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洪湖水,長又長

洪湖赤衛隊壯大之後,鄂西特委為了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幹部和黨員政治水平,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以奪取新的勝利,於1929年12月間,在石首縣的袁家鋪子召開了鄂西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35人,代表12個縣的四千多名黨員,此外,還有旁聽代表50人,湖北省委派代表出席指導了大會。

會議之前,周逸群等鄂西特委領導同志根據中央「六大」和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洪湖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各項工作進行了討論,提出了各項決議的草案。

會上,大會主席團發揚民主,鼓勵代表積極總結經驗,批評缺點錯誤,並組織代表們參加了石首召開的兩次群眾集會,以便深入群眾,聽取意見,交流經驗,開好大會。大會對武裝鬥爭、土地革命、蘇維埃政權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通過了《關於鄂西黨目前的政治任務與工作方針決議案》等十二個文件,選出了新的特委領導成員。

代表大會對職工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經濟工作、兵變問題、宣傳鼓動工作都進行了總結。會議決議劃定了4個中心縣委,即宜昌、荊門、南縣、監利4縣,劃分了6個巡視區,即石首、監利、沔陽3縣為第一巡視區;荊門、鍾祥、潛江、京山、天門、當陽之區為第二巡視區;巴東、興山、秭歸、長陽、五峰、遠安6縣為第三巡視區;松滋、枝江、宜都為第四巡視區;公安、宜昌、沙市、江陵為特別區域;南縣、華容、安鄉為第五巡視區。

代表大會根據省委的提名,選舉了7名正式委員兩名候補委員,組成了新的特委領導機關。之後,即召開了二屆一次特委會。決定由周逸群、眾鳴、文化3人組成常委會,周逸群為書記,眾鳴為組織部長,文化為宣傳部長。

為加強鄂西特委和武裝力量的領導,中共中央又派了王一鳴、周榮光、周小康等人來到了洪湖。

鄂西黨「二大」之後,特委便為建立「數縣聯合政權」的任務,進行了緊張的工作。這時候,特委根據中央的指示,將洪湖赤衛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一師(亦稱中央獨立師)。此時,洪湖赤衛隊已發展到五千餘人。獨立一師下轄3個縱隊,師長段德昌。監利、沔陽的紅軍為一縱隊,縱隊司令王一鳴,下分兩個大隊,有步槍四百餘支,連槍二百餘支,花機槍兩挺;石首紅軍為第二縱隊,縱隊司令段玉林,下有兩個大隊,步槍三百餘支,連槍八十餘支,花機關槍兩挺;第三縱隊正籌建,擬由長陽、荊門、鍾祥、江陵的紅軍組成。

一、二兩個縱隊成立之後,立即分別在監利、沔陽和江陵、石首兩地區打擊敵人,消滅各種反動勢力。二縱隊於12月底攻克了江陵重鎮郝穴,之後,又向普濟觀、沙崗方向發展,那些反動勢力紛紛逃竄,形勢對紅軍極為有利。

就在此時,湖北省委指示紅一師向漢川、漢陽推進,以進攻武漢,當一縱隊接到省委的指示後,立即執行,並派人通知二縱隊向洪湖集中。

武漢是敵人軍事重地,敵人大軍雲集,雖然此時蔣、馮、閻大戰正在醞釀,但紅一師若去攻打武漢,實是以卵擊石。湖北省委的這個指示,是過高地估計了紅一師的力量。就在一縱隊做向漢陽推進的準備、二縱隊向洪湖靠近的時候,中共中央軍事部巡視員柳直荀到過了洪湖,柳直荀聽了周逸群和段德昌的彙報。周、段二人齊呼此時攻打漢陽不妥,柳直荀當即以巡視員的身份,取消了紅一師攻打漢陽的計畫,督令二縱隊至洪湖與一縱會師。段玉林接到柳直荀的信後,立即帶二縱隊自石首出發,先收編熊家河常練隊一個中隊,繼又攻取了普濟觀和沙崗,獲槍五十餘支。

1930年2月5日,第一、二縱隊在監利縣的汪家橋勝利會師。

一、二縱隊會師之後,鄂區特委根據中央的指示,宣布獨立一師升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軍長孫德清、政委周逸群、副軍長段德昌、參謀長許光達,由於孫德清因病未至,其軍長職由鄺繼勛代。下轄3個縱隊:一縱隊司令段德昌兼任,政委王鶴;二縱隊司令段玉林,政委周榮光;三縱隊正在組建。紅六軍到此時已發展到七千餘人,又組成了新的前委,委員7人,候補委員3人。委員之中,除有周逸群、段德昌、孫德清、段玉林、許光達等軍政領導同志外,還有兩名士兵,一名叫張傳賢、一名叫徐昌賢。改組後的前委,又整頓了軍內的黨組織。

此時,一縱隊有黨員六十餘人,遂成立了3個支部,20個黨小組,二縱隊有黨員七十餘人,遂成立了3個支部,9個黨小組。各縱隊設政治部,配備政治委員和指導員,發揮兵士委員會的積極作用,發揚政治、經濟和軍事民主。政治上實行官兵平等,嚴禁肉刑,官兵間均以「同志」或「指揮員」、「炊事員」等相稱。經濟平等,賬目公開。這樣,儘管紅六軍給養困難重重,士兵們生活不好,但也沒有怨言。此時的紅六軍,已形成一支由群眾鬥爭生長出來的,沒有舊式軍隊中舊習慣的,有階級覺悟的,能吃苦耐勞的工農革命武裝力量。

下面介紹一下孫德清、許光達、鄺繼勛的情況。

孫德清,又名孫一中,安徽壽縣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北伐時在國民革命軍張發奎部李漢魂二十五師第七十五團任營長。南昌起義時,孫德清將七十五團骨幹力量帶起參加了南昌起義。之後,七十五團編入了二十五師內,起義軍南下,在三河壩激戰中,七十五團堅守筆支尾山,孫德清負了重傷,後經當地農民協會會員救護,得以脫身,又輾轉到了上海。到上海後,時國民黨皖系三十七軍柏文蔚要辦學兵團,擴充自己的勢力,中共中央軍委了解此情,便派孫德清到了安徽。孫德清同柏文蔚系同鄉同學交情很深,柏文蔚不曉得孫德清是共產黨員,他知孫德清有組織能力,軍事素養很強,便委孫德清為學兵團團長。孫便趁此機會安排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流散的共產黨員到學兵團工作。這當兒,七十五團十一連連長許光達、參謀廖運周,一起來到了學兵團。

許光達又名許德華,湖南長沙縣東鄉蘿蔔沖人,出身貧寒。許光達自幼聰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新生第二團,攻讀炮兵。1927年5月寧漢分裂,夏斗寅部在鄂西叛亂,攻打武漢,軍校學生奉命改編為中央獨立師,師長為葉挺。許光達遂隨葉挺討伐夏斗寅。到了7月,武漢政治形勢逆轉,政局動蕩,軍校將第五期學員草草畢業,許光達被分配到張發奎第四軍直屬炮兵營任見習排長。不久,東征討蔣。許光達隨第四軍移防九江。南昌起義時,許光達正在九江。這時候,張發奎發令,凡信奉共產主義者,三日內離開他的部隊。於是,許光達便同幾名黨員一起秘密離開九江,時南潯鐵路中斷。許等徒步南下,翻廬山,過贛水,到南昌時,起義部隊早已撤離南下。許光達等繼續南下追趕,途與匪遭遇,錢物皆被掠一空,雖此其志不移,又往前追趕。在寧都,趕上了起義部隊後衛二十五師,許光達便被編入了二十五師孫一中團三營十一排,任排長之職。起義部隊至汀州時,十一連連長李逸虹他調,許升為十一連連長。三河壩激戰中,許光達身負重傷,留在了大埔北20里的茂之前村養傷。一月後,從潮汕登一貨輪,於11月底到達上海。許光達在上海正無著時,忽聽到孫一中在安徽辦學兵團的消息,便同廖運周一起,趕到安徽壽縣學兵團駐地,孫一中見是許、廖二人,自然很是高興。由於孫德清工作策略上的失誤,活動被人發覺。柏文蔚得知孫德清以學兵團之名,暗收共產黨員,大怒,親赴壽縣,要逮捕孫德清、許光達等人。孫等諸黨員聞訊只得連夜出走,途中,彼此走散。自此,許光達便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他更名許泛舟,決定北上找黨。經北平到了唐山,在唐山礦上以挖煤為生,四處尋覓,到處找不到黨組織。數月之後,許光達又南下找黨。歷經周折,直到1929年7月才在上海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並見到了孫德清。紅六軍成立時,中共中央軍委便派二人赴洪湖,並任命孫德清為紅六軍軍長。孰料二人正要起身之時,孫德清突然患病,且病勢加重。中央便派了鄺繼勛為紅六軍軍長,許光達便同鄺繼勛一起到了洪湖。

鄺繼勛,號集成,貴州思南人,出身貧寒。父為串鄉賣葯郎中。因家境艱難,繼勛少時只讀兩三年私塾就幫家中謀生活,因而繼勛深知窮人的苦難。辛亥風雲時,鄺繼勛隨友人入川,投川軍賴心輝部下當兵。因作戰有勇有謀,三年之中,便升任為營長。時五四運動起,鄺繼勛為進步思潮的感染,雖身在軍閥隊伍內,亦頗為進步。1925年,鄺繼勛所在旅歸四川督理楊森指揮。後楊森為鄧錫候、田頌堯、劉文輝、劉湘的聯軍擊敗,鄺繼勛部又被編為鄧錫侯的江防軍,鄺任團長,駐防彭縣一帶。鄺繼勛所在旅的旅長劉丹五,是國民黨左派,很支持鄺的革命活動。當部隊駐彭縣時,鄺繼勛的好友王文鼎從武漢歸來,鄺從王的口中,得知廣東有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鄺繼勛很是高興,也在全旅內發起成立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