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且看高手唱反調

這裡所謂「唱反調」,不落窠臼、獨出心裁者也。一些高明的詩人往往也是唱反調的好手。

唱誰的反調呢?首先是唱心理定勢的反調。

離別時往往是悲傷失落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但是唱反調者偏偏不然。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但認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最後還說:「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不要在臨別時作小兒女態,哭哭啼啼的!豁達堅定,胸懷開闊,不但擺脫了一寫離別就凄清纏綿的積習,而且認為人之相交貴在心心相印而不在朝夕相處,見識勝人一籌。而王昌齡的《送柴侍御》的反調則唱得婉轉:「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遷想妙得,出人意料,表達的雖然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近的意思,但是富有想像,具有濃郁的抒情氣質,不像前者帶著哲理味道。將離愁別緒的反調唱得最高亢豪邁的,當數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語出肺腑,充滿友情和信念的力量,擲地有聲,豈但不效小兒女臨歧落淚,直如一杯醇厚烈酒,堪壯志士行色!

秋天是容易引發憂鬱的季節,大自然「無邊落木蕭蕭下」,使人覺得蕭索、凄涼、寂寞、感傷,「悲秋」和「傷春」,可以並列「詩詞常見主題榜」前幾位。但是,也有人唱出了歡快明朗的反調。最出色的當推劉禹錫的《秋詞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旗幟鮮明地唱反調,將秋天寫得何等生氣勃勃、令人精神振奮!杜牧也喜歡秋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長安秋望》),這是比較單純的秋天讚歌;再看:「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九日齊山登高》則是與抑鬱抗爭之後的爽快曠達。

還有與人之常情唱反調的。「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與家人久斷音訊,快到家鄉了,本應迫不及待地打聽消息,但是這裡表現的卻相反,是近鄉情怯,不敢打聽了,寫對家人的惦念、憂慮,更深一籌。杜甫的「反畏消息來,寸心一何有!」(《述懷》)有異曲同工之妙。夫妻戰亂中久別重逢,卻不寫喜悅,反寫驚疑:「夜深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甫《羌村》其一)也是唱人之常情的反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稍涉「宏大敘事」的,是對歷史定論唱反調。這方面,杜牧是一等好手。比如赤壁之戰,明明是孫劉聯軍以火攻戰勝了曹軍,他偏偏設想相反的可能:「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寫出了歷史重要關頭某些因素的決定性,以及歷史發展進程中包含著的偶然性。對項羽的烏江自刎也不以為然:「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題烏江亭》)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欲成就大業應該有卧薪嘗膽的承受力和百折不撓的堅毅、韌性。如此別出心裁,反說其事,前人評價杜牧「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這種手法,若才氣不足,往往顯得勉強,而小杜是大才子,自然揮灑自如。李商隱也有這份才情,他的《嫦娥》將長生不死的仙子寫成了讓人同情的孤苦女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雖然是借題發揮,但是對嫦娥的看法也是唱了一點反調。

感謝這些唱反調的詩人,因為他們,詩歌古老虯勁的樹枝上,開出了朵朵個性之花,因為色彩與眾不同而格外鮮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