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邦彥: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蘭陵王》本是唐教坊曲。《舊唐書·音樂志》云:「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唐朝崔令欽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天北。

凄惻,恨堆積!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周邦彥這首《蘭陵王》全詞共三闋,一唱三嘆,迴環往複,動人心弦,被人稱為蘭陵三疊。據說,這詞也是周邦彥和皇帝爭風吃醋的成果。皇帝發現周邦彥跟自己搶女人,一氣之下就將他外放了。周邦彥只好告別師師,一個人上路了。這闋詞就是寫給師師的臨別贈言。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天北。」這麼快就要上船了。兩條腿像灌了鉛一樣一步三回頭,真希望突然絆上一跤,摔得腿斷胳膊折,那樣就不用走了啊。這船怎麼這麼快啊,東風一吹,跟箭似的就躥出去了,一會工夫就躥出去好幾百里了,一驛三十里,轉眼間不知多少個驛站都過去了。其實,船能有多快呢,又不是快艇游輪,只是因為不舍才覺得船快罷了。若是乘船去約會的路上,恐怕還會說,這船怎麼走得比烏龜還慢呢?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二人在分別前忙著尋訪以前花前月下常去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已經不多,及時行樂吧,借著酒勁,他撥弄琴弦,她輕轉歌喉,又借著燈光,將她的臉仔細端詳。從今後,這張臉只能在夢中出現了。

中闋交待了餞行的時間和情節。

餞行時間:寒食節。「梨花榆火催寒食」,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節這天禁火,節後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上闋寫餞行地點的景色。

送行的人:相傳是李師師。

據說,師師送走了周邦彥,回到青樓,發現宋徽宗正坐在閨房裡等她,一見面,便問她哪裡去了。師師滿不在乎地說:「周邦彥不是被你給趕走了嗎?我送了一下。」

「你們在一起沒幹什麼吧?」宋徽宗的語氣聽起來酸酸的。

下闋寫周邦彥在船上想念佳人。

所有的歷史記錄都說到他的美,「白類美婦人」,七尺男人,卻天生一副美人坯子,連男人見了都要愛上他。不過,蘭陵王的美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大概敵人見了他,多半都哈哈大笑:「齊國沒有男人了嗎?派個女人出來打架?」後來,他靈機一動,命人製作了一個面目猙獰的「大面」,出戰前,便戴上面具。敵人見不到他的真容,只見面具猙獰如鬼,很是嚇人。後來,人們受到蘭陵王的啟發,也戴上面具跳舞,場面非常壯觀,攝人心魄。

遠行的人:周邦彥。

師師說:「哪裡敢?他只做了一首詞送給我。」皇帝一聽,便有了興趣,叫她馬上唱給他聽。一曲《蘭陵王》唱罷,宋徽宗想想,為了一個女人而爭風吃醋這點小事,就讓大宋朝的才子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也實在不忍心,遂把剛貶到外地的周邦彥又召了回來,讓他繼續擔任大晟樂府的樂正。

人隨著船的遠行,越來越悲傷,走得越遠,想思之苦就越深。河道轉了一道彎又一道彎,每到一個渡口我就望一望,希望看見她的影子,可是別說是她,就是別個人影也沒見著一個。夕陽西下,春光無限,我想著和她在月下牽手、在橋上聽她吹笛的情景。這一幕幕,就像做夢一樣,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這個故事傳得很廣,聽起來卻總覺得不靠譜兒。王國維先生在其在《清真先生遺事》中,也表示了他的懷疑:一是那時周邦彥已五十六歲,官至列卿,想來一個五十六歲的老人還去嫖妓,從生理上說不現實;二是宋時亦無大晟樂正這種官職。也許,王國維先生是對的,不過,傳說總比現實有趣得多,姑妄聽之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