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668章 海上的威脅(3)

蠔鏡,一眾西洋海盜們的落腳點,當福建沿海在小心戒備著的時候,荷蘭與葡萄牙的兩方面人馬卻正起著爭執。在返回到這個基地後,他們兩方人馬就將得來的那些戰利品給分了,在分贓這一環節,倒是沒有出現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可是在談到接下來的行動時,雙方就有了分歧了。

雖然這一次很是輕易地就將上百的鄭家船隻給打敗了,可是謹慎的荷蘭人卻有些對接下來強攻大明沿海的計畫產生了疑慮。提出這一看法的,乃是荷蘭的上校羅格斯,這是一個長著一臉的大鬍子,身體很是結實的典型的歐洲人。不過與他那粗曠的外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那謹慎的作風「德里克上尉,這次我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很明顯,那些明國人不是他們的軍隊,這從他們手上的武器就能看出分曉了。而作為一個明國的商人團隊,他們都能組織出這麼龐大的船隊和人員,那他們的軍隊戰鬥力一定更強。如果我們貿然進攻的話,一定會被他們狠狠地踢我們的屁股的,所以我不贊成立刻就對那裡發起進攻,而是應該先派人去查看清楚了,然後再決定出不出兵。」

那個看著比羅格斯要年輕許多,高大英俊的德里克則立刻大搖其頭:「不,不不!中尉你錯了,在我看來明國海岸一帶沒有人會是我們的對手!我們和明國之間的交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很清楚他們在海上的力量,我們是足以對付他們的,你怎麼能因為有了一點小收穫就收手呢?那可不是咱們的作風啊,而且咱們來這裡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

「不,是你不了解明國人!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明國的實力絕對是出乎你的所料的。我記得在幾年之前,我們就曾與那明國的一支力量發生過衝突,結果我們東印度公司的幾十條大船都被他們給摧毀了,許多的戰士都葬身在海底。如果我們這次依然大意的話,說不定死的將會更多。所以我堅持,閣下,我堅持我們必須先看清楚形勢!」羅格斯又強調道。他提到的那次失利,便是當初與鄭家在海上的一次大戰,當然他並不清楚這次自己擊敗的正是當初的敵人了,不然他也未必會如此堅持了。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一時間還真是誰有說服不了誰。最後,他們只得把目光落在了另一個在軍銜上比他們高出許多的人來,那就是這裡唯一的總督,葡萄牙的克里斯·喬治。喬治在笑吟吟地看著兩人爭論了半天后,才輕咳了一聲,然後道:「兩位紳士,請不要為了這麼一點小事而傷了和氣。其實你們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那就是要從明國得到更多,只是在方法上稍有不同而已。我認為,我們可以有兩個方法來解決這一切,現在我們一共有八艘大的艦船,七十多艘小船,我們可以分配一下,讓大部分的大船和小船去攻擊明國的海岸,而其他的船隻則封鎖住海上通向明國的道路,這樣即便我們勝不了,這裡也依舊在我們的控制之下。而且一旦這樣做了,明國如果有足夠的船隻,必然會派出來和我們交戰的,到了海上,我們的優勢就更大了。」

兩人見喬治象和稀泥一樣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一時間也找不出更好的主意,就點頭同意了下來。既然主張出擊的是德里克,那這次出擊的任務自然就得交到他的手上。他很快就從幾艘大的戰船中挑出了性能最好的五艘,而他所帶的也多是本國的水手和海盜。在他離開之前,還跟羅格斯道:「如果這一次我們取得了勝利,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你和你的手下可別想從中分上一杯羹。」

「嘿,我才不會眼紅那點東西呢,如果你真能取勝,那就說明這明國不過如此,我自然會自己帶了船隊去搶奪更多的財富!」

雙方很快就分了手,一者往大明而去,另一方面則是率了剩下的大部分船隻在海上游弋了起來,只要有過路的船隻,一律都會被其所控制,連人帶貨地被他們得到。

海盜們做足了準備,福建沿海的布防也已經一切就緒,可是能真正決定這次制海權勝負的人卻並不是這兩方面的人,而是在大明的中樞,在北京城裡。

唐楓發了話,那些官員自然不敢再輕乎對待沿海的事情了,在幾日里,就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卻又被唐楓給一一否決了。

大明對大海的認識已經只剩下古書里的記載了,那些官員們如何能真的懂得海戰該怎麼打呢?對此,唐楓也是明白的,他之所以這麼做,不過是表一個態度,要讓大家能夠明白大海對國家的重要性,那以後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他們也就能做出最適當的反應了。

至於怎麼處理眼前的麻煩,唐楓在幾日下來,已經有了一些頭緒了。現在若真是到了海上,大明久未出去作戰的水軍根本不是西洋海盜的對手,就連鄭家這樣靠海為生的大海商最終都以失敗告結,那大明又憑的什麼與之一戰呢?

大明的優勢是在地利,只要讓那些紅毛子們棄船登了岸,他們離失敗也不遠了。不過這樣一來,沿海百姓就難免會受到傷害,唐楓要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地保存他們。另外,隨著西方國家大航海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大明又開了海禁,雙方間的碰撞必然無法避免,那要想不再為他們欺負,就需要讓這些西方人也知道大明的厲害。所以這一戰不光要取得勝利,而且還要一場大勝,甚至要造成轟動效應,讓以後的那些西方人不敢再輕言戰事,這樣大明的海疆才能得到保障。而這一切,只靠著岸上的勝利是不可能實現的,那還是需要在海上的截擊,才能使來犯之敵受到重創。

綜合這幾點,唐楓制定了一個籠統的計畫,由東南沿海一帶的所有衛所官軍一起來執行。雖然唐楓也想親身趕去東南沿海,去參與這可能將改變整個世界格局的一戰,但現在的朝廷卻不可能離開他了,而且他也不放心這麼離開。所以他只有將這一切都交給一個可以信任的人,這個人便是已經升為兵部侍郎的洪承疇。

朝中雖然多武將,可是在海上與敵交鋒畢竟是在陸地上不同的,即便他們去了,也未必能成事。可洪承疇則不同,他當年能以一基本不怎麼知兵的文官在起義軍正盛的時候取得大捷,足可見他在戰爭上的天分,即便換了海戰,在統籌大局上他也不會太差。而且唐楓需要的也只是一個能夠聽從自己意思的人,他真正要仰仗的還是福建當地的鄭家,所以派了這個並沒有多少戰功的人去,也便於鄭家的自己發揮。若是一個老將去了福建,說不定就不買鄭家的帳了。

另外,還有最後一點是唐楓不想被人察覺的,那就是他不希望兵權落到其他不和自己一條陣線的人手裡,即便只是一些衛所官軍。洪承疇經過這些年來的相處,已經完全被唐楓收服了,成了他的堅定擁護者,有他去東南,兵權就依然只在唐楓的控制中。正因為有這幾條原由,唐楓才會定下這麼一個讓人覺著有些意外的人選去東南。

當然,洪承疇此去也不是全沒有其他方面的準備。在得知鄭家主動出擊失敗的具體經過後,唐楓就知道敵人的火器也很是厲害,所以他連忙命火器局將新生產,以及以往囤積的火器給取了出來,然後隨著洪承疇一道去了東南。這樣在武器上,大明就不至於落後那些海盜了,至於船隻上的優劣,就不是唐楓這個身在北京的人能做得了主的了。

在北京的援軍向東南急趕的時候,福建方面已經受到了來自海上的襲擊。這次,海盜是準備了大量的武器,船隻一靠近了海岸,就先以射程極遠的火炮對岸上的防線進行了轟擊。

岸上的明軍雖然也有部分拿著火槍,但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無法與船上的火炮相比,他們很快就只有後退的份了。不過,這一帶早已經被官府疏散了一切人群,所以紅毛子的火炮雖然厲害,造成的傷亡卻很小,只有部分走避不及的將士被炮火所傷。

看到明軍被己方壓製得全無還手之力,那邊的海盜的士氣就高漲了起來。隨著一聲聲的呼喊,他們離開了船隻,向著岸上衝來。雖然他們多數不知道這大明有多麼的富庶,可是他們依然相信,能進出口那麼多名貴貨物的國家,一定是富得流油的。只要這一次能搶掠到足夠多的東西,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就不必為金幣的事情而頭疼了。

穿著短袖的海盜服,或是光著膀子的高大的葡萄牙海盜們很快就從海面上衝到了岸上,他們的手裡除了斧子和劍外,還有一桿桿的火銃,這樣的殺傷力並不比船上的火炮弱多少。而看到敵人殺了上來,那些衛所官軍也只有硬著頭皮回殺過來,兩軍便在海灘上展開了一場廝殺。

論冷兵器,明軍用的是長矛和大刀,比海盜的長劍和斧子倒還佔著長度上的優勢。可是論體格,明軍就顯然比不過那些壯碩的海盜了。那些海盜,因為人種的關係,一個個都有接近七尺以上的身高,而且個個膀闊腰圓,而這裡的明軍,則普遍瘦小,單在氣力上就遜了不下一籌,這一旦貼身而戰,明軍就處在了下風。

而比體力更不如的,則是火器方面的差距。因為大明以往的敵人都在北邊,不是蒙古就是女真,所以一有了新式的武器也都先往那裡運,這導致東南一帶兵丁的武器跟不上時代。現在他們手中所用的依然是那幾十年前的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