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弱女壯士同此哭

在古詩里,往往用美貌來比喻才華,用美貌女子沒有得到寵愛,來比喻人才的沒有得到重用,所以不少詩其實是借櫻桃朱唇來發懷才不遇的牢騷。

唐宋文學專家莫礪鋒先生說,「唐代詩人最重要的集體性的人生感慨」是懷才不遇的感覺。因此唐朝的詠史詩中有兩個歷史人物最常被提起,他們是「詩人們發泄懷才不遇的牢騷的對象」,這兩個人都是西漢人,一個是賈誼,一個是王昭君。

賈誼(公元前200~前168年)是漢初最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少年出名,二十歲剛出頭,就被徵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陞為太中大夫。漢文帝還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後,群臣紛紛進讒言,漢文帝就疏遠了他,並將他貶出長安,去當長沙王的太傅。過了四年,文帝又思念起賈誼來,於是又將他召回長安。賈誼寫了一篇很著名的奏疏《治安策》,文帝看了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不久,漢文帝委任賈誼為自己心愛的幼子梁懷王的太傅。誰知幾年後,梁懷王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因此非常傷心常常哭泣,一年以後也死了,年僅三十三歲。懷才不遇加上英年早逝,詩人們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在哭他的同時也哭自己:「賈生慟哭後,寥落無其人!」(杜甫)「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劉長卿)「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李商隱)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很廣,這位漢宮裡美貌第一的女子,遠嫁匈奴,「天涯去不歸」(李白《王昭君》),最後就死在了他鄉。杜甫在《詠懷古迹》五首中有一首寫王昭君:「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對於這首詩,金聖嘆有過一個評價:「詠明妃,為千古負才不遇者十分痛惜。」

莫礪鋒先生指出:「在封建社會,男性以才能而見重於社會,女性卻只能以容貌見重於社會……所以,女性有美貌而不被重視,跟男性的懷才不遇,兩者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人生的一大悲劇。」(以上均參見《莫礪鋒說唐詩》)

杜荀鶴的《春宮怨》也深得個中三昧:「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這裡最重要的一句是「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獲得恩寵並不在於美貌,叫我如何為自己描畫打扮呢?這是一句牢騷:天生麗質沒有用,精心裝扮更沒有用,因為不知道皇上根據什麼來施恩。其實是說:有才華沒有用,因為當權者不看重,他們有眼無珠。

美貌和才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遇到知音賞識才不會被埋沒。賈誼和王昭君就很不走運,前者是懷奇才而不遇,後者是秉絕色而見棄。

「鍾陵醉別十年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這是晚唐詩人羅隱的《贈妓雲英》。羅隱性格孤傲,好譏諷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他和鍾陵才妓雲英分別十幾年後重逢,羅隱寫下了這首詩。末兩句是悲苦的反話:一個還是貧寒布衣,一個妙齡已逝、未脫苦海,大概是我們都不如人吧。其實是說:像我這樣有才華,像你這樣才貌雙全,卻偏偏一個不能出人頭地,一個不能得嫁良人,這世道是多麼不公平!

如同一度受寵然後失意的班婕妤,男人受到重用之後再被冷落也是很可怕的境地。王維在《老將行》中寫一個戰功卓著的老將軍因為統治者賞罰不公、任人唯親而遭冷遇,那之後怎麼樣了呢?「自從棄置便衰朽」!如同「紅顏未老恩先斷」,往往男人也不是因為老了才被拋棄,而是被拋棄了才迅速衰老。

為什麼總用女子遭冷遇比喻男人的懷才不遇呢?如果反過來,偏用「自從棄置便衰朽」來印證:不是色衰愛弛,而是愛弛色衰,不也很貼切?也許有人會覺得有點辱沒了鬚眉丈夫,但其實這樣很容易讓隔膜的兩個性別真正互相理解。而且,「大」男人們夢寐以求的功名前程,真的就比「小」女子們魂牽夢繞的情愛重要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