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注基於民意的輿情 延伸閱讀 官員開博成時尚

很多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在網路上寫日記,然後與眾多網友一起分享,這就是博客(英文名Blog或Weblog)。

如今,寫博客已經成為時尚,不僅各類明星追捧,普通百姓也樂此不疲,紛紛通過寫博客來展示自己,或與他人交流溝通。與時俱進,近年一些官員也開起了博客。「涉官無小事。」網友說得好,明星開博沒人說,草根開博也沒人說,官員開博則引來各方紛紛評說。有人說,這是在作秀。更多的人說,這是一個低成本、零距離、更直接的官民互動交流平台。

從政府建立網站、人大代表公開郵箱、官員上網和網民互動,到官員開博客,網路正成為——官民溝通新「橋樑」。

第一個投身網路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指出:「我近5年提交給全國人大的上百件建議和議案中,有相當多來自網友的建議和啟發。」據他所述,這一系列集結了民間感情和智慧的建議包括———「關於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應免費的再建議」、「關於制定《反就業歧視法》的建議」、「關於制定《乙肝病毒攜帶者合法權益保護法》的建議」等。

江蘇省宿遷市委書記張新實帶頭,宿遷81名官員開博客,訪問量達76萬人次。山西省政協常委、呂梁市副市長成錫鋒在其個人博客中發表公開信,欲借互聯網這一新型平台,向廣大網民徵集有利於山西發展的真知灼見。

越來越多的高級官員直接在網上開設博客,如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江蘇省宿遷市委書記張新實、河北省邯鄲市委書記孫瑞彬、江蘇省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副市長王樹清、河南省鄭州市物價局局長陳軍安、遼寧省瀋陽市環保局局長李超、北京市海淀副區長於軍等不少政府官員都加入了「開博」行列。他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日更新,點擊率也很高,網友留言積極、互動良好。外界普遍認為,以網路為媒介的「政府—民間」新互動模式已經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元素。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教授鄭永廷認為,政府官員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主動「觸網」傾聽民意,與民交流,從「聽領導說」走向「聽百姓說」,這一態度轉變,本身就體現出官員「公僕意識」的增強,可謂是一種民主新氣象。

不少人把官員博客比作新型的「市長熱線」,兩者或許在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博客作為新媒體上的一種交流形式,本身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網路是一種互動性最強、也最難掌控的媒體。可以說,「草根」和「民本」是這個網路時代的兩大精神原則。因此,政府的聲音、官員的聲音,在網路上總是稍顯微弱。「開博」可算是政府官員主動出擊,爭取佔領網路正面輿論陣地、樹立官員良好形象的一種有益嘗試。

中山市府副秘書長等8名官員開博,全部實名制,政府官員「開博」,有把博客定性為私人空間的,也有定性為辦公輔助手段的,不同的博客,其命運也不同。「電子民主」並不僅指「電子政務」。完善政府部門網站的功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官員博客的意義。官員「開博」,可以以執政者的身份,結合自己的思考,進一步向公眾宣傳政策,這也是官員博客應當發揮的職能。

網友和官員的對話,也體現出智慧的交鋒。一位政府官員在博客中替高空作業的玻璃幕牆清潔工發出感慨,一位網友留言表示,清潔工走出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他們最關心的是能否按時領到工資。「這個留言對我啟發很大,提供了一個更新的角度來思考和審視外來工的命運。」這位官員感慨地說。

「公眾希望看到的,不僅是官員的政績,更是官員的真誠。」中山大學教授鄭永廷認為,我國政府官員與民眾的直接溝通聯繫還不是很緊密,除了報紙上、電視里的工作新聞,民眾對黨政官員群體的了解不是很多,官員往往有種神秘感。特別是某些官員腐敗瀆職行為,對整個公務員群體形象造成很大傷害,負面影響突出。官員通過博客,有機會及時與民眾交流觀點、看法,在促進官民雙方換位思考、互相體諒上,有著明顯的作用。

官員開博是好是壞,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可否認,在官民溝通渠道還不完全暢通、網路輿論導向良莠不齊的背景下,官員開博無疑是一種網路時代全新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利益表達機制,不僅有利於官員與百姓的溝通,也有利於引導一個地區的網路主流輿論。我們不可抹殺官員開博的種種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期待官員博客在內容、形式、要求及地位等方面進一步完善。

其實,無論博客也好,政府網站也好,「市長熱線」也好,都只是一種工具,能不能收到實效,需要有人正確地運用它,看開設者是否真心服務民眾,這才是最關鍵的。

「互聯網執政」並不足以支撐起一套行之有效、一以貫之的規則。近年來洶湧於網路上的公共事件表明,互聯網與其說是觀點平台,不如說是博弈工具,它一次次見證了原本可以在法院解決的問題,卻不得不首先經過一場場轟轟烈烈的「媒體審判」或者「互聯網審判」才能推動;原本可以在日常行政中解決的問題,卻要通過互聯網上風起雲湧的聲討「定紛止爭」。不難發現,在中國互聯網擔負了「不可承受之重」。

或許,網民無節制地讚美官員開博更在於給現在的官場陋習投一張反對票。如果民眾能夠順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官員同樣善於傾聽,相信中國當下的轉型進程會簡單得多。與此同時,民意如果是真實的,對於官員來說,言語表達就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行動才是執政者真實的母語。一句話,民眾要多說,政府要多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