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二節

三月初和四月上旬,馬擴等一行使人都曾回到東京來向官家述職請示,並且攜同阿骨打派來的使節向朝廷商定交割燕雲的具體事項。

馬擴等一行人使命的重要性隨著官家終於了解了在軍事上不能取勝,只得依靠他們這幾個使人的口舌才可能把燕京爭回來、贖回來這個恥辱的事實而增加了。因此,不管官家的事務如何繁忙,只要一聽說臣節們回來,他就立刻安排接見,並且過問談判中的細節。

當金方提出具體數字後,官家垂詢到:

「金人與我乃友善之鄰邦。借兵相助,古有成例。當年回紇相助唐肅宗、唐代宗收復兩京,也只索取得些許金帛犒軍。如今金人何故要添出這許多歲物?」

官家一向手面闊綽,屢次表示可以不惜重賂厚遺,務必把燕京贖回來,及至聽到具體數字後,又有些大驚小怪起來。其實伐遼一役,幾千萬緡的錢糧都像河水般地淌出海去,又何在乎這區區小數。大約他感到顏面有失,有損他的自尊心,所以有此一問。

三個使人根據各人的處世哲學以及對官場生活適應的程度,各自作了不同的答覆。

「女真諸酋,貪暴成性,惟利是從,其他均在所不恤。倘非臣等苦爭,所索尚不至此。」趙良嗣也終於看清楚阿骨打以及諸郎君的貪婪面目,預料到將來邊境多事,自己脫不了干係,他的富貴美夢已自打破了一大半,現在向官家預伏一筆,讓官家的思想有點準備也好。

「幸賴陛下神武聖德,有以折服阿骨打,不然邊患豈能如此容易得了?」盧益答非所問,模稜兩可,有點像提出警告,乘機又頌聖一番,說明他確實不愧為一個官場老手。

只有馬擴回答得最率直。他同意趙良嗣對女真諸酋的分析,然後不客氣地指出:

「此乃本朝選帥不當,軍次失律,兵威不立之故。」

選帥不當,不但指責童貫、劉延慶等軍事負責人,並且也把矛頭指向派童貫為宣撫使,派劉延慶為都統制的官家本人了。官家聽了,神色不懌者良久。幸虧趙良嗣善於轉圜,等官家問到善後的交涉情況時,趁勢推崇馬擴的功勞道:

「計議善後,臣等幾次與阿骨打折衝,其間馬擴犯顏力爭,出力最多。」

聽得這句好話,官家這才回嗔作喜,說道:

「聞得馬擴頗知書。」

「馬擴雖系西軍出身,」趙良嗣代為回答道,「昔年曾中武舉。」

官家又問馬擴中的是哪一榜的武舉。

「臣系秦嘉玉榜塵忝,」官家既然當面問到,馬擴只好據實回答,還不免要加上一句說,「久受陛下教育,愧無寸進。」才算應對得體。

這一句說得文縐縐的話,補救了剛才的冒犯,果然中了官家之意。當下他稱讚道:

「卿倘非知書,安能出使專對?」

言下也含有他知人善任的意思。選帥不當,造成兩次伐遼戰爭的失敗,他身為天子,固然不得辭其咎,但選擇使人卻十分妥當,所以能夠完成任務。

這次召對並無論功行賞的性質,何況馬擴又以言語得罪了官家。但是出乎意外,偏偏在當天晚上,奉到御筆,馬擴特除武翼大夫、忠州刺史並閤門宣贊舍人。

武翼大夫是官階,忠州刺史是虛銜,所謂「遙郡橫行」,只是給了武官這個身分,並非真正派他到四川忠州去當地方官。閤門宣贊舍人是官家接見官員時,專司接引的武官。還是馬擴第一次使金時,朝廷就借了這個官職給他,可算是久借不還了,這次才得到真除。

大軍凱歸後,使人們又奉詔陛見一次,這時談判結束,真正輪到對他們論功行賞的時候了。馬擴又轉一階,升為武功大夫、和州防禦使,這已經是中等以上的武官。

馬擴從最起碼的承節郎起家,跟隨父親航海到金朝去參加「海上之盟」的外交活動,前後數年之間,升到現職,在當時朝廷里,已是一個出名的幹員了。在這段時期中,他做的工作是好是壞?對歷史有功有罪?對人民有利還是不利?這很難用一句話來評定。但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才能,雖然受到一些人的妒忌、抹殺以至惡毒的中傷,卻仍為大部分人。特別為當時幾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所欣賞。

馬擴是在他的時代中見到過各朝皇帝最多的一個人。這些皇帝代表著各自的利益,這種利益有時是共同的,有時互有矛盾,有時更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聯金滅遼,在一段時期內,宋、金的利益一致,對於遼卻是莫大的災禍了。在共同的利益中又有尖銳的矛盾,談判贖回燕京城的艱苦過程,就說明有著共同利益的宋、金兩朝發展到這個階段時,矛盾已突出到主要地位。但是奇怪的,這三個利害關係相互不同、甚至絕對矛盾的朝代的最高統治者對於馬擴個人的才能都是一致推許,欣賞備至。在遼,他受到蕭皇后和後來成為西遼國王的耶律大石的讚賞。在金朝,他受到完顏阿骨打的稱揚,比較起來,本朝的道君皇帝是最後賞識他的才能的皇帝,主要還是依靠敵國、鄰國的統治者對他的揄揚,才開始對他注意起來,不過到底也把他陞官晉祿了。

受到各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和揄揚,這隻能說明馬擴的思想意識還沒有離開他們的範疇,而他的才能也只能夠為他們這個階級的利益服務。

如果不是後來變動得很大,變化得很快的歷史環境——那是一個把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在一起的動蕩的壯麗的歷史環境,影響了他,改造了他,玉成了他,使他的思想意識有所發展,有所突破,甚至與他原來的階級意識有所決裂,如果不是後來那個歷史環境使得他的才能能夠對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有所貢獻,那麼截至此時,馬擴即使對他所隸屬的這個民族和國家抱有無限熱忱,希望做出一番對它們有益的事業,從客觀效果來檢驗,他畢竟不過是封建皇朝中一個幹員而已。

以後馬擴的官階基本上停留在這個階段上下,一度從防禦使升為觀察使,他的職位也稍有變動,當過短暫的樞密院副都承旨和有名無實的沿江制置使,這些都不足為馬擴重。重要的是他的事業有了重大的發展,遠遠不是那些官職的範圍所能限制。他不是像大多數封建官員以他們的職位、名分,而是以他的反侵略、反壓迫的光輝事業記錄在歷史上。因此在我國歷史上,他是一位應當受到較高評價的英雄人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