家該收茶子的時候了。

⑤鶗鴂:〔tíjué〕:杜鵑也。杜鵑鳴時,就是到了該采春茶的時候了。

⑥吳婉:唐時湖州與吳興郡並稱,吳婉即指采貢茶的吳興少女。

⑦刺罥〔juàn〕:刺為棘芒之意,罥為相掛之意。此句是說少女們在山中採茶時,衣衫常常被荊棘掛破。言採茶之辛苦。

⑧乘露摘:唐宋時採茶,尤其是采貢茶,要求在清晨日出前採摘帶露茶。認為日出後採茶,鮮葉為陽氣所薄,影響茶質香氣。

⑨玉英:語出《楚辭·九章·涉江》:「登崑崙兮,食玉英。」洪興祖補註:「玉英,玉有美華之色。」

⑩金液:猶玉液也。玉液:《楚辭·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

由於顧渚紫筍是以紫色嫩茶芽所制,茶湯呈現金黃色,故稱其為「金液」。

HI女宮句:是言採茶工將春天剛萌發的頭輪新茶芽採摘後,留下的枝稍小樁;對再輪生育出的「腋芽」指非主梢生育的茶芽未及時採摘,而變成老葉了。這是詩人在茶山經細緻觀察的寫實之筆。

HJ堯市:即指曉市亦喻太平盛世之市場。意謂在茶山上所以不見紫色茶芽,卻原來都焙成紫筍珍茗在晨市上出售了。

HK紫筍長太息:采貢茶時,要茶工在凌晨即進山採茶,有的到天晚時尚未采滿筐,即是有經驗的茶工,在暮色之中,也很難分清哪片是「青芽」,哪片是「紫筍」,費盡辛勞而往往採摘了不少「青芽」,在交茶時受到斥責,嘆息不已。

HL清冷、子元句:詩人引《仙傳》典故,以清泠真人喻裴方舟,以支子元喻自己。

HM結句:寄託思念友人之情。作者切盼與裴君方舟有相聚共品顧渚珍茗,清談、賦詩的重逢之時。

4.對陸迅飲天目山①茶因寄元居士晟②

喜見③幽人會,初開野客茶。

日成④東井葉,露采北山芽。

文火⑤香偏勝,寒泉⑥味轉佳。

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禪經⑦近,聊將睡網賒。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⑧。

〔題解〕皎然同陸迅等人共品天目山茶,因此茶為隱士元晟惠贈,故即興賦詩相寄致謝。陸迅經歷未詳。

〔箋注〕①天目山:從略詳見本書第三章《茶聖陸羽上》——《上元初結廬於苕溪之濱》。

②元晟:河南洛陽人。唐中期隱士。

③喜見二句:謂詩人與陸迅等人在春日裡到某一環境幽靜、山泉之畔聚會烹飲、賦詩的情景。幽人、野客:泛指在山野品茗聚會的名僧、隱士。

④日成二句:均指天目山茶生長的具體環境和採摘時間。露采:指在清晨日出前採摘的含露茶芽。古人認為採茶「不可見日,侵晨則夜露未稀,茶芽肥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