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665章 繼續變革

一次加開恩科的制度改革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因為有了這一改變,使得有心入仕途的那些士子們對策論的關注不禁提高了許多。要知道在以往的時候,雖然科舉考試也分為明經和策論兩個方面,可決定考生成績的卻還是明經科,也就是四書五經和八股。可是有了這麼一次例外,就讓考生們不敢如以往般的肯定了,若是在秋闈以及今後的科考中也照著這個來的話,他們只靠著明經科未必就能出好成績,所以許多人也隨之改變了策略。

這也正是唐楓希望看到的現象,國家的強盛其實還是要靠精英分子的力量的,而在大明的這個時候,讀書人就是精英分子,能在會試里名列榜上的更是精英里的精英,這些人若是真能在學識上更上層樓,眼光不被那四書五經這樣的書所困住的話,大明想要更進一步地發展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這一次的秋闈所點的一百多名進士就有多半是能讓唐楓滿意的人才,他們除了明經科的考試成績優異之外,於治國為官一道上也有著不弱的本事。一般來說,這些新晉的進士是不可能立刻授予實職官的,他們或將被放入翰林院中繼續深造,或是回鄉等待,等到哪裡有了缺後,才會被任命到該處為官。可是這一次唐楓卻大異於往常,將這些人和之前恩科考試中名列前茅的士子一起委派到了陝西等地為官。

這也是當下大明官場的局勢所造成的,雖然已經過了好些年了,可陝西等地的衙門還沒有滿額。這一方面是許多人不想去那貧窮的所在,二來也是朝廷一時找不到適合的人選,只有命當地的那些官員兼任數職。現在有這麼一些對治民有著理論基礎的新科進士出現,唐楓自然不會任他們回去了,正好用這些很是破敗的地方來驗證這些人的能力。

從這幾百人中,唐楓選出了五十六個成績突出的,為他們安排了縣令、縣丞等各種官職,都是實職官。在任官的當天,日理萬機的安國公也撥冗親自見了他們,一者為他們打打氣,二者也算是提個醒。

看到一身蟒服的國公突然出現,著實地讓這些新科進士們感到受寵若驚。雖然他們中有不少人在此之前還對唐楓對科舉的改變耿耿於懷,可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成了大明官員時,他們心裡就只剩下感激了,自然對唐楓這樣的大人物很是敬重。

看到眾人見自己到來都有些緊張,唐楓便是一笑:「各位,若是仔細講來,你們該叫我一聲前輩,所以在這裡就不必太過拘禮了。」他指的是自己也曾是同進士的身份,雖然這與現在的他並無多少關係,但卻也很好地搞活了氣氛。

眾人見國公居然如此和善,臉上的緊張之色便也不見了,紛紛笑著稱是,也有順著他的話稱呼唐楓為前輩的。見大家都有些放鬆了下來,唐楓才繼續道:「不過朝廷的規制卻不能因此而不顧,此番我一力主張讓你們以新科進士的身份遠赴他處為官,可知道是為的什麼嗎?」

對此,眾人心裡也有些不解,便都拿眼看向了唐楓,等著他的解釋。唐楓呵呵一笑,這才道:「只因為在我心中,你們將成為我大明未來的棟樑之材,此次讓你們去任那縣令等官不過是要試上一試你們的本事而已。若是在這些官職上你們能做出了成績來,將來回到京城之後,必然會有你們一展報復的時候。不過……」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拿眼掃過了一張張激動而懷著期盼眼神的年輕臉龐道,「若你們做了官不但沒有作為,反而出了什麼差錯的話,本國公下手也絕不會留情,不會因為你們是我看重的人就對你們網開一面。」

「我等記下了!」一眾年輕的官員連連點頭道,他們都滿懷著信心,相信以自己十多年的學識,一定能在任職上做出一番成績的。

「好,那本公就拭目以待了。三年之後,本國公希望你們所有人都是做出了成績的人。還有一點我要告訴你們,雖然當年的亂事已經過去了,可在陝西當地,百姓們對官員依舊是深懷著戒心的,你們這一去,不但要治理好地方,而且要把握一個度,萬不能使當地的百姓再對朝廷不滿。若不然的話,不用三年,本公就會奏請朝廷革了你們的職。」這預防針還是得打的,不然唐楓怕這些人眼高手低,使那幾處地方的情況更加的不堪。

這幾十人中雖然沒有陝西幾省的,但卻也知道當初的亂事,再有唐楓的這一提醒,自然不敢再大意了,連忙說道:「我等一定不負朝廷和國公的厚望,一定能將在職的屬地治理好,使那裡的百姓重新知道朝廷的好處!」

「如此甚好。好了,其他的本國公也不多說了,我已經命人在旁邊的廳中為你們備下了一些酒菜,就權當是為各位餞行和預祝各位能夠成功吧。請!」

將一眾他所看重的人都送走了之後,唐楓就繼續著自己的改革。有了前面一系列的變革成功的經驗之後,唐楓再對大明的原有制度進行變革就駕輕就熟得多了。有了海禁的開啟和商業的發展,商人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而如此一來,原來三十稅一的稅率自然也就不再適合發展了。唐楓就在正元四年的秋冬之交出台了新的商業稅的稅率,達到了十五稅一的高度。

雖然如此一來商人要交給朝廷的銀子是多了,可是因為近幾年來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商人賺取的利潤遠超過往,這讓他們倒也能負擔得起。另外,稅收的提高也象徵著商人地位的提升,原來正因為他們的卑下,朱元璋才定下的低稅率,這樣一來,許多的大商人對此項變革不但沒有反對,反而是舉雙手地表達了自己的贊成。

雖然民間的一些頑固勢力對此依然頗有看法和微詞,但這些聲音卻已經無法改變這一切的發生了。而且總體來說,那些在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也多是有著商人背景或是與商人有著什麼瓜葛的,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自然會極力促成此事了,那些反對的者更是不可能有所作為。這正象是唐楓當初所希望的那樣,當有更多的人和自己的利益綁在一處時,固有的守舊思想便不可能阻止變革的到來了。

除了商人和商業稅收這一塊外,唐楓對大明穩定的根本——衛所官兵也進行了察查。上百年來,因為吃空餉和搶奪官兵的土地,已經使得各省衛所官兵的數量急劇下降,即便留下的也多是些老弱,這才是李自成這樣的反賊能造反成功的關鍵所在。若是明初時的大明軍隊實力,即便再是天災人禍,也不可能讓這些跳樑小丑有出頭的一天。

之前唐楓雖然也知道這個問題,卻因為有著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又不想兩面作戰,才暫時隱忍了下來。可如今朝廷里的官員已經被收服,又有不少人被派去積累經驗,為今後政策的延續奠定著基礎,他終於可以騰出手來處理此事了。

而在這段時間裡,唐楓也並沒有對這衛所里的弊病不管不顧,他早就秘密地讓錦衣衛的密探對全國上百個衛所進行了暗中的調查,現在證據已經齊全,是該秋後算帳了。一道道的兵部調令,以及聖旨不斷地從大明的中樞發了出去,整頓衛所的行動開始了。

唐楓知道,相比起來,北方的官軍作風比之南邊要強硬一些,所以這次他便先難後易,先拿南邊江浙兩省開刀。因為沒有了嘉靖年間的倭寇之禍,所以現在這兩省的兵力已經不是太多了,再加上某些將領的侵佔土地,使得官軍逃跑,這兩個省的兵員十不足二,正是最好的開刀對象。

不過為了防止這兩省的那些將領在眼看情況不妙而鋌而走險,做出什麼讓當地混亂的事情,唐楓還命人給南京的駐軍下了命令,讓他們隨時出兵以防不測。南京畢竟不比其他省州縣,它的戍衛軍隊的人數還是沒有人敢虛報的,所以有那裡人馬的鎮壓,江浙兩省的各衛所官軍即便真鬧事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壞。

果然,在看到朝廷的指令之後,那些當地的軍官將領就有些慌了。雖然有那幾個膽子大的想要做些什麼,可是隨即就被南京那邊虎視眈眈的大軍給威嚇住了。這些人被查出了貪污數萬兩以上的銀子,朝廷自然不會放過這些人,很快就將他們都給押解到了京城,由刑部和兵部一起對他們進行定罪。

隨著南方數省的衛所得到了整頓,朝廷的重點就放到了北邊。這個時候那些衛所的將領已經知道了此事,他們連忙開始徵召兵馬,希望能在朝廷查出確切的證據之前就掩蓋一切。

他們這麼做顯然是有些小瞧了朝廷的能力了,早在向他們下手之前,朝廷已經通過了錦衣衛的密探掌握了他們的罪證,現在只想著隨便找些人來填充軍隊數量,完全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行為。朝廷奉命前來朝察的官員在一查之下就將其中的破綻給看了出來。

有了確鑿的證據,這些將領自然無法再行狡辯了,而為了提防他們狗急跳牆,遼東等重鎮的兵馬全都陳兵於側,那些將領別說絕大多數沒有反意,即便有也只能放棄這種心思了。要知道在他們手上的人馬看似眾多,可實際數量卻是大大的不足,還有部分是新近才招來的普通農民,如何能是久經沙場的精兵的敵手。而且這些將領的家眷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束手就擒了。

所以很快地,南北數百衛所就有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