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世紀 千面=暢銷

——概論暢銷天王東野圭吾

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

——東野圭吾

2006年。東京某居酒屋。

一位留有稀稀胡楂的中年男人坐在吧台前自斟自飲。居酒屋的服務生已經習慣了這幅畫面,因為近幾年來,這個男人經常光顧這裡。他很沉默,眼神里總是流露出無限的憂鬱。看得出來,這應該是個懷才不遇的男人。

不過,這一天,這個男人卻和以往大相徑庭。他的臉上帶著難以抑制的笑容,雙手不停地揮舞,甚至還有些語無倫次。以往他總是點上一杯燒酒,慢慢品味;這次,他要了一大扎啤酒,一揚脖喝下了大半扎。雖然不知道這個男人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但是服務生也由衷地替他高興。

這時,居酒屋的壁掛電視插播新聞——「第134屆直木獎剛剛揭曉,之前已經5次和此獎擦肩而過的作家東野圭吾,終於憑藉《嫌疑人X的獻身》一作,無可爭議地問鼎大獎!」看到電視里東野圭吾的照片,服務生突然覺得這張面孔似曾相識。

「難道……」服務生轉頭看著這個神秘的男人,似乎明白了他今天為什麼如此興奮……

是的,這個氣質獨特的男人就是東野圭吾。

毫無疑問,東野圭吾是當今日本推理的「一哥」,也是中國讀者最熟悉和青睞的推理作家(我完全不用加上「之一」)。他是暢銷書的代名詞,他是出版界的印鈔機;他的每部作品銷量都在20萬冊以上,福山雅治、阿部寬這些一線紅星都為成為「東男」而驕傲。

在這些成就面前,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東野圭吾是上帝的寵兒。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毫不誇張地說,東野的作家之路非常坎坷,其坎坷程度甚至超過了那些一生寂寂無名的小作家——不然,那位服務生也不會看到天王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悶悶不樂。

東野圭吾,1958年2月4日生於大阪府大阪市生野區。小時候的東野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嘗試和體驗。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東野圭吾先後畢業於大阪市立小路小學校、大阪市立東生野中學校、大阪府立阪南高等學校以及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在讀中學之前,東野圭吾並不喜歡讀書,更不要說讀推理小說。一次,不知什麼緣故,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後來,東野圭吾回憶說:「我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本把東野圭吾引入推理殿堂的書,就是江戶川亂步獎作品《阿基米德借刀殺人》。升入大學後,東野圭吾成為了學校射箭部的隊長。他格外喜歡社團活動和體育運動,這一點在他初期的作品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畢業後,東野圭吾成為日本電裝株式會社的一名技術人員。東野圭吾對這份工作並不滿意。「在公司待了兩年左右,感覺上班族的日子十分單調,所以我很想給這樣千篇一律的生活,製造些不一樣的……該說是刺激吧。……因為其他目標的實現可能需要花錢,或是需要購買些道具之類的,而小說則不同,只要有鉛筆和紙,到哪裡都能寫。所以我就每天利用下班之後的時間寫小說,並且將寫好的作品寄去參加江戶川亂步獎的評選。我希望在工作之外,能有個比較不一樣的生活支柱……雖然收入穩定,但我總覺得自己的薪水太少了。所以想如果能夠靠獎金或是稿費收入來賺點外快,應該也不錯。」看得出,東野圭吾很坦率,並沒有為自己從事推理創作找什麼「華麗」的借口。

1983年,東野圭吾以一部《人偶之家》角逐第29屆江戶川亂步獎,但只是入圍了第二輪。1984年,他又創作了《魔球》,這次通過了所有輪次的預選,但仍然沒有拿到最終的大獎。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

好在東野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非常嚴肅,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1985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小說《放學後》,終於一舉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大獎。《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里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這部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本格推理,可見東野圭吾在出道伊始並沒有太多「複雜」的想法。

此次獲獎給予東野圭吾很大的鼓勵。本來就不太「安分」的他,毅然辭去了工作,來到東京,踏上了職業推理作家之路。

隨後,東野圭吾創作了一大批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白馬山莊殺人事件》、《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這些作品多以校園為背景,娛樂性較強,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可言。坦白地說,東野圭吾並不太適合創作純粹的本格推理。縱觀其創作生涯,這個時間段的作品大都是水準之作,沒有太多的亮點。處女作《放學後》的銷量超過了10萬冊,但在此之後,東野圭吾作品的銷售業績並不突出,有的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這個時期的東野圭吾,幾乎被推理圈視作了「透明人」。

一方面是窮則思變,另一方面是受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新本格推理的影響,東野圭吾嘗試著在推理小說中融入更多的「異類」元素——這些元素可以是非本格的,但必須是有深度的,並且更應該是可以引發爭議、能夠帶動銷量的。

在1990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小說《宿命》。這是公認的東野轉型之作,標誌著「東野流」開始成形。小說沒有把焦點放在謎團之上,而是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在這種性格之下的行為。這點很明顯是受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屬於寫實主義。但不同的是,東野圭吾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背上松本清張式的「責任感」,他的刻畫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銷量的「灑狗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揭露」和「批判」。事情證明,東野圭吾的選擇完全正確,他的「狗血」灑到了讀者的心裡。雖然因為尚處於嘗試階段,《宿命》在當時並沒有引發太大的轟動,但東野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遺餘力地走了下去。

1996年,東野圭吾第一次嘗到了轉型的甜頭。這一年出版的兩部作品,使得東野圭吾正式邁入了暢銷作家的行列。這兩部作品就是《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

《名偵探的守則》是東野圭吾對於本格以及新本格推理徹底的「清算」——在嬉笑怒罵之間,東野指出了這類作品已經嚴重脫離現實,陷入了模式化的誤區里不能自拔。在《放學後》之後,《名偵探的守則》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突破10萬大關的作品。

如果說《名偵探的守則》是對「舊勢力」的「清算」,那麼《惡意》則是東野新風格的完美展現。作品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明確地指出了兇手是誰——兇手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卻對犯罪動機含糊閃爍。他明確地告訴警方,自己別無他求,只想速死。在之後三分之二的篇幅里,「犯罪動機」成為了唯一的懸念。

淡化謎團,淡化兇手的身份,把關注點放在犯罪動機上,這在之前的推理小說里是非常罕見的。動機是犯罪的根源,牽扯到了人性層面的問題。在東野圭吾看來,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應該將其發揚光大,應該不遺餘力地把「狗血」灑上去——即便絕大多數讀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對其陰暗的一面暴露在陽光下津津樂道。

之後的東野圭吾可謂勢不可擋。1998年,他創作了《秘密》。這部小說出現了「靈魂轉移」的設定,集中體現了新時代東野圭吾以及整個日本推理小說多元化的特徵。1999年,這部作品一舉奪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超過50萬冊的作品。

看到這裡,所有人都會覺得東野圭吾將度過衣食無憂的下半生;但是,人類往往是會自尋煩惱的,東野圭吾也不例外——他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差點讓他抱憾終身的目標。

伴隨著《秘密》的熱賣,這部作品入圍了第120屆直木獎。後來東野圭吾回憶說,其實最初自己並沒有把直木獎看得非常重要,《秘密》也不是專門為角逐此獎而創作的。但是,既然方方面面反響如此之好,自己就自然而然地覺得,此書榮獲直木大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誰知,上帝就是喜歡開玩笑,《秘密》最終落選了。東野圭吾的自尊受到了挑戰,他發誓一定要奪回直木獎。從此,日本最受歡迎的推理作家開始了漫長的「直木之旅」。

2000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白夜行》。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銷量很快就突破了100萬。這部小說塑造了全日本知名的「惡女」形象西本雪穗,借她的經歷描繪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被譽為「絕望之書」。

所有人都認為這部小說會獲得直木大獎,這點甚至連東野圭吾的對手都不懷疑。然而,《白夜行》依然和大獎無緣。這次落選在日本文壇引發了爭議,人們質疑直木獎的含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