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閱讀與思考 12月3日 50年代人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是在對保爾·柯察金(苦行加革命浪漫主義)、楊子榮(孤膽英雄)、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捨身成仁)、江姐、許雲峰(視死如歸)、雷鋒(感恩式的利他主義)的偶像崇拜中成長的。他們會唱前蘇聯歌曲、哼唱樣板戲,即使承認年輕時代接受的觀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現實,仍然無法擺脫理想主義的意識,仍需要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

——摘自《王石:波羅的海漂泊深圳人——田老師》一文

在「萬科周刊」論壇上,有一位地產客戶關係諮詢專家田同生,他經常寫文章,對於他所看到的萬科和王石的現象進行點評。在這些文章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讚譽。所以,一度有網友諷刺田老師是過分討好王石和萬科。

不過,作為田同生50高齡之後進行戶外運動的啟蒙老師,王石對於他的言行非常理解,並且希望更多網友能夠認識到,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任何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那個時代的「群體性格」,任何群體性格都有利弊、正反等雙重性,關鍵是要學會利用和發揚其積極、有利的方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