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天下名泉佳水-3

第六章天下名泉佳水一、北京玉泉山玉泉——天下第一泉波聲回太液雲氣引甘泉——胡應麟①玉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東麓,當人們步入風景秀麗的頤和園昆明湖畔之時,那玉泉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立刻會映入你的眼帘。

明代蔣一葵②在《長安客話》中,對玉泉山水作了生動的描繪:「出萬壽寺,渡溪更西十五里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間,清而為池,廣三丈許,名玉泉池,池內如明珠萬斗,擁起不絕,知為源也。水色清而碧,細石流沙,綠藻翠荇,一一可辨。池東跨小橋,水經橋下流入西湖③,為京師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玉泉山有金行宮遺址,相傳,章宗嘗避暑於此,胡應麟游玉泉詩:

飛流望不極,縹緲掛長川。

天際銀河落,峰頭玉井連。

波聲回太液④,雲氣引甘泉。

更上遺宮頂,千林起夕煙。

王英⑤詠玉泉詩:

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與眾泉同。

地連瓊島⑥瀛洲近,源與蓬菜⑦翠水通。

出潤曉光斜映月,入潮春浪細含風。

迢迢終見歸滄海,萬物皆資潤澤功。

玉泉,這一泓天下名泉,它的名字也同天下諸多名泉佳水一樣,往往同古代帝君品茗鑒泉緊密聯繫在一起。清康熙年間,在玉泉山之陽建澄心園,後更名曰靜明園。玉泉即在該園中,自清初,即為宮廷帝後茗飲御用泉水。

清乾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在古代帝君之中,嘗遍天下名茶者,不乏其人,但實地品鑒天下名泉的,可能除乾隆他人莫屬了。他對天下諸名泉佳水,曾作過深入的研究和品評,並有他獨到的品鑒方法。除對水質的清、甘、潔作出比較之外,還以特製的銀斗比較衡量,以輕者為土。他經過多次對名泉佳水品鑒之後,亦將天下名泉列為七品:

京師玉泉第一;塞上伊遜之水第二;濟南珍珠泉第三;江子江金山泉第四;無錫惠山泉、杭州虎跑泉共列第五;平山泉第六;清涼山、白沙井、虎丘泉及京師西山碧雲寺泉均列為第七品。

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說:「則凡出於山下,而有冽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定為天下第一泉。」

〔箋注〕①胡應麟生卒年不詳:字元瑞。明代蘭溪今屬浙江省蘭溪市人。幼能詩。萬曆年間中舉於鄉,後久不第。築石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有《少室山房類稿》、《筆叢》、《詩藪》等書。

②蔣一葵生卒年不詳:字仲舒,號石原。原籍武進今屬江蘇人。曾於明萬曆1573—1620年間在廣西靈川做過官,後任京師西城指揮使。《長安客話》作於十六世紀明萬曆年間。書名中之「長安」,是封建時代對皇都的通稱,取「長治久安」之意。

③西湖:即今之頤和園昆明湖。原名為西湖。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為慶祝其母親六十壽辰,疏導玉泉諸派於西湖,改西湖為昆明湖;改瓮山為萬壽山;改好山園為清漪園。

④太液:即太液池。明、清之太液池即元時之西華潭今之北海、中南海,為玉泉之水匯諸而成。池上跨金鰲、玉棟僑,橋北為北海,南曰中海,瀛台南曰南海。清高宗乾隆帝題曰:「太液秋風」。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之水是怎樣匯諸於太液池的呢?據史料所載,明、清時期,玉泉水勢甚盛。它同龍泉等諸派匯諸昆明湖,出而東南流,經德勝門入西水關,渚為積水潭,復出而入皇城為太液池,環繞紫禁城,經正陽門東水關,東流至東便門,注入太通河。

⑤王英1376—1450:字時彥,號泉坡。明代金溪今屬江西省人。永樂進士,授翰林修撰,官至禮部尚書。在翰林院四十餘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文稿,多出其手,為著名書法家,四方求銘志、碑記者不絕。有《泉坡集》等傳世。

⑥瓊島:即指今北京北海公園之瓊華島,亦名瑤島。以玲瓏怪石疊成,峰巒映秀,乃若天生,東麓有「瓊島春陰」為燕京八景之一。

⑦瀛洲與蓬菜:均為古代傳說中的三仙山之一,在渤海中。常指具有仙靈神妙之地。典出《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菜、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唐李白《李太白詩》十五《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二、廬山康王谷水簾水——天下第一泉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陸羽江西九江廬山①康王谷水簾水,又稱三疊泉、三級泉,在廬山東谷會仙亭旁。唐代茶人陸羽,當年在遊歷名山大川,品鑒天下名泉佳水時,曾登臨廬山,品評諸泉,由於觀音橋東的「招隱泉」水色清碧,其味甘美,被其評為「天下第六泉」;同時又將水簾水評為「天下第一名泉」。並為該泉題寫了氣勢雄渾的聯句:「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據《桑記》載:三疊泉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東注焉。凡廬山之泉,多循崖崖而瀉,乃三疊泉不循崖瀉,由五老峰北崖口,懸注大盤石上,裊裊而垂垂練,既激於石,則摧碎散落,蒙密紛紜,如雨如霧,噴洒二級大盤石上,匯成洪流,下注龍潭,轟轟萬人鼓也。」

若站在觀山為廬山山名之一之上,可見一縷天泉,垂直飛瀉而下,落在大盤石上,發出洪鐘船的響聲,泉山經過折迭散而復聚,再曲折迴繞,又往下瀉,谷風吹來,泉水如冰絹飄於空中,好似萬斗明珠,隨風散落,在陽光下,五光十色,晶瑩奪目,蔚為壯觀。趙子昂②作《水簾泉詩》曰:

飛天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鐮鉤,遙遙掛空碧。

這康王谷水簾泉,自從陸羽品評為「天下第一名泉」之後,曾名盛一時,為嗜茶品泉者推崇樂道,如宋時精通茶道的品茗高手蘇軾、陸遊等都品鑒過簾泉之水,並留下了品泉詩章。如蘇軾在《元翰少卿惠谷簾水一器,龍團二枚,仍以新詩為貺,嘆味不已,次韻奉和》詩曰:「岩垂匹練千絲落,雷起雙龍萬物春。此山此水俱第一,共成三人鑒中人。」蘇軾還在詠茶詞中稱讚:「谷簾自古珍泉。」陸遊亦曾到廬山汲取簾泉之水烹茶,他在《試茶》詩中有「日鑄焙香懷舊隱,谷簾試水憶西遊」之句,並在《入蜀記》寫道:「谷簾水真絕品也。甘腴清冷,具備眾美。非惠山所及。」

〔箋注〕①廬山:又名匡山,或匡廬。在江西九江市唐天寶元年曾改潯陽郡南,飛峙長江九江市江段亦稱潯陽江邊,緊傍鄱陽湖。相傳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故名。匡廬峰奇山秀,瀑布流泉,風景如畫,涼爽宜人,是著名的避暑勝地。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

②趙子昂1254—1322:名孟,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孫。因賜第湖州,故為湖州人。子昂幼慧,過目成誦,為人才氣英邁,神彩煥發,如神仙中人。詩文清遠,書法冠絕,為元代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官至翰林承旨、榮祿大夫。

三、鎮江金山中泠泉——天下第一泉男兒斬卻樓蘭首閑品茶經拜羽仙——文天祥①金山,位於江蘇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金山,古時曾叫作獲苻山。因晉國在淝水之中大敗前秦皇帝苻堅,俘獲大批俘虜囚於此山下而得名。唐代僧人裴頭陀居此,在江邊發現黃金數鎰②,於是皇帝賜名為金山。

新中國成立後,金山山麓闢為金山公園。在金山公園西一里多,即是古今聞名的中泠泉,中泠泉亦稱揚子江南零水。

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冽。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對若干名泉佳水進行品鑒,較水宜於茶者凡七等,而中泠泉被評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古往今來,人們為什麼如此極欲一品中泠泉水呢?是因為真正的中泠泉水是極為難得的。該泉之水原來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金山志》記載:「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由於這些原因,它被蒙上一層神密的色彩:據說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時間——「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夜間23時至凌辰1時,還要用特殊的器具——銅瓶或銅葫蘆,繩子要有一定的長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淺若深或移位於先後,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無怪當年南宋詩人陸遊遊覽此泉時,曾留下這樣的詩句:「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詠泉詩曰:

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③,男兒斬卻樓蘭④首,閑品茶經拜羽仙⑤。

近百年來,由於長江江道北移,南岸江灘不斷漲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陸地聯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後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欄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樓。清代書法家王仁堪⑥寫了「天下第一泉」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欄上,從而使這裡成了鎮江的一處古今名勝。

〔箋注〕①文天祥1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