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閱讀與思考 12月16日 還沒有看《大國崛起》的雜感

玄奘之路在巴基斯坦路段,收到央視製片人發的簡訊:《大國崛起》播放,反響熱烈。

牽掛這部片子,是因為製片和編導是多年的朋友,費了3年工夫完成的片子,因非市場因素而遲遲未投放市場,總算在年底開了綠燈。

從印度回到國內收到《大國崛起》VCD,忙於事務、應酬,成為空中飛人,至今還沒看上這套系列片。但拍攝的立意是清楚的。20世紀80年代,央視曾播放了一套《河殤》。經歷「文革」的中國經濟難以為繼。歷史的憂患和現實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中國決策者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狀態。對外開放是在經濟不能維持的迫不得已下進行的。沿海一列特區的建設,使中國看到了希望。以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來歌頌海洋文明、鼓吹改革開放的《河殤》應運而生。播放震動朝野。

20年過去了,中國崛起,已成為經濟大國,雖然距強大還有很大的距離。

此時製作《大國崛起》又恰逢其時。

雖然還沒有看過此片子,但有兩點是肯定的:第一,如果說,《河殤》是批判否定傳統文化的話,《大國崛起》應該是以華夏文化為底蘊,少了焦慮,多了自信;其次,看問題的方法論少了激情,卻更多理性。這些話與其說是對片子的預期,不如說是對製片人、編導個人修養的理解。

——2006年12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繼2003年3月播放以政治大事為題材的歷史連續劇《走向共和》後,中國中央電視台從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隆重推出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該片解讀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這些「世界性大國」,是指西方環球航海以來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即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

該片播放後,觀眾反應熱烈。片集之中給出的結論是,重商主義、科技教育、經濟實力、軍事力量、威權和適合本國情況的制度,是大國崛起的秘方。顯然,除了這些結論,公眾還可更深入地分析大國崛起與強盛的關鍵。

中國初步成為經濟大國,未來的發展軌跡可以預見。而企業家在這個發展過程之中,除了一味激情澎湃之外,還應該務實地找到最合適自己企業成長的步調和節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