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的美食主義 神農架的陽光

記憶中有許多神農架陽光的碎片,且又每天有新感受。我記得2004年徒步去新華大斷裂的大蹤峽口,陽光第一次那樣讓我徹底陶醉。新華大斷裂,一個著名的地質構造,它北達房縣的青峰,南抵興山。下公路順著觀音河趟水而上,遇深潭或懸瀑,爬上岸繞過再下河行走,15公里路程。

盛夏時節,河水冰涼。行走中猛一抬頭,河的兩岸樹木擁擠,綠的枝葉將天空擠成一線。那些綠葉,團團簇簇,若絨絲狀,綠浪層疊,像凝固的波濤,隨時可以奔涌。陽光打在綠葉上,瀰漫綠的光芒,將天空也染綠。腳下清水跳動地流,岸上有蟬和蛙鳴,峽的風吹拂,不時有一對蝴蝶翩翩飛舞順峽而去。

對神農架的陽光與綠葉的深刻印象,緣於在大蹤峽的行走。它夢一樣潛入我的記憶。直到後來,我初始種茶的時候,腦海里還浮現大蹤峽的陽光與綠葉。我想,以這樣純凈的陽光來曬制紅茶,那會是什麼樣的味道呢?我向神農架的炒茶師提出紅茶的想法,人家直率地告訴我,他們不喝紅茶。

神農架高山氣候,即使在盛夏,晚上也要蓋棉被睡覺。理論上要喝紅茶才對,紅茶具暖性。然,現實的神農架人都喝綠茶,他們不喝紅茶,炒茶師也不加工紅茶,福建武夷山的朋友對此不能理解,他認為紅茶才至高無上,神農架炒茶師卻只做綠茶。待以後加以了解,蓋神農架人過去多是自製綠茶。山有野茶樹,采了以炒菜鐵鍋自己炒制,自飲與待客都是它了。我另外有一個推測,過去的山人,食油甚少,紅茶去脂,導致他們排斥,應無意外。再又高山冬長,天寒地凍,白雪皚皚,新鮮的青蔬少,飲綠茶可以彌補。

當綠茶的加工達到相當的水準之後,我要做紅茶,我只在夏天喝綠茶,冬天一定喝紅茶。如果有自己的紅茶,一個布衣人的生活就可以滿足了。選擇紅茶的味型與風格,相當重要。初打算去江西修水請寧紅炒茶師,未果。武夷山的茶葉與神農架茶葉有相當大的距離,到福建請炒茶師的念頭被自己打消,祁紅則不太了解。最終,我決定讓綠茶師給我做紅茶。

做紅茶,工藝的選擇十分重要。我敲定以宜紅的發酵工藝,輔之以寧紅、祁紅等烘焙工藝製作紅茶。用純粹的生態鮮茶葉,以神農架的陽光萎凋、發酵,這樣的紅茶檔次不會低。經一年之久的籌備,第一鍋紅茶,設計三揉三曬,陽光下自然發酵。由於太精細與努力,初始的一鍋紅茶,澀味有些重,稍有薯香味。除此之外,確實上等紅茶。花果香味偏桂香,滋潤、鮮香、醇厚,回甘持久。隨後的紅茶,再加改進,直至去掉了薯香味,澀之味減淡,又提升了回甘。

以我的茶園的鮮葉,神農架的陽光萎凋,精心製作的神農架紅茶成功了。此先,福建人、台灣人都來神農架製作紅茶,他們都是看上神農架這一片仙境般的森林中的茶園生長的茶葉,或許太看重他們的經驗,未能感悟透北緯31度的神農架高山陽光,未能將紅茶做理想,都退卻了。

神農架的夏天,天藍雲白,空氣纖塵無染,紫外線強,陽光清澈極具穿透力。竹席上萎凋的鮮茶葉,漸次變色,捻揉,復曬,至紅銅色,茶香在空氣中瀰漫。看著紅茶的色變過程,心裏面充滿暖意。這裡面有著生活之美和創作的快意。我的茶友將我的紅茶帶到北京,在朋友圈中,彙集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在內的紅茶比較,給我的紅茶打了高分。這的確是真正的生態之勝,我想除此沒有別的理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