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之儀:只願君心似我心

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

這個小楊姝真不簡單,黃庭堅為她又填詞又寫詩的,可見,她的琴技之高,絕非等閑之輩。

東坡被貶,她親手縫衣相贈,並說:「我一個女人,得如此等人知,我復何憾?」那時,已婚女子能夠這樣磊落地引丈夫之外的男子為知音,可見,這女人是何等坦蕩,她的胸襟實在並不比蘇軾遜色半分。

那是一曲《履霜操》,他怔了半天,不覺淚流。

求愛已經擺到了明處,指向了楊姝。李之儀談真愛的感覺時說,「不待親移玉指,自然癢處都消」,愛情就像一副神奇的葯,手到之處,病馬上解除。

四年之中,他接連喪子,喪妻,最後便剩下他自己,貧病交加,癬瘡覆體。他近乎絕望了。不過,就是這樣一個落魄的老男人,居然以一顆摯愛之心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李之儀為蔡京所陷害。她鎮定自若,花錢買通蔡府傭人,將李之儀的老師範純仁所遺手稿偷了出來,這才救了李之儀一命。這女子的處事能力以及見識胸襟真叫人讚歎。

崇寧元年(1102)六月二十二日,是黃庭堅當太守的最後一天,他和幾個朋友游太平州花園洞,有一個小歌妓彈了一首《履霜操》。

相見兩無言,愁恨又還千疊。別有惱人深處,在懵騰雙睫。

長江有多長?我只知道我在頭,你在尾,我天天想著你,卻看不見你。但她對她和他的愛情卻抱有堅定的信心:我們同是長江兒女,我們的愛情就像這生生不息的江水,不管相隔有多遙遠,江水都能夠把我的相思傳達給你,讓我們心意相通。下闋,她又接著說道,長江水奔流不息,我對你的思念也如江水般綿綿不絕。我只願你想我的心同我想你的心是一樣的,不要辜負我對你的一片心意。

七弦雖妙不須彈,惟願醉頰香。只愁近來情緒,似風前秋葉。

李之儀的身體也奇蹟般地好了起來,於是,他玩興大發,邀上賀鑄去采石磯遊玩。在途中,因思念楊姝,便寫下了這首《卜運算元》。這首詞相當於李之儀對楊姝發下的誓言。很快,李之儀又寫了一首詞,向楊姝正式求婚了。

殷勤仙友,勸我千杯酒。一曲《履霜》誰與奏?邂逅麻姑妙手。

她隨丈夫一同來到貶所當塗,一個母親,親手送走了自己的兒子、兒媳,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不讓鬚眉的女子再也扛不住了。她愧疚地看著他:「對不起,我不能陪你到老了。」遂閉上眼睛,永遠離開這災難深重的世界。

這首詞音韻爽利,宛如流水,毫不矯揉造作,如民謠般樸實清新,同我們所讀的大部分宋詞感覺完全不同。這是李之儀寫給歌女楊姝的情書,和那些徒有相思意的愛情誓言完全不同,李之儀和楊姝以他們獨有的方式,成就了一段感人的愛情佳話。

我們聽慣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妻伉儷情深的佳話,以為那是宋詞中獨一無二的愛情童話,才女李之儀和其實胡文柔的愛情似乎更加完美無缺。說起李之儀的原配妻子,才華風度絕不在李清照之下。她出身名門,通經史,熟詩詞,尤精通天文。連大名鼎鼎的沈括遇到疑惑的時候也要通過李之儀代為請教。沈括對這個異性知音讚嘆不已,說:「若為男子,我益友也。」胡文柔死後,李之儀在其《姑溪居士妻胡氏文柔墓志銘》作悼亡詞說道:「與余伉麗四十年,胡氏上自六經,司馬氏史,及諸篡修,多所綜織。於修學則終一大藏。作小歌詞禪訟,皆有師法,而尤精於算數。」

千古人心指下傳,楊姝閑處更嬋娟。

不知心向誰邊切,彈作南風欲斷弦。

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

老黃把楊姝比作蕉葉,想必,那日,她穿著翠綠的衫子,讓人聯想起「瀟洒綠衣長」「不將翠袖染緇塵」的芭蕉。正值豆蔻年華的楊姝也正如那將展未展的芭蕉葉,正是最美時候。「落落虛懷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宋王洋《和陳長卿賦芭蕉二首》),唐人錢珝把未展芭蕉比作「猶卷」的少女芳心,清新而有淡淡的哀愁。

此詞寫楊姝彈琴時聲情並茂的情景,彈到古人愁苦處,美人情深,珍珠承睫。楊姝早聞黃庭堅的高妙人品,彈罷琴曲,就親自為他斟酒。黃庭堅因為「老來憎酒」,深感辜負了這片「蕉葉」的美意。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彈琴的便是楊姝。楊姝在花園洞為黃庭堅彈奏《履霜操》已成為時人的美談,如今,得聞此曲,他非常激動,當場便以黃庭堅《好事近》的韻腳了和了一首:

坐來休嘆塵芳,相逢難似今朝。不待輕移玉指,自然痛處都消。

此時的她還想不到,這首《履霜操》不僅征服了黃庭堅,更是征服了李之儀的心。在此之前,我還要先講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傳奇。

又如「戲問芭蕉葉,何愁心不開」(宋張說《戲題草樹》),「何因有恨事,常抱未舒心」(宋姚孝錫《芭蕉》),在文學作品中,未展蕉葉與少女婉轉糾結的愁心是一組固定的比喻關係。

胡文柔非常敬重蘇軾。她對丈夫說:「子瞻名重一時,讀其書,使人有捨身成仁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好一句「使人有捨身成仁之志」,這女子的心氣連男子也比不了的。一日,蘇軾到李府做客,賓朋談興正濃,有人送公文過來,蘇軾立刻停止談笑,著手處理公文。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乾淨利落。文柔在屏風後面悄悄瞧見,說:「我曾認為蘇子瞻行事不脫書生氣,今見臨事一絲不苟,卻是一代真正豪傑。」而蘇軾對胡文柔也敬重有加,因她精通佛理,東坡便稱她為「法喜上人」。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後來,李之儀又贈她一首《清平樂》:

一弄醒心弦,情在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

別看小歌妓只有13歲,卻把這首《履霜操》彈得幽怨無比,動人心弦,她自己也是花容幽怨,別有一番動人之處。把黃太守都聽得直拍手,當即寫下一首《好事近·太平州小妓楊姝彈琴送酒》。

心緒不佳的他,偶爾也會隨朋友喝喝酒,聽聽小曲。那天,他獨步姑溪江畔,只聽江上畫舫中傳來一陣琴聲,隨之清揚悲涼的歌聲亦響起:

這一首被人傳誦千古的名作《卜運算元》,為北宋的李之儀所作。一開場便歌聲蕩漾,極富穿透力,長江上那大膽摯烈追求愛情的民間少女宛在眼前。

黃庭堅一個勁地誇讚楊姝琴藝高妙,動人心弦。而李之儀卻是「相見兩無言」,「唯願醉頰香」,明眼人一看便知,李之儀對楊姝是一見鍾情了。

寫了詞還覺得不夠,他又贈楊姝一首絕句: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