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登的,還是要登 提早回來開會

好久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講未來世界的人類因為教育普及,民智提高,有各種機器輔助,工作的時間越來越短,用來學習和享受的時間越來越長;有了餘暇,文化活動自然多了,文學和藝術創作相應蓬勃;人變得優雅,世界變得和諧……推測,原來勁錯!事情,背道而行。

大家的上班時間,越來越長;長,不是因為真有那麼多的「工作」,根本另有原因。有一個周刊校對員,他中午上班,經常到了翌日清晨,才可以離開報館,不計算耗費在路上的光陰,一天幹活竟接近十八小時!真有那麼多「工作」?當然不是。他大部分時間用來等待和「戒備」,因為任何時間都有人上班,因為越「高層」,上班的時間越隨意,越「浮動」。

我曾經在雜誌里做事,發現如果遇上一流的總編輯,把每月或者每周的工作流程安排妥善,嚴格執行,下屬和他自己,都絕對可以每天朝十晚五,準時回家去從事文化活動。「高層」不能讓員工準時下班,只有兩個原因:一、無能;二、非常無能。

「老闆磨爛席,老是留在辦公室,我們怎麼可以早他離開?」這是職員的顧慮和困局。老闆或者上司,為什麼要「磨爛席」?無家可歸?有一個不幸的家庭,不想歸?都以為浪費電源,就是有作為;事情做得不好,只以為是「因為沒有更加努力工作,所以必須更加努力工作」;無能的人,永遠不能明白:工作的時間和工作的質素,根本沒有必然關係。

工時不斷變長,還有一個可恥的原因:無能,但要體現權力。用增加下屬的上班時間來體現權力。「明天開始,大家提早兩個鐘頭回來開會!」無能老闆說。開什麼會?開的,就是「表現領導無能會」。工時越長,民智越低;民智越低,工時也越長。惡性循環。事實,就是這麼荒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