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觀:霧失樓台,月迷津度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秦觀於神宗元豐十八年(1085)第三次參加科舉考士,中了進士,從此踏上了仕途。適值朋黨之爭日烈之際,作為蘇軾的得意門生,秦觀自然被歸到「舊黨」一派中去。秦觀也就隨著新舊兩黨之間的起落而沉浮。元祜九年(1094),新黨有了哲宗皇帝撐腰,秦觀的仕途剛到手沒兩年還沒怎麼捂熱乎的國院編修的官就給擼了,他的好日子也徹底到頭了,歷時七年的貶謫生涯從此開始。

先是以編修《神宗實錄》的罪名被貶到杭州,杭州還沒到,又通知他改道處州。處州就處州吧,不讓我當官,我就讀讀佛經、寫寫詩詞打發日子吧。在處州,秦觀寫下他的詞作《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寫夜霧籠罩一切的凄迷世界:樓台在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陶淵明筆下的那桃花源更是雲遮霧罩,無處可尋了。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雲當面舞龍蛇,夭矯轉空碧。醉卧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古人經常提到「讖言」,據說人死之前總會有些先兆,有一些反常的行為,或說一些反常的話。比如,明明很年輕的人卻常說些和死有關的話題。而作為詩人或詞人,則有「讖詩」「讖詞」之說。秦觀的《千秋歲》和《好事近》(因結語「醉卧古藤陰下」之句,後人遂以為其死於藤州之讖)歷來被人們認為是「讖詞」,或曰「絕命詞」。

《獨醒雜誌》中說:

秦少游謫古藤,意忽忽不樂。過衡陽,孔毅甫為守,與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飲於郡齋。少游作《千秋歲》詞,毅甫覽至「鏡里朱顏改」之句,遽驚曰:「少游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遂賡其韻以解之。居數日,別去,毅甫送之於郊,復相語終日。歸,謂所親曰:「秦少游氣貌大不類平時,殆不久於世矣。」未幾,是卒。

不過,此時,距秦少游死於藤州還有五年時間,一個人五年前就知道自己要不久於人世,實在有點兒天方夜譚。

因為春天的風太冷,所以旅館的門窗緊閉,同時也把詩人的孤單和寂寞一同關在屋子裡。在杜鵑「不如歸去」的叫聲里,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曰:「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

故事還在繼續。傳說秦觀去逝後不久,在一富商的酒宴上,一歌妓唱了兩句詞,甚是好聽,那富商就請歌妓唱完。歌妓說,這是昨天晚上自己在商船上,聽旁邊船上一個人靠著桅杆唱的,只記住了這麼兩句。席上有人說,聽著這兩句詞倒像是秦觀的風格。富商派人出去打聽,原來歌妓晚上看見的那條船,就是運載秦觀遺體的靈船。

人們不會就此放過為一生艷遇無數的秦觀製造桃色新聞的機會。於是,有好事者說,秦觀在郴州遇到了一名美麗的歌妓,喜歡秦觀的詞到了痴迷的地步,到了非秦觀不嫁的地步。沒想到,秦觀又被貶離郴州,這名歌妓就找到秦觀說:「帶上我吧,不管你去哪裡,我都跟著你走。」秦觀說:「這哪行啊,我過了今天沒明天的。」於是,秦觀就寫下這首詞送給她,一來感謝她的痴心,二來表明自己的處境。

「驛寄梅花」句化用南朝陸凱故事:陸凱與范曄交好,嘗自江南寄贈梅花一枝,並附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

「魚傳尺素」句典出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裡指親友的來信與慰問。親友的一聲聲問候不但沒有令詩人開心,反而徒增了許多思鄉之愁。

最後,作者發出了一個看似無理的質問:「郴江啊,你繞著郴山流動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轉道向瀟湘而去呢?是為了什麼人嗎?遠方有什麼牽掛嗎?你這樣的奔波是為了什麼呢?」其實,這是秦觀對命運的追問。

蘇軾非常喜歡「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一句,秦觀死後,他將這兩句寫在扇面上,並嘆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以為自己這一去就再也回不去了,之後不久,就寫下「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的遺言。一生都在艷遇里打滾,在情詩里纏綿的秦少游,終於在臨死前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妻兒。

寫下此詩不久,秦觀就趕上了特赦,那時候,秦觀還在去橫州的路上,剛走到藤州就得到特赦的消息。大白天的,秦觀卻睡著了,做了個夢,醒後還把夢裡做的一首詞背給別人聽,然後說渴了,叫人端水給他。水端來了後,秦觀不喝,看著水笑了一笑,就這麼笑著離世了。終年53歲。

這首《踏莎行》的故事並沒有隨著少游的離世而結束。故事再回到那位歌妓的身上。秦觀含笑而去沒多久,歌妓也做了一個夢,這個夢境很奇怪,令人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醒來後,一打聽,秦觀果然去世了。歌妓奔波百里趕到藤州,扶著秦觀的棺材放聲大哭。回去之後,一襲白綾自縊而亡,一縷香魂隨秦觀而去。

大概嫌秦觀活得還是太滋潤了,當權者又以「寫佛書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就是將所有的官職、封號都除掉,這是當時對士大夫最嚴重的懲罰了。次年二月,又編管橫州,所謂「編管」,就是由地方官看管起來。在去橫州之前,他寫下這首《踏莎行》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謫居之恨,詞的題目作「郴州旅舍」。這時候的秦觀大概對仕途徹底絕望了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