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節:君子律法

而宗教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人,讓沒有理性力量和人格力量的人類大眾,嚴格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但是,宗教如何並通過什麼方法使得人們做到這點呢?人們想像。宗教能夠使得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是通過教導人們信仰上帝達到的。如我向你們揭示過那樣,這是個大錯誤。讓人真正服從道德律或者道德行為的準則的唯一權威是道德感,即在他們之中的君子律法。孔子說:"人之外沒有道德律"。甚至基督救世主在教導他的宗教時也說:"天國在你心中"。因此我說,通過教導人們信仰上帝,宗教讓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的觀念是一個錯誤。馬丁·路德在丹尼爾書的評論里讚美說:"上帝就在人心所信賴、忠實、希望和愛所在的地方。信仰的對,上帝也對;信仰的錯,上帝也是錯覺"。因此,宗教教導的這種對上帝的信仰,只是信仰,或者我所謂的,一個庇護。而路德又說:"這信念,也就是對上帝的信仰,一定是真實的;否則信念,這信仰,就是錯覺。或者說,對上帝的信仰必定是對上帝的真實認識,是對宇宙神聖秩序的真實認識,而我們知道,這隻有具有偉大思想的人才能達到而人類大眾不能達到。"因此,你看到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人們想像是它讓人類大眾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準則,是個錯覺。人們正確的把這種對上帝的信念--宗教所教導的對宇宙的神聖秩序的信念--稱為一個信仰、一個信任,或者我所謂的庇護。然而,這個庇護,宗教所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雖然是錯覺,一個幻象,卻有助於使人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因為我說過,對上帝的信念給了人們,人類大眾,一種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恆感。歌德說:"虔誠,比如宗教所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不是目的而只是一個手段,通過它給予的心靈和情緒的完美平靜,獲得了修養和人的完美的最高狀態"。換句話說,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念,通過給人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恆感,讓他們平靜,給了他們必需的心靈和情緒的平靜,有次去感受他們之中君子律法或者道德感,我再次要說,這正是讓人真正服從道德行為準則或者道德律的唯一權威。

但是,如果宗教教導的對上帝的信仰只是有助於讓人們遵守道德行為準則,那麼宗教主要依靠什麼讓人,讓人類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呢?靠啟示。馬修·阿諾德確切地說:"無論什麼信條下的高貴靈魂,異教徒恩培多克勒和基督徒保羅,都堅持啟示這種讓道德行為完美的強烈情感的必要性"。那麼,我說,宗教主要依靠的讓人們、讓人類大眾遵守道德行為準則或者道德律的這種啟示或者強烈情感(它是宗教依靠的至高美德)是什麼?

你們會記得,我告訴過你們,孔子教導的整個體系可以總結為一個詞:君子律法,歐洲語言里最接近詞,我認為是道德律。孔子把君子律法稱為秘密。孔子說:"君子之道,費而隱。"然而孔子也說:"普通男女大眾的簡單智力也能知道這個秘密的一些東西。普通男女大眾的卑賤天性也能履行君子律法。"因為這個原因,歌德,他也了解孔子的君子律法這種秘密,稱它為"公開的秘密"。人類在哪裡以及如何發現這個秘密呢?你們會記得,孔子說過,我告訴過你們對君子律法的認識開始於對夫妻關係的認識--婚姻中男女的真正關係。因此秘密,歌德所說的公開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首先通過男人和女人發現。那麼,男人和女人又是如何發現這個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呢?

我告訴過你們,孔子的君子律法在歐洲語言中最接近的詞是道德律。那麼孔子的君子律法和道德律的不同在什麼地方--我指的是者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或道德律法,有別於宗教導師教導的信仰或道德律法。為了理解孔子的君子律法與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法之間的不同,讓我們首先找到宗教與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法之間的不同。孔子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因此,根據孔子的說法,宗教和道德律--哲學家和道德學家的道德律--之間的不同在於宗教是凈化的、有序的道德律,是道德律的更深入更高尚的標準。

哲學家的道德律告訴我們必須遵守我們人的律法,也就是理。而理,正如大家理解的那樣,意味著理性力量,思想和理性的緩慢過程,它讓我們區分和認識到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可定義的屬性和品質。因此,理,我們的理性力量,只能讓我們看到道德關係里可定義的屬性和品質,習俗、道德,也可以稱呼為外在的禮貌和死板的形式,或者說,對錯或正義的形式。理,單獨我們的理性,不能讓我們看到對錯或正義那不明確的、活生生的絕對本質,也可以說,正義的生命,或者說靈魂。因為這個原因,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學家的道德律告訴我們必須遵守的我們人的律法,稱為良心,也就是我們的心。但是,正如希伯來聖經里的智者說的那樣,人心裡有許多機巧。因此,當我們把良心,我們的心,作為我們人的律法來遵守,我們就可能傾向於去遵守,不是我所謂的正義的靈魂的聲音,正義的不明確的絕對本質,而是一個人心裡的許多機巧。(s-8)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