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掉下來一個和尚 鵝腳長,鴨腳短

也是一個讀來的故事:有個女人,非常非常苦惱,為什麼「苦惱」?姑且不論。

總之,她苦惱得不能再苦惱了,就到千里外的日本京都香樹院,找一個叫龍德的禪師。

「禪師禪師,我怎麼樣才可以了脫生死的牽絆?」女人哭著求教。

「鵝腳長,鴨腳短。就這個樣子即可得救。」龍德說;說完,遠走高飛去了。

女人不知道「就這個樣子」,是禪師的口頭禪;簡單說,他是個「口頭禪師」。她回到家裡,日夜反覆思量這句話的意思,久而久之,她的憂慮,她的苦惱,無形中消失了!女人頓時為大悲的光芒所照。她含淚謝蒼天:「對此大恩,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啊!」

可見說話,未必都得字字珠璣,什麼都得講場合,遇上「無厘頭」的場合,比方說,有人問:「螞蟻生存的目的?」或者:「紫水晶是不是真會『催旺桃花』?」回一句「無厘頭」的話,反而得體,反而能引人深思;或者,引人在「深思」之中,暫忘俗慮;這,大概就是「禪」的其中一個好處。

女人問你:「你愛不愛我?」她明知道你愛她,就是要問,要問出一個前無古人的答案。你答得不好,要招咎,會受責罰,倒不如稍作閃避,後發先至,回問:「你吃不吃皮蛋肉丸田雞粥?」往後,她同樣問,你同樣迎頭截擊。

她問:「你要不要見我的爸爸和我的媽媽?」你仍舊用一碗「皮蛋肉丸田雞粥」擋一擋,格一格,事情,就有轉圜餘地。為什麼要這樣說話?讓女人想一想,最終,能夠「了脫生死的牽絆」;或者,最起碼,了脫你自己生死的牽絆,不好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