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黃色黑條練功服 邪惡桃源的一樹春花

好萊塢這兩年鬧劇本荒,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一次再次翻拍老電影,《複製嬌妻》、《陌生來電》、《隔山有眼》……但翻拍作往往輸於前作,真正的作用,不過是讓前作再度浮出水面風光一把。華納兄弟出品,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柳條人》(又譯做《異教徒》),上映後贏來惡評如潮,最終的結果,也不外是讓湮沒許久的1973年版《柳條人》再度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並確立經典地位。

女童失蹤案,小島田野碧綠,果園裡滿樹的花,一幢幢石頭房子也被怒放的花掩映著,幾乎就是個現代桃源,他卻萬分驚愕地發現這與世隔絕之地依然保留上古的奇風異俗,人們崇拜異教的神,讚美情慾,年輕男女在果園裡嬉戲,女孩子披散頭髮,在石圈中裸體舞蹈,向著他們的神膜拜,小酒館裡人們圍坐歌唱,草地上男童持著彩條歌舞,一切一切,猶如停留在了一個漫長的酒神節之中,微醺的空氣中,也有不尋常的地方,島民詭異的動物面具,密室里的黑白照片,地里的兔子屍體,都提示著這裡將要有一件異常的事情發生。

作為闖入者,警察開始認為自己的信仰是堅定的,然而,在那種近乎迷醉的空氣里,也漸漸感到了有迷失自己的危險,春末夏初的夜晚,幾枝花在窗前,穿著綵衣的男子在草地上,和樓上春情萌動的女人對話,蝸牛在草葉上緩緩蠕動,隔壁傳來靡靡的女人歌聲,一點一點,讓他幾乎不能自持,這樣強悍的、直接作用於本能的衝擊下,他還能保持理性,在最後的祭祀儀式上,向島民喊話,竭力解釋小島歉收的原因,可見辛苦建立起來的信仰大堤並沒有輕易就潰不成軍,但在那邪惡的桃源(相對於他所代表的大陸)里,他是孤軍,他反倒成為異教徒,他身後更為龐大的人群並沒能幫到他。

電影中的奇風異俗並非杜撰,弗雷澤的《金枝》中,「歐洲的篝火節」、「篝火節的含義」、「在篝火節焚燒活人」等章節,對類似的場景有過描述,只是,這些風俗能否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順利保留到1973年,確實有點可疑。當然,旅遊景點也有草裙舞和篝火節,但,那不算。

《柳條人》改編自大衛·品納(David Pinner)1967年的小說《典禮》(Ritual),編劇是安東尼·沙夫(代表作有《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影片於1972年10月至12月在蘇格蘭西南部的鄧弗里斯和加洛維地區拍攝,儘管主演克里斯托弗·李認為這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卻並未能改變它的命運,拍攝完成後,製片方的老闆並不喜歡它,稱它是垃圾,甚至把原始版本埋在英格蘭的高速公路下面,直接導致了今天所能找到的都是不完整版本。

翻拍版由尼爾·拉布特導演,在保持故事大致框架前提下,作了根本性的改動,小島上的風俗被改為由一種兇悍的母系統治引起,可惜鋪墊不夠,完全沒有前作那種味道。看著翻拍版,想起的,還是前作里的一樹樹春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