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不是泰迪熊 成為神話

真沒想到,海倫·米倫主演的《女王》,是一出可以為《烏合之眾》、《狂熱分子》、《群氓之族》做註腳的電影。

電影里伊麗莎白女王,生性低調矜持,不幸的是,她的兒媳是黛安娜,被群眾和媒體塑造成神話人物的黛安娜。黛安娜死於車禍之後,伊麗莎白並不打算出席葬禮,也不打算有別的表示。她認為,這是她的家事,她有權按照自己的方式、遵從自己的感情來低調處理。何況,黛安娜已經不是王室成員了,儘管她也知道,現在的人們,更喜歡看到那些「在電視上發表激情四射演講」的人。結果,她遇到的是報紙連篇累牘的聲討以及支持率的下降,甚至有四分之一的群眾意欲罷黜她。於是,伊麗莎白女王不得不出現在黛安娜的葬禮上,並且在電視上發表了講話。

《女王》中的布萊爾首相,理解伊麗莎白女王的處境,他說:「他們以為,群眾會看到他們所看到的。」但群眾更需要傳奇,需要神話,需求量大得驚人,大到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在這種需求的驅使下,他們只看到他們願意看到的。他們只願意供奉一則神話,誰也別想破壞,或者奪去。

神話就是這麼造成的:時間,距離以及對神話的渴求。而渴求,是造就神話必不可缺的要素。

那些歷史上的名人軼事,就是在這些要素的聯合作用下,成為一則則神話的吧。那些如我們一般慾海沉浮的男女,大概也是這樣被時間過濾和塑造成姑射山上的仙子的吧。他們只不過在僥倖留下的片言隻語里,看到一些端倪,顯出一點真身,例如周氏兄弟的糾葛,冰心和林徽因的口水戰,徐志摩和陸小曼,徐悲鴻和蔣碧薇等。他們的故事,如果發生在我們周圍,恐怕也就是辦公室女同事之間的嫉妒與爭鬥,或者報紙上的「小裁縫偷情釀就血案」的花邊新聞。我們甚至膽大包天,由他們映射開來,對別的神話有了懷疑,就好像有人猜疑,當初平先生不肯對瓊瑤放手,大約也只因為她的書救活了他的出版社。

但不幸的是,藝術家的作品,就是藝術品,名人的軼事,多半都是神話。不是也是。我們需要神話。不是也是。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距離以及足夠的渴求,什麼人、什麼事都會被過濾和沉澱成為神話。

再前一點的那些神話,恐怕也是如此。清宮裡的珍妃井,秦淮河上的桃花扇,長安城裡的李太白,竹林里的七隱士,一舉一動都是神話。儘管有人告訴我們,他們那些個時代,都沒有手紙與洗髮水,衛生狀況十分可怕。但神話如同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解釋的。

而我們不幸生活在幾千年的神話累積出來的世界裡,神話如同塵土,厚厚地落在我們周圍,使我們艱於呼吸。我們的愛情觀,我們的人生觀,我們的世界觀,都在有意無意間,參考著這些可疑的神話,全然不顧。同樣的事情由我們做來,不過是本埠新聞里,最令人啞然失笑的那一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