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3~2013日本推理的前世今生

褚盟/text

「偵探」一詞在英語世界最早出現於1194年,當時寫作「sleuth」,最初的含義是「足跡、蹤跡」,對象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其他動物。到了15世紀,這個詞有了「狗追蹤目標」的含義,例如現在的「獵犬(sleuth-hound)」一詞便是由此引申而來。在19世紀,這個詞的名詞形式有了「偵探」的意思,動詞形式則表示「搜查、調查」。而在今天,「sleuth」指代偵探小說中調查和解決事件的主人公,也就是偵探。我們現在更多使用的「detective」一詞要年輕得多,19世紀中葉才出現在英國大文豪(也是偵探小說先驅)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中。

偵探小說於19世紀末傳入日本,得到日本社會各階層的認可,日本出現了大量翻譯、翻寫及原創作品。20世紀20年代,日本作家兼評論家水谷准首次提出了「推理小說」的概念,其目的在於突出這種文學類型的「本土氣息」。之前,日本稱這種發源於西方的小說為「探偵小說」,「探偵」是日語,就是「偵探」的意思。實際上,這是直接傳承了西方「Detective Story」的說法,因此「推理小說」的叫法在伊始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同。直到20世5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偵探文學的核心,「推理小說」的概念才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稱呼。

推理小說誕生於1841年的美國,由一代鬼才埃德加·愛倫·坡所創造。令人驚訝的是,坡一生只寫了五篇推理小說,卻奠定了推理小說中幾乎所有方面的設定,一百七十餘年來不曾被超越。經過英國人威爾基·柯林斯和法國人加博里奧等大師的雕琢,推理小說漸漸擺脫了稚嫩和青澀,「席捲」之勢呼之欲出。而在1887年,一位叫柯南·道爾的英國醫生塑造了偉大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推理小說由此步入全盛時期。隨著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約翰·狄克森·卡爾、多蘿西·L.塞耶斯、范達因、雷克斯·斯托特、約瑟芬·鐵伊等天才的「批量」湧現,這個全盛時期持續了近半個世紀,才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情中斷。這就是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遠在東方的日本列島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

就在坡創造了推理小說的同一年,一個日本人的傳奇經歷使得這種文學體裁越過太平洋,來到了這個完全不同的國度。

在日本土佐藩中浜村一個貧窮的漁民家裡,有一個名叫中浜萬次郎的年輕人。1841年,他與同伴出海打魚時遭遇暴風雨,逃命到一座荒島上,最終被一艘美國捕鯨船救起。由於當時的日本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美國船無法靠近,捕鯨船的約翰船長只得先把他們放在了夏威夷。

來到夏威夷的萬次郎非常驚訝,他看到人們食用牛羊肉,看到在日本無法治療的疾病被美國醫生輕易根除,看到船長與船員竟然平等相處。1843年,萬次郎來到美國大陸,被約翰船長收為義子,改名為「約翰萬次郎」。不久,他學習了英語和科學知識,當上副船長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

在離家十二年之後,穿著洋裝的萬次郎回到日本,將自己接觸的西方文明傳授給同袍。在打開國門之後,萬次郎還成為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致力於日美之間的各項事物。晚年的萬次郎遠離政治,專心於翻譯和教育事業。1869年,他成為了開成學校的教授,而這所學校就是後來世界聞名的東京大學。

萬次郎的經歷是帶有傳奇色彩的,是他幫助日本打開了國門,以一種正常的心態認識並接受了西方文明。今天,儘管沒有資料顯示是萬次郎把推理小說引入日本的,但毫無疑問,他為推理小說來到日本鋪平了道路,並且創造了這類文學形式賴以生存的科學與民主的土壤。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松本清張和島田莊司在談論日本推理小說的歷史時,無一例外地都從萬次郎講起。可見,萬次郎對於日本推理文學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除了約翰萬次郎,另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也影響了包括推理文學在內的日本所有事物。

一百五十年前,日本是一個貧窮落後、內戰不斷的弱小國家。從17世紀中葉開始,德川幕府仿效明王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長達兩百餘年。相比於地大物博、自給自足的中國,島國日本堪稱舉步維艱。

從18世紀末開始,英國、法國、俄國的艦船紛紛在日本列島周圍游弋,試探著打開日本國門。但當時的幕府頒布了《驅逐外國艦船令》,繼續強化鎖國政策。結果適得其反,這激發了外來勢力打破日本國門的決心。1853年,美國東印度洋艦隊司令佩里將軍率領兩艘半蒸汽半風帆驅動的外輪式軍艦和兩艘帆船,從上海起航,到達日本。美國人以武力威脅,在久里濱強行登陸,直接殺奔東京(當時的「江戶」)。這幾艘軍艦全身漆成黑色,加之大煙囪里不斷冒出黑煙,日本人將這種前所未見的船稱為「黑船」。

日本舉國上下一片驚恐,這種軍艦比當時日本最大、最先進的艦船大至少二十四倍。一切抵抗都是徒勞,京都的孝明天皇不得不接受了佩里將軍轉交的美國總統的國書,將緊閉了兩百多年的國門打開。翌年,佩里再度率七艘戰艦到達日本,以更強硬的態度逼迫日本幕府「長老們」與美國簽訂了《美日親善條約》等一系列條約,徹底結束了日本閉關鎖國的歷史。

「黑船事件」對日本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日本由此認清了西方文明的先進與強大,開始不遺餘力地「西化」。放眼世界各國的近現代史,唯有日本在「西化」的道路上走得最為堅決。1868年,日本爆發了「明治維新」,正式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躍居世界強國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把「黑船事件」視為「國恥」。相反,每年日本都要舉行「黑船祭」來紀念這個事件,而佩里將軍則被視為英雄,日本許多地方都立有他的雕像。日本人認為,正是這個事件警醒了自己,使自己的國家擁有了現在的強大。此後,和諸多西方文明一起,推理小說「西學東漸」,在19世紀末傳入日本。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流行的大多是些描繪舊時代的風俗小說,這些小說大都以江戶時代的真人真事為藍本;1868年之後,為了推進「全面西化」的國策,日本學者翻譯了大量的實用類書籍,介紹西方的政治、經濟及法律制度等。

1881年,日本法務部出版了美國庭審實錄《情供證據誤判錄》,以供司法人員參考。而在1886年,經濟學家神田孝平翻譯了全本的《楊芽兒奇談》,作者是荷蘭人克里斯蒂·邁埃爾。這部書通過一樁罪案介紹了荷蘭的司法及審判制度。因為全書是以小說的形式講述的,因此在當時的日本人眼裡,這部書應該是第一部被譯介到日本的推理小說。

在夏洛克·福爾摩斯登場的1887年12月,日本推理文壇同樣發生了一件大事。著名媒體《讀賣新聞》刊登了署名為「竹之社主人」翻譯的埃德加·愛倫·坡的《莫格街兇殺案》。這篇推理文學史的開山之作,終於在四十六年後登陸日本。而在這之後,日本推理小說最重要的先行者黑岩淚香登上歷史舞台。

黑岩淚香出生於高知縣安芸郡,本名「黑岩周六」。他於1882年任《同盟改進新聞》主筆,後於1886年轉入《繪入新聞》。黑岩淚香在求學期間就對推理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預言這種小說定會在日本擁有一片廣闊天地。因此在工作以後,黑岩淚香不遺餘力地將優秀的西方推理小說介紹到日本。1888年,黑岩淚香翻寫了英國作家修·康維的推理小說《法庭美人》。他按照日本人的習慣翻新了這部作品,把其中的人名和地名全部日化。出版之後,小說受到讀者熱捧。黑岩淚香大受鼓舞,在之後的六年里陸續翻寫了三十餘部西方推理作品。受到黑岩淚香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投身到了推理小說的翻譯和創作領域。

1888年6月,作家須藤南翠發表了首篇真正由日本人原創的推理小說《殺人犯》。這部作品無論情節還是謎團都很難令人滿意,甚至連一般水準之作都算不上,但它的意義是無法抹殺的。1889年,黑岩淚香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原創作品《無慘》。這部作品擁有推理小說應該具備的所有元素,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傑作,也是日本推理小說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1894年,《日本人》雜誌上出現了一篇翻譯小說,譯名為「乞食道樂」。後來的資料顯示,這是第一篇被翻譯成日文的福爾摩斯故事,原文就是我們熟悉的《歪唇男人》。1900年,一篇名叫「新陰陽博士」的小說在《文藝俱樂部》雜誌上與讀者見面,譯者署名為「原抱一庵」。這就是福爾摩斯系列第一作《血字的研究》最早的日文譯本。考慮到當時的信息傳播手段,我們不難發現,這種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福爾摩斯於1887年在英國登場,而在1894年就來到了日本,可見日本人對推理小說是多麼熱衷。

明治之後,日本進入了大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