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千秋歲》這個詞牌名大有來歷。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的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五,有一位大臣為拍馬屁,就上奏摺,請求將唐玄宗的生日設為「千秋節」。這個馬屁拍得很對路,第二年,在得到群臣贊成的情況下,即公元729年,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在花萼樓前宴請文武百官,舉行盛大的宴會和樂舞表演,慶祝第一個「千秋節」,同時將千秋節定為國家法定節日,每逢此日,朝野同歡,「天下諸州咸令宴樂,休假三日」。《千秋歲》便是唐教坊為這個節日專門創作的大型曲目。

上闋寫暮春的景色,鶗鴂,杜鵑鳥。《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等》:「殘芳悲鶗鴂,暮節感茱萸。」杜鵑一叫,就意味著春天過去了,百花凋零。張、白二人皆化用屈原詩句而來。

從「又」字看,她的這段相思已經持續很久了,最少也有兩年了吧,這一年也要過去了,他們的愛情還是沒有一個結果。

「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大風折斷了花枝,吹落了未成熟的梅子,這都是愛情遭受變故的徵兆。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永豐柳是孤獨的象徵。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洛陽永豐坊閑逛時,看到西南角有一荒園,便走了進去,發現裡面有一棵巨大的垂楊柳,柳樹枝條金黃,柔如髮絲,極為罕見,便寫下這首《楊柳枝詞》:

先說「心似雙絲網」。「絲」「思」,諧音雙關雙車網就是雙思風就是情網。網在漢語里使用得非常多。我們說一個人陷在情感里不能自拔,便說他陷入情網裡了。讓一個人在嚴密的監視中不能脫身,便說布下天羅地網。情網也是天羅地網,不同的是,情網是當事人自己編織和布下的。

白居易說,這柳樹甚是美麗,卻長在人跡罕至的荒園裡,空有婀娜之姿卻無人垂愛,無人賞識,真是可惜呀。唐宣宗讀到白居易的這首詞後,便派人到永豐坊折了兩條柳枝插植於皇宮,永豐柳從此天下揚名。北宋蘇軾還把永豐柳隱括入《洞仙歌》詞,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張先在這裡也用了白居易永豐柳的喻意,「無人盡日花飛雪」,春光自去,自己也像永豐柳一樣,空自傷心,無人能知。

一直以來,柳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都充當著「電燈泡」的職責,而且是非常有情調的電燈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電燈泡兼鬧鐘——看我,再看我,五點半,要準時哦。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言傳身教,我說小妹呀,男生都喜歡嬌滴滴的女孩子,對,像我這樣靠過去、靠過去……

「應折柔條過千尺」,不管有情沒情,也要象徵性地安慰一下下,喜歡就拿去吧,反正姐手臂多的是……

如果不幸失戀了,就去看看永豐柳吧,一個人也可以活得精彩。

下闋轉為寫相思。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因其最細,故稱幺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為什麼不能撥弦?不忍聽,不敢聽,聽了會更難過。

「天不老,情難絕」,「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有有情的生命才會有生老病死,情愛是人最寶貴的東西。張先說,沒錯,天無情,天不會老,但我對你的感情,卻能與天地同壽,綿綿不絕。可是,我現在因著愛你的緣故,正在遭受相思之苦。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我思念你的心就像一張網,打著數不清的愁結。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避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方未白孤燈滅。

「中有千千結」,在中國的古典文學中,「結」一直是青年男女纏綿情思的象徵,最有名的便是同心結。在宋代男女結婚時,雙方家長要各出一根彩帶綰成同心結,行禮時,新郎新娘各執一端,相牽而行,從夫妻跪拜一直到送入洞房,都不能撒手。這一儀式稱之為「牽巾」。婚儀的另一程序「合髻」也要用到同心結。合髻,即我們常說的「結髮」,就是男女各剪下一縷頭髮,結成同心樣式的髻,唐大曆的晁採的《子夜歌十八首》第一首「儂既剪雲鬢,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便是寫晁試鶯少女時與鄰生文茂私締婚姻的情形。

再次,喝交杯酒也要用到同心結。用同心結拴在兩個酒杯上,交臂而飲。酒喝完後,與花冠一同擲於新床下,如果酒杯一個仰、一個覆,就是大吉的徵兆。宋代無名氏《少年游》:「合巹杯深,少年相睹歡情切,羅帶盤金縷,好把同心結。」

這張情網裡,有多少個同心結呢,又有多少丁香結呢?正是用這千萬個情結互相連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才織就成了這張情網。這段感情,絕非一場疾風驟雨就能打散的。

也正因為有這萬般情結,萬般心事的糾結,我的身體和心靈正在禁受著雙重的折磨。「夜過也、東方未白孤燈滅」,天亮了,星星和月亮都落下山去了,東方欲白未白,蠟燭燃盡最後一縷微光。想來應是凌晨四五點鐘時候吧,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呢?因為四五點時是人最困、最沒精神、最寂寞的時候。這時身陷感情中的人,最無力。光是讀著這樣的句子,便會讓人心上發冷,更別提當事人了。

張先這一生沒做什麼大官,也沒經過什麼大風大浪,仕途安穩,安享富貴榮華,身邊更是美女常換常新,這一點倒和宴殊很相似。不過,他有一點比晏殊好,就是在對待女人的態度上,他顯然更「用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