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茶聖陸羽上-3

二十一、對《陸文學自傳》命題之釋疑這一傳記體文獻,為陸羽本人所撰是沒有疑問的,並可證實是撰於湖州。《湖州府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愛山書院刊本記載陸羽生平事迹有「《陸文學自傳》羽撰」七字。

陸羽《自傳》命題冠以「陸文學」三字,似有釋疑之必要。陸羽「詔拜太子文學、太常寺太祝不就」的時間,約在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這是《唐詩大辭典》江蘇古籍1990年11月版對陸羽「詔拜太子文學未就」的時間作出的推斷。而這恰是發生在陸羽撰寫《自傳》之後二十年左右時間裡。如果陸羽被人們稱為「陸文學」,也只能在此之後。據此分析,這份《自傳》在脫稿時其文題當為《陸羽自傳》或《陸鴻漸自傳》。那麼,「陸文學」三字是從何時、為何人所加呢?最大的可能性是,在陸羽逝世之後,其生前好友在整理、刊印其遺存文稿時加上的。故後來的文獻上刊載時都沿用《陸文學自傳》,傳世至今。

二十二、「青塘別業」與君山品茗垂釣陸羽約在唐代宗永泰元年至大曆二年765—767間,曾離開湖州前往常州義興縣今江蘇省宜興市君山①鄉一帶,進行訪茶品泉活動。之後,約在大曆十二三年777—778間,陸羽曾在君山建有臨時隱居之所。

據明代周高起《洞山岕茶系》載:「唐李棲筠②守常州日,山僧進陽羨茶③,陸羽品為芬芳冠世產,可供上方。遂置茶舍於罨畫溪④,去湖汊一里,所供歲萬兩。許有谷詩云『陸羽名荒舊茶舍,卻教陽羨置郵忙』是也。其山名茶山,亦曰貢山。

東臨罨畫溪。修貢時,山中湧出金沙泉⑤。杜牧⑥詩所謂『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泉嫩黃金涌,芽香紫璧裁』是也。山在君山鄉,縣東南三十五里。」

上述引文說明,唐時義興君山產之陽羨茶,所以成為貢茶,是因陸羽向當時常州刺史李棲筠建議所致。由於唐代的貢茶數質量要求越來越多越好,給廣大茶民造成了沉重負擔。

許有谷的兩句詩,含有對陸羽以陽羨茶入貢建議的批評與惋惜之意。陸羽既品陽羨茶為「芬芳冠世產」,他還可能在君山鄉罨畫溪建立茶舍期間對陽羨茶的採制技術上給予指導幫助,這當然亦是陸羽從事茶學實踐活動的必備課題。

陸羽後期在君山鄉隱居期間,他的「緇素忘年之交」——皎然上人曾追尋處士的行蹤,前往君山訪問他,並作《喜義興權明府⑦自君山至集陸處士羽青塘別業》詩:

·應·難·久·辭·秩,·暫·寄·君·陽·隱。

已見縣名花,會逢闈氏粉。

本自尋人至,寧因看竹引。

身關白雲多,門占春山盡。

最賞無事心,籬邊釣溪近。

據《湖州府志》載:「陸羽別業在青塘門外。」並援引皎然《喜義興權明府青塘別業》詩作註腳。可是,湖州府城青塘門外的陸羽別業同皎然在這首詩中所說的「青塘別業」相去甚遠。經筆者仔細推敲,這是《湖州府志》誤把青塘門外的「陸羽別業」與皎然詩中的「青塘別業」誤為同一地址,致使後世學者多有信不疑者,這或許有澄清之必要。

一是,首先應明確皎然詩中的「青塘別業」是說的哪裡?

可以說皎然在這首詩中的語意都是比較明確的:他為了尋訪陸羽,先去拜訪了常州義興縣權縣令府第,才打聽到陸羽在君山鄉的具體地址,然後他們一行數人來到君山尋訪陸羽,他們卻被沿途的幽美風光的青翠奇異的竹林所吸引,真是賞心樂事,美不勝收。但終於被修竹引到了陸羽的「青塘別業」。

皎然等人,風塵僕僕,前來看望,故友重逢,這令陸羽非常欣喜,以君山新茶來招待皎然等摯友。

而皎然的詩,亦正是他當時同陸羽談話的內容。如,開篇即說:「·應·難·久·辭·秩,·暫·居·君·陽·隱。」這兩句詩既表達了皎然上人對其摯友的規勸——不宜長時間離群索居;又明確點出了當時陸羽所在的「青塘別業」是在義興君山之陽,罨畫溪之畔。

皎然在詩中,還對陸羽饒有風趣地說:你的所在環境固然幽美,屋繞白雲,門對青山,臨近釣溪,佔盡春光,真是賞心樂事之所,但亦不宜久留,只可暫居一時吧!

二是,在青塘門按:《湖州府志》載,湖州府城西門古時亦曰「青源門」外的「陸羽別業」究竟是在哪裡?經學者考證,其具體地址是在湖州城西北隅一個名叫「青塘村」的地方今湖州市東風紡織廠附近。出城門是一座大石拱橋,名曰青唐橋,橫跨苕溪該橋今已拆除。橋西堍〔tù〕橋畔有一涼亭,亭南是一條溪港,小港北岸就是青塘村。唐時這裡是人煙稀少之地。陸羽所以選擇這裡建立自己來江南的第一所住宅,是因其既近城市,又較清靜,青溪桑麻,一派田園風光。較為適宜「桑苧翁」陸羽在苕溪隱居時自號的隱居生活。

三是,陸羽別業是在湖州城郊,亦同樣得到皎然《尋陸鴻漸不遇》一詩所印證。其詩云: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向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皎然的這首五言律詩,首二句恰好點出了「陸羽別業」是既近城市「帶郭」,又臨介農村「桑麻」的這一特定環境。若將皎然《同李侍御嶀李判官集陸處士羽新宅》、《春夜集陸處士居玩月》等詩聯繫起來,那就更不難看出,皎然是陸羽在青塘村居室之常客。換言之即是說,這所「陸羽別業」同湖州府城與杼山妙喜寺都相距頗近,無論那裡有什麼樣的天然美景,也已司空見慣,詩人就絕然不會有如在《喜義興權明府青塘別業》一詩中那種處處新奇之感了。

綜上所述,可以推定:皎然詩中的所謂「青塘別業」,是陸羽在常州義興縣君山鄉罨畫溪一帶訪茶、品泉、垂釣,抑或協助義興茶舍試製貢茶活動期間建造的臨時簡易草廬,從而亦可以推測,皎然這首詩是作於唐大曆十年775以後,因這時陸羽已在湖州青塘村建立宅院,故而才別出心裁將常州義興的臨時草廬名以「青塘別業」。

〔箋注〕①君山:又名唐貢山,是唐代貢茶——陽羨茶的產地。在唐常州義興縣今江蘇省宜興市東南三十五里君一作均山鄉,東臨罨畫溪。

②李棲筠719—776:字貞一。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進士。在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吏部員外郎等職。約在代宗永泰元年765至大曆二年767出守常州,大曆三年768遷蘇州刺史。

③陽羨茶:唐時貢茶名。產於唐常州義興縣君山鄉的唐貢山。陽羨,本古縣名即今宜興市之古名。漢置,屬會稽郡,晉為義興郡,隋改為縣,宋太平興國初改為宜興。其地自古以產茶名世,故以陽羨名茶。

④罨畫溪:據《湖州府志》所載,罨畫溪在湖州長城縣西八里;在常州義興縣東南三十五里的唐貢山茶山之東,兩縣交界之處。春季花時,遊人競集。溪有罨畫亭。唐鄭谷詩云:「顧渚山邊郡,溪將罨畫通。」

⑤金沙泉:據《湖州府志》載:「金沙泉在長城縣北四十五里顧渚山下,唐時以此水造紫筍茶。《吳興統記》:「顧渚山貢茶院側有碧泉湧出,燦如金星。」故名。

⑥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傑出詩人、散文家。文宗大和進士。曾官宏文館校書郎、監察御史等職。詩:是指杜牧於宣宗大中四年850任湖州刺史期間,奉命修貢茶時所作《茶山》詩,其中有引文中的四句。

⑦權明府:古時稱縣令府邸為明府。權明府即指義興縣權縣令官邸。

二十三、參預修撰《韻海鏡源》

陸羽於唐代宗大曆八年至九年773—774進入湖州刺史顏真卿幕府,參預由顏真卿主編的大型類書《韻海鏡源》,主持「編委會」的日常工作。

據顏真卿在《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以下簡稱《碑銘》中所述:「真卿自典校時,即考五代祖①隋外史君與法言②所定切韻。引《說文》

③、《蒼雅》

④諸字書,窮其訓解,次以《經史子集》

⑤兩字已以上成句者,廣而編之,故曰韻海。以其鏡照原本,無所不見,故曰鏡源」。

據《碑銘》等文獻記述,《韻海鏡源》前後約歷三十年時間,才於湖州最後編修校訂成書。真卿最初於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時起,即開始考證由其五世祖顏之推和隋代韻學家陸法言所定之切韻,參照漢代許慎所撰《說文解字》及《蒼雅》等文字訓古之書,準備究其訓解,編一部新的大型韻書。

在湖州之前,真卿在任平原太守及撫州刺史期間即先後與族弟顏渾及封紹、高篔、左輔元、姜如璧等人編纂成五百卷《韻海鏡源》書稿。及至真卿於大曆七年任湖州刺史後,在政務之暇,又組織了一個規模空前,人才薈萃的編修班子參預校典、修訂這部大型韻書。先後進入這個編委會的分六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