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茶聖陸羽上-1

坎坷人生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江湖上稱其為竟陵子,在苕溪隱居時自號桑苧翁,在信州上饒隱居時,又自號東崗子、茶山御史。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羽嗜茶,著如果密封裝的,在大茶葉店和專營茶莊,一般設有封裝茶的樣品供顧客看樣。因此,審視擬新唐書·陸羽傳》陸羽這位從唐代本朝起,就被時人稱之為「茶仙」的傳奇人物,可謂是一位曠世逸才。他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孜孜以求,博覽經史,抱道潛修;遨遊江湖,品鑒天下名泉;往來山川,嘗遍江南香茗;著書立說,文采千古風流。他的一生經歷與事業,似乎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有許許多多發人深思、令人慨嘆之處。

一、棄兒身世的千古之迷陸羽,是唐代盛世的棄兒,有著一個離奇、神秘而又不幸的童年。「唐玄宗開元時期,唐朝政治經濟發達到了最高峰。」引自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正是在這河清海晏的唐代盛世開元二十一年733,一個幼小的生命,降臨在楚天之下——復州竟陵大地之上。

據《天門縣誌》、《上饒縣誌》等文獻所載,約在陸羽降生三年之後,一個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時,竟陵龍蓋寺主持智積禪師,路過一座小石橋此橋後被稱為「古雁橋」時,水濱蘆荻蕭瑟,群雁哀鳴;又隱隱傳來嬰兒的啼哭之聲。老僧尋聲走到橋下一看,見一個幼小孩童,凍得瑟瑟發抖,啼號不止;一群大雁唯恐嬰兒挨凍,正張開翅膀為他遮擋著陣陣寒風。於是積公頓生惻隱之心,隨即以僧衣包裹抱回寺院撫養。

陸羽在二十六年之後,在《自傳》里對這段童年經歷,作了這樣的記載:「始三歲惸露,育乎竟陵大師積公之禪院。」

「惸露」二字寓意深長。含有憂患、煢獨、羸弱、孑然一身之意。但有的茶書上說,智積禪師在小石橋下拾到陸羽時,是一個裸體嬰兒,這是對「惸露」二字的誤解。「露」者亦可理解為當時身上衣著很少,不能解釋為「裸體」。

我們不妨試想,按古時計算年齡的方法,以嬰兒出生不論何月何日到當年除夕為1歲。最小的生日竟然是「一夜連雙歲」即除夕降生,至正月初一凌晨。按此推論,陸羽在某年秋冬之際被遺棄時,至少已在2周歲左右。也就是說,陸羽從降生到被遺棄,他在母親懷抱里已度過人生最初的二至三年時間。在那開元盛世里,即是最貧寒之家,也總會為嬰兒縫製少許破舊衣衫;又何況在把他遺棄之時,正逢秋末冬初寒風侵襲之日,他的母親竟何以如此忍心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赤身裸體地丟在石橋下水濱蘆葦之中?陸羽為何氏所生?又為什麼在襁褓之中養育到3歲時被遺棄?這是陸羽身世中的千古之迷,看來也許永無披露之日。

二、智積禪師與龍蓋寺龍蓋寺唐時在復州竟陵縣今湖北天門市城西湖之濱。

該寺歷史悠久,建於東晉年間。據傳,東晉高僧支遁314—366,陳留〔今河南開封市南〕人,字道林。家世事佛,自幼習經,精通《般若道行品經》及玄理學,聞名當世,世稱支公或林公,曾在龍蓋寺設壇佈道,宣示佛經。

收養小陸羽的智積禪師,為龍蓋寺的主持,陸羽與世人均尊稱其為積公。智積約於唐開元至貞元初在世。積公圓寂後,陸羽曾作《歌》明素志,表達對恩師的哀輓之情。積公塔墓建於龍蓋寺側,並隨之易寺名為「西塔寺」。智積禪師被尊奉為「竺乾聖人」。

唐代周願①在《牧守竟陵因游西塔著三感說》一文中記載:「我州之左,有覆釜之地,圓似頂狀,篁大如臂,碧籠遺影。蓋鴻漸之本師也。悲與似頂之地,楚篁繞塔,塔中之僧,羽事之僧,塔前之竹,羽種之竹。視天僧影泥破竹,枝筠老而羽已終,予做楚牧,因來頂中道場,白日無羽香火,遐嘆零落,衣援楚風。」

這是陸羽的生前好友周願,在其受命來陸羽家鄉竟陵郡當刺史上任之初游西塔寺,觸景生情,追懷往昔他同陸羽等人交往際遇時,書寫了這一節有關龍蓋寺、智積禪師和陸羽經歷的珍貴史料。竟陵龍蓋西塔寺已不知於何代何年被毀堙,今日早已蕩然無存了。

〔箋注〕①周願:生卒年不詳。唐汝南今屬河南人。於大曆八年、九年733、734曾在湖州參預由顏真卿刺史主編的《韻海鏡源》總校工程。德宗貞元三年至八年787—792為嶺南節度使從事,貞元十年794為滑州從事,約於憲宗元和十一年816任竟陵刺史。

三、佛國塵世兩重天地智積禪師在古雁橋下水濱收養了這個棄兒之後,將其削髮,育為弟子,以期繼承衣缽。這位僧侶中間的小小弟子,年齡逐漸長大了。他覺得這寺院內外——佛國與塵世,是截然不同的兩重天地。他在寺院殿宇中看到的景象,似乎永無變化的莊嚴妙像和恩公、禪師、師兄們那一副副冰冷的面孔,以及一色的緇衣、袈裟;聽到的聲音則是暮鼓晨鐘、魚磬聲聲伴和著誦經之聲;而日常飲食則是一色的清茶淡飯;言行舉動卻要處處受到佛門清規戒律的束縛,毫無個性自由。而他在寺院外所看到、聽到的則是另一番大千世界——市井人們的衣著五彩紛呈,男女長幼可以親昵嬉笑,有俗人的溫情,特別是那些與自己同齡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慈親和兄弟姊妹,享受著尋常人家的天倫之樂。這些塵世間的萬千景象,則非常令其嚮往。而在同市井小兒的接觸中,又聽到一些有傷其自尊的不雅綽號。這對於有倔強個性和自尊心的小陸羽說來,其心靈深處所受到的難言創傷,似乎是無法忍受的。於是在心理上產生了「恥從削髮」見《唐才子傳·陸羽傳》之念。

四、陸羽姓名之由來陸羽姓名之由來,最早文獻當為唐代李肇①《唐國史補》

卷中《陸羽得姓氏》所載:「竟陵僧有於水濱得嬰兒者,育為弟子,稍長,自筮得蹇之漸繇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令姓陸名羽,字鴻漸。」《新唐書·陸羽傳》亦曰:「陸羽,字鴻漸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而元代西域人辛文房在《唐才子傳·陸羽傳》里言及陸羽姓氏之由來時,除同前文雷同者之外,在「以《易》自筮」之前有「·恥·從·削·發」四字。這四個字從陸羽最後離開寺院的經歷來看,也是合乎邏輯的;從而引出了一個問題:究竟是誰為陸羽占卜取名的?按李肇氏之論,是其師者;而按辛文房氏之論,則是因「恥從削髮」,陸羽「以《易》自筮」取姓氏。而陸羽本人所著的《陸文學自傳》里言及其姓名時只說「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也,或雲字羽名鴻漸。未知孰是」。對占卜取姓氏情節,只言未涉。這些不同的說法,再加上《周易》的《蹇》之《漸》卦的玄妙卦辭,就使陸羽姓氏之來歷,亦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綜觀諸文所載,陸羽之姓、名、字從占卜而來,當可確立無疑。以占卜取姓氏,也可能是陸羽開其先河吧?這亦堪稱是千古奇聞。至於古人用蓍草、木棍、竹籤等占卜不可思議的繁複方法、程序姑且不論;然而就陸羽的姓氏名字究竟是緣何從《蹇》之《漸》演化而來的泥?就讀了上述傳略原文之後,對廣大讀者說來,也許對陸羽姓名之由來,仍不甚了了。

那麼,何謂《蹇》之《漸》呢?《蹇》之《漸》原是《周易》六十四卦中之第三十九卦和第五十三卦。原來古人占卜問事、預測吉凶禍福之時,如覺得所佔第一卦同所求問之事有些不相干或毫不相干,於是可以再占第二卦。占卜者所佔的第一卦,稱之為「本卦」或「正卦」;所變的第二卦,則稱為「之卦;」或「變卦」。這亦就是人們俗語常說的「怎麼又變卦了」一詞之來源。

陸羽自占卜或曰其師為其占卜求名時,所佔第一卦為《蹇》卦。其卦象是「下艮上坎」。坎卦象的符號是一陽陷在二陰之中,為坎陷之象,其寓意為前有艱難險阻;艮為山之象,亦寓意為前有艱險之地;而在《蹇》卦六爻兆辭中又連續出現了六個「蹇難」,這預示著求卦者命運難艱,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也許是有鑒於此吧,占卜者捨棄了「正卦」。所以又佔了「之卦」,復得《漸》。其卦象是「艮下巽上」。《序卦傳》說:「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

漸者進也。」《漸》卦主導兆辭曰「女歸吉,利貞」,說的是女子出嫁。但其寓意為凡做一切事情,都應循序漸進,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得到預期的結果;如超越客觀條件,急躁冒進,就會產生不良後果。而《漸》卦的六爻兆辭則連續出現了六個「鴻漸」:

——鴻漸於干棲於岸邊;——鴻漸於磐落於磐石之上;——鴻漸於林飛翔於林木之間;——鴻漸於陵飛翔于山崗之上。

——「鴻漸於陸」在六爻中竟然出現兩次。而第六爻的兆辭是:「·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其釋意為:「鴻鳥漸著於陸,它的羽毛可以用於禮儀飾品,吉祥。」這就是茶聖陸羽姓氏與名字之由來。

〔箋注〕①李肇:籍貫與生卒年未詳。唐憲宗元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