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人如花隔雲端

還有,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句詩有著耐人尋味的地方。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隔著千山萬水,隔著迢迢時光,隔著起落滄桑,隔著今生今世,這些,就是雲端?塵土之中,我們忽忽地老去,我們的理想和夢中的一切,在雲端之上,永遠如花。

唐詩宋詞中通過強調距離來抒發感情的名句不少,比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

正是因為「隔雲端」,「美人」才永遠「如花」。這種障礙既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成全。西方美學上著名的「美在距離說」,用唐詩的意象解釋就是,美人必須隔雲端,才能保持如花之美感。

記得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不能在最愛的城市生活,也不能和最愛的人結婚。無他,就是因為距離的消失會帶來美感的消失,而如果那是你的最愛,帶來的就不只是失望而是幻滅,對於執著於精神生活的人,那是毀滅性的。有的地方有的人,好得不能相見,需要遠遠地隔了,才得保全。

但是這首詩讓我最難忘的是另一句:「美人如花隔雲端。」首先,這是詩中唯一的單句,屏風也似的橫在詩的正中,沒法不注意到它。其次,這句詩實在太美了。完全非現實,但是卻如此真切如此直接地說出來,說成了人人夢見過的畫面。是那種讓人見之忘俗、一讀傾心的詩句。

中國詩歌中詠嘆「美在距離」的源頭也許是《詩經》中那首著名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不但很有距離,而且無論如何無法縮短,也正因為如此,那位伊人始終具有無法抵禦的吸引力。也許可以將歌德的名言「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改成「永恆的距離,引我們上升」?

美人如花,一顰一笑,在記憶中、思念中真切清晰,而在現實中,兩個人的距離是「天長路遠」,相見的難度是「夢魂不到」,所以是「隔雲端」。但是,如果得與美人天天相守,耳鬢廝磨,紅袖添香甚至生兒育女、柴米油鹽,天長日久,還能覺得「如花」嗎?會不會是「美人如花無處尋」?

我寧願把它僅僅當成愛情詩來讀。因為這首詩很美,美得有不被「索隱」的豁免權,也因為好不容易有一首不再假扮女人、因此顯得取向「正常」的愛情詩。為什麼一定要有寄託?那麼李白如果要寫愛情該怎麼辦?這首詩作為愛情詩絕對是一流的。前半段寫孤苦寂寞,後半段寫相思之苦和無望,都十分傳神而動人,最後一句「長相思,摧心肝」真是痛徹心肺、血淚雙流的一聲呼喊,既有「他生未卜此生休」的無奈和絕望,又有「為伊消得人憔悴」、九死未悔的執著和甘心。此語非真性情者不能語,一旦道出,便是蕩氣迴腸,人間神傷,山鳴谷應,天地低昂。

因為古典詩歌中的「美人」往往比喻詩人追求的美好理想、所嚮往的理想人物,加上「長安」這個明確的帶政治色彩的符號的出現,所以專家認為此詩另有寄託,是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周嘯天語)。我無意於反對這個判斷,但是,基於看詩可以「不分明」的個人立場,我有時候會知之為不知,故意忽略專家考證和推斷的結論,單純地欣賞一首詩,做一個被單純感動的無知者,同時保持自由聯想、想入非非的權利。

美人如花隔雲端。美在距離。生活在別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