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質感 矯正叛逆者的兩種武器

之前在京滬兩地上演過的音樂劇《髮膠星夢》,改編自約翰·沃特斯1988年的同名電影,宣傳文章里說,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

四十歲以前的約翰·沃特斯,大概從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與一個充滿愛的故事有什麼瓜葛。他生於1946年,少年時在天主教學校就讀,充滿清規戒律的環境反而激發他的叛逆性格。他就是在那裡與格蘭·米爾斯蒂結識,後者後來成為他電影中的標誌性人物。在約翰·沃特斯因為吸毒而被紐約大學電影學院開除後,他回鄉創辦「夢幻之地」電影公司,慨然開始他的電影生涯,拍攝了《羅馬蠟燭》、《吞吃你的化妝》、《塵世垃圾》和《多重瘋癲》等作品,而格蘭·米爾斯蒂以三百磅的體重,在他的電影中反串女角,成為約翰·沃特斯的「聖女」。

沃特斯1972年的作品《粉紅色的火烈鳥》,就由「聖女」主演。這部作品在成人影院上映,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贏利最多的地下電影,同時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淫穢、最噁心的電影」。印象最深的沃特斯作品就是它了,深夜觀看,忍不住駭笑,心頭接連浮現出一個接一個的「這樣也可以?」要使叛逆者得到矯正,回歸正道,有兩個武器,一是成功,二是年齡。一計不成,還有一計。成功是最好的矯正,老去是最好的招安。要改造壞孩子,就讓他當班幹部;要讓叛逆者溫順,只需等他慢慢變老;要讓梁山泊成為園林綠化先進單位,就給宋江一個官做;要讓P.J.Harvey不再號叫,並且穿上維多利亞時代的長裙,只需要等她到三十九歲;維托·唐·柯里昂一旦成了「教父」,自然會去尋找合法生意,曾經的激進派一旦年老,自然會痛改前非地轉變成保守派。以成人電影獲得成功的約翰·沃特斯,立刻獲得了被矯正的資格,好萊塢來找他拍電影,商業片在他這裡尋找一點靈感,他獲得到處巡迴演講的資格以及給囚犯上電影課的機會。

1988年的電影《髮膠》,標誌著他已被主流接納。2002年,新線公司將《髮膠》改編為音樂劇,送上百老匯舞台,獲得了十三項托尼獎提名,並最終得到了其中的八個。2007年,《髮膠》又被翻拍為電影,三千一百二十一家影院開畫的規模,令它成為歷史上開畫規模最大的歌舞片。

約翰·沃特斯自己編導的電影,或許還是那麼癲狂,還是那麼歇斯底里,卻已溫和許多,常有大明星參演,至多被定為R級。矯正叛逆者的兩種武器,在他身上都已發生作用。

而當年在BBS上激烈抨擊主流導演作品的影評人,銷聲匿跡好幾年之後,突然復出,一反常態地吹捧大導演新作。電光火石間,我知道,他一定是已經熬出了頭,並已接近了利益的核心。過不了幾天,影院上映的大製作,編劇後面綴著他的名字,而他的博客上,充滿中年的感喟。誰也敵不過,矯正叛逆者的兩種武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