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直面虛假負面報道 一、「防火、防盜、防小報」

現在很多地方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防火防盜防小報」。所謂「防小報」,其實就是指提防個別小報記者。記者,頭頂著「無冕之王」的神聖光環,記者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崗位,在人們心目中,一個記者,就是代表真實,代表正義。記者怎麼了?把「防記者」和「防火防盜」並列,雖有以偏概全的意味,但畢竟說明了個別記者與媒體確實出了點兒問題。

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為了出彩,個別媒體使出了渾身解數,「化平淡為新奇、化粗糙為精美」,依靠「罵人」、「獵奇」、「媚俗」、「模仿」……怪招迭出,花樣不斷翻新。目的就是要「吸引眼球」,增加「衝擊力」。靠罵人出彩的,捕風捉影,偏聽偏信,大做揭短文章。結果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媒體吃官司,賠償、道歉,公信力大受影響。靠獵奇媚俗出彩的,競相惡炒明星緋聞、大腕軼事……殺人、放火、跳樓……「星」、「腥」、「性」充斥媒體。靠模仿出彩的,則眼睛老是盯著人家,今天看到人家報上有什麼新鮮東西,明天他也來一個,後天看到人家又有個新題目,他也照搬不誤。結果是你用、我用、大家用,多好的內容也會變成陳詞濫調。

資料鏈接 混入英國皇宮的小報記者

據英國《獨立報》2009年5月25日報道,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調查報道」欄目編輯梅吉爾·馬哈默德以前扮過大商人,曾令英國的王室貴胄跌落陷阱,狼狽不堪。日前,他又扮成一位中東酋長,通過賄賂英國王室司機,成功混入白金漢宮中。受賄的司機名叫希祖辛格,平時負責接送英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員出席應酬活動。梅吉爾和同事通過一名妓女認識了貪婪的希祖辛格,並付出1000英鎊便買通了他。希祖辛格親自打開白金漢宮的閘門,讓他們不用接受保安檢查,大模大樣地走入宮內,還帶他們在白金漢宮內到處參觀,包括一些敏感區域。希祖辛格還允許他們對王室專用車輛進行拍照和錄像,包括它們的車牌號。此事一出,舉世嘩然。現實中,個別記者、媒體在利益的驅動下追求「衝擊力」的結果。他們不管內容如何,把自己本職責任拋到了腦後,把謀求利益擺在首位,還使得有些不是記者的人也去冒充記者,獲取不法利益。真可謂是物慾橫流,亂象橫生。

現象一,利用媒體話語權,敲詐勒索、栽贓嫁禍。不少「記者」打著新聞單位的招牌,四處招搖撞騙、敲詐勒索,幾乎成了大大小小單位的「剋星」。

資料鏈接 電視台記者狀告報社記者

某地一家小店,曾迎來了熱線記者唐某。唐某以接到群眾投訴為由頭登門採訪,恰巧店老闆的一個親戚是省某電視台記者,店老闆就全權委託了這個親戚接待記者唐某。交談中,雙方互相通報了自己的身份,膽大的唐某在獲悉委託人是同行後,並未就此罷手,依然拐彎抹角提出了「暗示」,希望小店出點封口費。誰知,被一口拒絕,小店代理人說:我做了十多年記者,還沒看到過哪個記者有膽敲詐同行的。沒能撈到油水的唐某確實也非等閑之輩,回報社後立即炮製出一篇重頭稿:《記者調查餐館擾民遇怪事:無證經營者理不直氣卻「壯」》。愣是把一個有營業執照的小店說成了「無證經營」。作為小店代理人的電視台記者看到文章後,大為驚訝,一怒之下,起草了一紙訴狀,欲將這位同行告上法庭。於是一場「敲詐同行成被告:電視台記者狀告報社記者」的新聞拉開了序幕。

現象二,違反職業操守,收取「封口費」,製造行業「潛規則」。

資料鏈接 真假記者排隊領封口費

2008年9月20日零點,霍州霍寶干河煤礦悶死一名叫吉新紅(41歲,洪洞縣曲亭鎮北柏村二組人)的礦工,於22日下葬。直到9月底,集團公司才接到了干河煤礦的事故報告。奇怪的是:這場礦難發生之後,真假記者爭先恐後地趕到出事煤礦,不是為了採訪報道,而是去領取煤礦發放的「封口費」。這是中國新聞界恥辱的一幕。

據通報,截至11月28日,山西霍寶干河煤礦「封口費」事件中有據可查的涉案人員共60人,其中發「封口費」封鎖消息、阻撓記者採訪者2人,收受「封口費」的新聞記者4名、媒體工作人員26人、假記者28人。《人民日報》,2008年11月28日第15版。

現象三,進行虛假報道。

資料鏈接 抗洪一線的合龍「表演」

2003年,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遭遇了多年來最強的降雨,陝西省渭河市成為渭河洪水的重災區。9月10日晚10時,一千多名駐守在渭河大堤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經過十多個晝夜的奮戰終於將羅紋河入渭河口封堵合龍。可是由於當地領導和媒體當時沒有在現場,9月11日上午,當地政府在已經封堵合龍的大堤上又策划了一次合龍儀式「表演」,目的僅僅是為了讓當地領導展示成功抗洪的光輝形象。事發之後,新華社及全國140多家報紙報道了相關信息,中央電視台《央視論壇》對渭河市領導搞封堵儀式進行了嚴厲批評,稱此事「駭人聽聞」。一起本想展示政府形象的儀式,結果嚴重影響了當地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現象四,冒充記者。

資料鏈接 《人民日報》的假記者

2005年4月22日上午,瓊海市交通局執法人員截獲一輛旅遊黑車,下達了5萬元罰款的處罰通知書。4月27日上午,「人民日報人民文摘海南工作站專題部記者」肖某在車主的陪同下,對瓊海市交通局有關材料進行了查看、拍照。瓊海市交通局工作人員稱,當天肖某始終扮演著調解人的角色,希望減免5萬元罰款。4月28日上午,肖某還找到瓊海市交通局局長,稱自己是人民日報記者,要對他們曝光,向中央寫內參,並稱交通局可以扣證,但要先放車。遭到拒絕後,肖某又表示要檢查瓊海市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情況。瓊海市委宣傳部馬上與人民日報駐海南記者站聯繫。在得到「人民日報文摘海南工作站」是非法組織的確切答覆後,瓊海公安部門將肖某當場抓獲。人民日報駐海南記者站向海南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省文體廳通報。4月29日,「人民文摘海南工作站」這個非法組織被取締。

這些現象的存在,並不單單是個別記者與媒體失責造成的,某些政府與領導幹部長期害怕負面報道對自己不利,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當務之急,就是領導幹部要直面虛假負面報道,因為一種真實面對問題的勇氣,能讓公眾具有更多的知情權;一種不迴避現實問題的態度,能讓公眾更相信媒體的真實性;一種更加開放的暴露自身問題的心態,能讓公眾更相信政府和領導幹部的能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