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不過,若是辛棄疾心裡沒有這樣一個仙子做模板,又怎能寫出「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情郎形象,又怎能瞭然那驀然回首時的怦然心動呢?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曾有一個燈火闌珊處的故事。

讀到此,讀者不禁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她是誰,她長什麼樣子,穿什麼樣的衣服,是什麼樣的神態?想來,她既不是寶馬雕車中的大家閨秀,也不是笑語盈盈的小家碧玉。那麼,她到底是誰呢?為什麼,她要獨立於繁華熱鬧之外?作者一句也沒有寫到。她獨立於燈火的暗光中。煙花在她身後的上空爆開,星雨紛落,未及地面,已經消失於無形。而她,就是繁華過盡之後的唯一風景。

從漢代起,就有正月十五放燈禮佛的習俗。到了唐宋,元宵節放燈、觀燈已經成為民間盛大的節日。《水滸傳》第六十六回:「依照東京體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放花燈要搭建燈棚(或稱「山棚」),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汴京大內前縛山棚,對宣德樓,悉以彩結,山沓上皆畫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結文殊、普賢,跨獅子、白象,各手指內五道出水。其水用轆轤絞上燈棚高尖處,以木櫃盛貯,逐時放下,如瀑布狀。又以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之狀。」可想而知當時的盛況。

除了賞燈之外,還有文藝節目表演。歌女藝人吹簫弄樂,載歌載舞。「鳳簫聲動」,簫演奏的聲音很像鳳凰的鳴叫聲,故稱鳳簫。而燈舞表演則是燈會重頭戲,魚燈舞和龍燈舞最為常見。燈舞多為群舞,夜間表演,彩燈繽紛,再伴以鑼鼓、煙花、爆竹,熱鬧壯觀。

她為什麼在這裡?也許他們早已經相約好,她為了逗他,所以才故意躲到他的身後,看他在人群中張惶的樣子。也許他們是初次邂逅,四目相對的瞬間,眼中閃過無言的驚喜……

「青玉案」調名出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案」與「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詞的上闋描寫元宵夜觀燈的場景。花千樹,星如雨,玉壺光轉,魚龍舞,簡直是燈的海洋,光的海洋。

有人說,這首《青玉案·元夕》里那個不塗脂抹粉、不流於世俗的美人就是辛棄疾自己。因為愛情和這個金戈鐵馬的鐵血男兒實在沾不上邊兒,因為宋詞里情花朵朵,盛開得無比艷麗,卻是正統人士眼裡的毒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做學問的第三重境界,即最高境界。

元宵之夜,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城中,觀看花燈,「寶馬雕車香滿路」。能坐得起寶馬雕車的,自然都是大家閨秀,富家太太,或紅極一時的交際花。這麼多高貴美麗的女人同時盛裝出場,還不讓男人們把眼珠子都瞪出來?作者極盡華麗字眼,描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讀完上闋,你可能覺得這詞太過華麗,太過堆徹——俗。接下來,看下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戴著節日頭飾的美女迎面而來,仍是精雕細琢,極盡美麗。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汴京人在元宵節「盡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鰲山下看燈」,哪裡是看燈,這些花枝招展的女孩才是燈會上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年輕男子恨不得多長几雙眼睛才看得過來。這些女孩塗脂抹粉、蛾兒雪柳地裝扮自己,也是為了吸引帥哥的目光——恨不得全城男子的目光都往自己身上瞄。可惜的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這些美人兒都不是男主人公的中意對象。那麼,她在哪裡呢?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讀到這裡,我們才恍然大悟,既而拍案叫絕,怦然心動,繼而回味深長——原來,作者寫盡了燈會的熱鬧繁華,麗人們的韻態風味,原只是為了襯托這位最後出場的美人兒。如果沒有這最後的出場者,那麼,上闋的彩燈、煙火、流光、歌舞、燈舞、下闋盛裝艷抹的麗人,也就失去了所有的趣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