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陳香 瑪曲:那遼遠的香巴拉

心緒一樣的風柔涼地漫過肩頭,四千米的青藏高原上,陽光瀑轟然凌空傾瀉,灼熱而燦爛地砸在金葵花仰望的臉龐。巴顏喀拉山峰積萬年沉寂冰雪,它們泛著白亮的冷寒。陽光逼射處,風化的山峰頂著聖潔的光芒。大地上鋪滿灰白的砂礫,以及從砂礫鑽出的青草,那些意念般的飛蝶,隨風飄舞,像生命的葉子,或是神山的詩句。時間裡瀰漫橙色的芬芳,七月高原是騷動的季節,斑頭雁和黑頸鶴馱來清澈的寧靜;藏羚羊、野氂牛、白唇鹿、梅花鹿、棕熊和黃羊各自悠遊或奔走;紫色的高山紫苑、黃色的垂頭菊、粉色的馬先蒿、矜持的綠絨蒿、豪放的格桑花、精靈的紫雲英,一簇簇地開放在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草類和金露梅、紅柳的灌木叢中。隱約的清麗,被水光鍍亮。

我俯下身來,手撫黃河源曠世長風刻寫的蒼涼,在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西宗列盆地上,卡日曲,有五個清泉;約古宗列曲,有一個清泉。兩線細水淙淙湧出黃河細涓初流,叮叮咚咚金屬質地的流響從各姿各雅峰和雅拉達澤峰下升起。天藍如海,雲朵靜謐潔白,雄鷹的翅膀切割太陽的金牧草,凝滯或永逝的歌謠,時光被無限拉長,如愛戀的誓言,它響徹心靈,高原空谷,盆地上的河床,淺水漫溢第四紀的砂礫沉積,那些冰川的足跡。草灘上的草,如《格薩爾王》史詩飛越千年的大地蒼茫。有一些夢,像站立黃河源神秘的遙想,有一些紫色柳蘭、短花針茅、西藏台草……格桑花,藏羚羊、棕熊和野氂牛的風景,穿越亘古荒原,萬千溝壑與山巒波迭,清濯的黃河匯聚越來越多的泉流,在東西30公里,南北10公里的約西宗列盆地,那些冰清玉潔的泉,散亂清流無數,又集結千百個狀態各異的星宿海。千百個高原湖泊,它們在約西宗列盆地閃爍,映現金子的光澤。尤在月光下,明亮若碧空星群,如二十八星宿分布廣邈的太空,元朝招討使都實奉旨勘察黃河源,便把黃河源定在星宿海,蒙語稱「火敦諾爾」,火敦為星星,諾爾為海子,或湖。沱沱河,無數散亂泉流經由星宿海彙集東去,一灘原初的自由主義之水,谷寬水薄,淺灘散布,砂礫橫陳,彌散之態積成黃河源初始出發的原狀。先賢說:「河上通於天,源出星宿」。還有一個記載:「星宿海形如葫蘆,腹東口西,南北匯水汪洋,西北亂泉星列,合為一體,狀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開雲凈,月上東山,光浮水面,就岸觀之,大海汪洋湧出一輪冰鏡,億萬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少焉,風起波回,銀絲散渙,眩目驚心,真塞外奇觀也。」(《西寧府新志》)

從約西宗列盆地出發,一些細微的足跡穿過扎凌湖,注入鄂凌湖,通天河一路東流,抵達川甘交界與川西北若爾蓋唐克草原上的白河相匯,掉頭北進拐入神秘而遼闊的瑪曲大草原。若爾蓋唐克草原乃川西北一片秀麗多姿的草原,草原上有一條白河。故此,這裡誕生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流淌在川西北若爾蓋唐克草原上的白河是一位身姿綽約閉月羞花的姑娘,她每日迎著東方的太陽梳洗,以月光沐浴,經久地在若爾蓋唐克草原上細步徘徊,含情脈脈地等待著心中的王子。生長在青海巴顏喀拉山腳的黃河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俊男兒,他慕名生活在若爾蓋唐克的白河姑娘美麗溫柔,多情善感,便不遠萬里奔下高原迎娶心中的白河公主。經歷無數的日月與險途,黃河王子在索克藏寺山下會見了自東南方到此等待的白河公主,是時鮮花盛開,千鳥啼鳴,百獸齊奔,迎接一場草原上的愛情盛事。白河公主與黃河王子一見鍾情,難分難捨,遂激情相擁,海誓山盟永不分離,合而為一朝著黃河的故鄉青海開始浪漫的情奔。過了若爾蓋草原,黃河兩岸地勢開闊平緩,河水蜿蜒曲折,將草原切割出無數的河洲與星星點點的小島。在那一片片的綠洲,一個個的河心小島,草木叢生,水鳥群集,簇簇紅柳如水上棲霞,乳霧氤氳,錦雞、天鵝、野兔、雪豹、白唇鹿、馬鹿、梅花鹿、棕熊、水獺、猞猁、林麝在此棲息或奔走兩岸。水中,游弋著懶洋洋的黃河湟魚,湟魚是瑪曲可以捕捉到的珍貴美味,也稱其為「黃河魚」。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每一道彎都紀錄下黃河的激情傾注。瑪曲是黃河第一彎,清澈明亮的黃河環繞阿尼瑪卿山攜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款款移步,那世俗永不能企及的地方,纖塵不染的境域,惟雪線之上,雄險峻峭的雪峰生長蟲草、貝母和水母雪蓮。第一彎的黃河,也是一樣的九曲迴環,兩岸崎嶇,河水飄逸,清清淺淺的一泓,溫婉平靜地向前緩慢流淌,在鮮花與綠草之間,天水相接,天水交融,靜心可聽黃河與白河隱約的竊竊私語,在陽光或月光下的溫情漫步。走進瑪曲,人便容易迷失在不朽的歲月。瑪曲古稱瑪柯(藏語:河曲),羌區錫支河流域,佔據高原三峰藏族六姓氏之一,以白鹿為圖騰的党項羌世代生活在這裡。春秋戰國的時候,党項羌的後裔發展成許多個部落,唐朝已設行政機構。瑪曲在1955年6月設縣啟用瑪曲,瑪曲是藏語「黃河」的音譯。綠草連天的草原,山峰或者澤地,青綠而鮮嫩的草原,將夏天齊整地鋪排,金雕在空中遨翔,花叢中蜂蝶起舞,清風撩過小草的葉尖,被濡染淡淡綠汁的陽光,游移在氂牛、羊群、馬匹和牧人的白帳篷之間,或者飄移在鏡面的黃河上,映現水長河曲的天雲,這時光青嫩多汁。

當我風塵僕僕地闖入瑪曲草原,我的心靈已經感覺遠離了塵世,清風絮絮叨叨,氂牛沙沙的吃草,曠闊中彷彿聽到一支飄過雪域含著花香的聖潔情歌,歌音回蕩在湛藍的天空,白天鵝羽絨的雲朵靜默地懸在我的頭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那裡四季長青/那裡鳥語花香/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她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香巴拉並不遙遠/那就是我們的家鄉」。

我站在一個開著金燦燦的金蓮花的牧場上,聽到一個記者采寫的源於瑪曲草原的現代愛情故事。1989年,18歲的才智讀高中二年級,父親按照藏族家庭要選一個男孩出家去寺院當喇嘛的傳統,讓六個男孩中的老三才智去當喇嘛。才智希望讀書,渴望去外面的世界,他不願做喇嘛,便選擇了離家出走。才智一路打工一路走,他像一個朝聖者那樣從瑪曲走到拉薩,來到布達拉宮,他遇到一位印度學者,印度學者將才智帶到印度,才智就在異國他鄉學習電視節目製作,他很快學會了英語。一天,才智遇上一位來印度旅遊的英國女孩凱蒂,她似乎在見到才智的剎那便感到才智就是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她與才智交談,才智向她講述了自己不願當喇嘛的出走經歷以及那無比美麗的家鄉瑪曲,讓凱蒂聽得入迷,回到英國不久,凱蒂無法等待,時過月余她就返身來印度看望才智。她確定了,才智就是上帝送給她的禮物。凱蒂,一位英國著名銀行家,巴克利銀行主席的女兒,她本人畢業於英國名牌大學,在一家雜誌社任設計師。凱蒂的父親得知女兒的愛情,他帶著妻子專程去印度會見才智,並將「上帝送給女兒的禮物」帶回倫敦。才智和凱蒂結婚了,才智進入英國電視圈,凱蒂根據她和才智的愛情寫作出版了《娜瑪——一個藏族人的愛情故事》一書,她辭去工作,專門寫作瑪曲草原的故事。待知道父親不再要自己去當喇嘛以後,才智帶著這一家人飛到瑪曲,銀行家目睹美麗的瑪曲草原,感覺這就是他生命中夢想去到的地方,遂出資在縣城以北的草原上建起一座英國風格的別墅,四方形,紅色的尖頂,四周玻璃明亮,與瑪曲草原非常和諧。自此,在每年的七月,夢幻般的夏季,才智和凱蒂從倫敦飛回,在瑪曲草原遊玩、攝影、讀書和寫作。一個配得上瑪曲草原的愛情故事,它給瑪曲草原添了份傳奇。我專程去觀賞那幢英式別墅時候,它沉浸在落日的餘輝里,被鍍上金玫瑰的暖色。

瑪曲,一個放牧心靈的地方。走在黃昏的草原上,歸程的奔馬四蹄沾香,散落的帳篷漸次升起炊煙,成群的歐拉羊湧向帳篷前的羊圈,遠處有擠奶的藏女亮起清純的嗓音唱歌。在這個時候,登上坡頂去看黃河,黃河一忽兒如細銀閃亮,一忽兒如熔金成箔,一忽兒是靜默的橙紅色澤,彎彎曲曲,河水共霞天一色,黃河之水天上來呵!瑪曲是香巴拉,也是人類活動歷史悠久的地方,它在版圖中國的最中心,從新石器時代起人類在此活動。新石器時代的仰韶人、馬家窯人,青銅器時代的齊家人、辛店人、卡約人和寺窪人,他們都在這裡狩獵、放牧和耕種。

到公元前400年左右,生息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先民開始被稱之為「羌」和「西羌」,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有了「羌」字,它被刻在甲骨片上。羌的本意為牧羊人,稱他們西羌,那是因為這塊土地處在中原以西,他們是生活在西方的牧羊人。而「西戎」,則是羌語系中從事農耕生產的部族。「氐」似乎與羌有些差異,這個古代民族選擇在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活,他們以農耕和狩獵為生,與外界絕少往來,信仰一種原始宗教——篤笨。他們崇尚黑色,也就被稱之為青氐。

羌人部族眾多,活動領域寬廣,生活在瑪曲和周邊的有先零羌、燒當羌、鍾存羌、鳥吾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