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車·馬·三生石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說的應該是這樣的朋友,這樣的相見吧。雖然我知道這闋《鷓鴣天》本是寫詞人和歌女的感情的。

想必那時候也有齷齪之徒、勢利小人,他們也會因為各種利益或者陰暗心理而出賣友情。但是,因為當時的主流觀念是重信義、講名節,那些小人在這樣做的時候,恐怕還是有不小的壓力吧。至少不像今天的有些人那樣理直氣壯,「朋友就是用來騙的」,甚至「殺熟」這樣讓人不寒而慄的辭彙也成了日常用語。

說到友情,這讓我想起兩個故事。一個是唐代的三生石的故事。一個是宋代張詠和傅霖的故事。三生石的故事是在張岱的《西湖夢尋》中讀到的,但是出處卻是蘇東坡的《圓澤傳》。說的是兩個知己、生死之交的故事。唐代的李源,他的父親是光祿卿,後死於安史之亂,父親一死,原本風花雪月、豪爽揮霍出了名的李源性情大變,不仕,不娶,不食肉,就住在原來自己家、後來的惠林寺里。寺里有個和尚叫圓澤,通曉音樂,和原本善歌的李源非常相投,成了知音,兩人經常整天促膝談心。後來兩人一同出遊,取道李源堅持的荊州,船到半途,遇見一個汲水的婦人,圓澤嘆息道:「我不想從這條道走,就是想避開這個婦人啊。」李源大驚追問,圓澤說,「這個婦人姓王,我應當做她的兒子。她已經懷孕三年了,我不來,她就不能分娩。現在既然遇見了,就是天命不可逃了。三天之後你來看那個嬰兒,我會對你一笑作為憑證。再過十三年,在中秋月夜,我將在杭州天竺寺外,和你相見。」當晚,圓澤去世而王姓婦人分娩。三天後李源去看望,嬰兒果然對他笑了。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赴約,月明之夜,果然來了一個牧童,一邊扣著牛角一邊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大聲問道:「澤公一向可好?」那牧童回答:「李公你真是個講信義的人啊。不過你俗緣未盡,不要近我的身,勤加修鍊,還可以相見。」牧童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李源從此一直沒有出寺,直到八十一歲死在寺中。

圓澤投胎復生的牧童所唱的詩中,最讓人感動的是「此身雖異性長存」一句,不要說身份、地位變了,連肉身軀殼都不重要,只要靈魂在,性情在,就有默契,有牽掛,有溫暖,有信義,生死輪迴都不能改變彼此真摯深厚的情誼。

這首《越謠歌》真是非常可愛。據記載,「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雞,祝曰:……」以上就是他們在這個儀式上「祝」的內容。它反映了越人的風俗,進一步說,反映他們對友情的理解——貧賤之交,富貴不移,以及他們希望這種友情長存的真誠心愿。

這是對友誼的生動註解。真正的友情,不就是應該這樣嗎?心靈相通,性情相投,以誠相待,沒有心機,不管地位如何變遷,都不改變。這樣的友情,有如清泉明月一樣潔凈,又如精金美玉一樣難得,是上蒼給人最珍貴的饋贈之一。

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

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