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晏殊:當時共我賞花人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她,一見就忘不了。

傳說唐代有一個秀才名叫裴航,游鄂渚時,向同船的一個美麗女子作詩表達愛意。這女子便回了他幾句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宮,何必崎嶇上玉清。」過了幾年,他路過一個叫藍橋驛的地方,感到口渴,便向路邊的一位老婆婆討口水喝。

玉真的歌聲真美。有多美呢?「重頭歌韻響錚琮」。什麼是重頭呢,就是一首詞前後闋字句平仄完全相同,又叫雙疊曲或重頭詞。比如晏殊這首《木蘭花》便是。上下闋皆為「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上片唱完了,下片接著唱同樣的調兒。晏殊為什麼特意指出唱的是「重頭」呢?原來,這種「雙疊曲」或「重頭詞」在下段的「重頭」處,往往節奏旋律特別美妙動聽。錚琮,玉石相擊的聲音,琴聲、流水聲都是這個象聲詞,她的歌聲像玉石流水一樣動聽。

玉真的舞跳得真好。有多好?「入破舞腰紅亂旋」。入破:唐宋大麴在結構上分成三大段,名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為破的第一遍。北宋的陳暢在《樂書》中說:「大麴前緩疊不舞,至入破,則羯鼓、襄鼓、大鼓與絲竹合作,句拍益急,舞者入場,投節制容,故有催拍、歇拍,姿制俯仰,變態百出。」原來,「入破」更能表現出「姿制俯仰,變態百出」的舞姿神韻,便給許多詩人墨客留下動情揮毫的空間。唐代詩人薛能:「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因為舞步太快,連舞女身上的羅衫都滑到肩膀下去了。無疑,這是一個令男人們遐想不已的暗示……入破是舞蹈的高潮部分,其舞蹈動作最考驗舞女的水平,所以,晏殊著重寫了舞破的場面。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是寫當時游宴之地,賓客喝酒一直喝到了傍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當日歡樂的宴飲時光已經過去了很久,當時一起喝酒賞花的人,如今連一半都沒剩下。說明,晏殊這場邂逅的時間跨度應該不小。人都哪裡去了呢?「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點檢幾人非」,蘇軾一語道破。為功名,升的有,貶的有,死的也有,功名路也同時通著黃泉路。

晏殊非常喜歡一個小妾。他經常和張先一起喝酒唱和,每次都把這個小妾叫出來陪酒唱詞。晏夫人就吃醋了,跟他天天鬧。晏殊怕老婆,就把小妾給賣了。張先再來的時候,看不見小妾出來,問明原因,便當場寫了一首《碧牡丹》,命營妓演唱:

不過,說起來,宴殊的太平宰相一直做得四平八穩,自然不像蘇軾一干人那樣,升升沉沉,從極盛到極衰,人生百味都嘗過,所以,縱然只是「如今點檢無一半」,留在心底的也不過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

晏殊邂逅的乃是一位歌舞妓。「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這是一個倒裝句。記得和玉真的邂逅是發生在春天,在池塘邊,當時,吹著淡淡暖暖的楊柳風。當然,她也可能不叫玉真,因為男人在不知道美女叫什麼名字的時候,往往便喊她玉真。玉真是仙女的名字。邂逅時間是春天,地點在池上。池上又是哪裡?總歸不是凌波微步水上漂,就是池邊的花叢里,或是池上的水閣里。當時,她穿著紅裙在跳舞。

即使貴為宰相,風花雪月也不能只為他留存,花開花落。美人遲暮,也是無可奈何。日子過得越是滋潤,他就越怕,害怕有一天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他懷念她的青春年華,是因為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老了。「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所以,晏殊一生信條之一,便是及時行樂,活在當下。

步障搖紅綺。曉月墮,沈煙砌。緩拍香檀,唱徹伊州新制。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

晏殊聽到「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時,終於忍不住感慨道:「唉,人生在世,應該及時行樂,何必苦了自己!」立刻取錢,贖回了那個小妾。為什麼老晏聽到望極藍橋這句時就感慨了呢?這裡有個典故。

裴航說:「好,就以一百天為限。我一定能找到玉杵臼。在這期間,你可不能把雲英再許給別人了。」

鏡華翳,閑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合瑤釵,至今冷落輕棄。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斐航回去之後,當街一站,見人就問有沒有玉杵臼,別人都把他當成精神病了。總算遇到一個賣玉的老頭,告訴他虢州藥鋪卞老書有這玩意,又說:「我看你小子挺誠心的,我就給你寫封書信,他看到我的信,一定會把東西賣給你的。」斐航找到藥鋪一問,果然有這玉杵臼,不過卻貴得很,他把僕人和馬都賣了,才湊夠了銀子。結局是,葯成,抱得美人歸。後來,裴航也成了仙,與雲英做了名副其實的神仙眷侶。

張先的意思是,美人易棄難再得,緣分錯過了,你便是望斷藍橋也找不回來了。正如晏殊自己所說:「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所以,便把小妾贖了回來。只是,這一賣一贖之間,實在令人覺得他這個人在女人問題上,確實用情不專,少了愛情的基調。論多情,他比他的兒子晏小山就差遠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