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648章 兵入金國

雖然說被金軍泄憤所殺的無辜百姓不過幾百人,但是唐楓卻想了許多。現在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乃是幾十年與金人的交戰過程的一個縮影而已,幾十年來,死在金人手上的明軍以及無辜百姓數不勝數,若不能早一日將這個禍患除去,遼東就一日不得安寧,百姓的安全就一日得不到保障。

經過這一次的事情,更是增強了唐楓要在這次一舉掃滅盤踞在東北邊的金國的決定。雖然他知道游牧民族向來是中原漢民族的心頭之患,即便你今天能滅一族,難保明天就會有新的族群出來,實在不必這麼焦急。可是唐楓卻也知道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以及將來,在沙場上決定勝負的不再是快馬彎弓,而將是更加犀利的熱武器,那對游牧民族來說便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了。

雖然照這樣發展下去,金人很快就會失去原來的強勢,可唐楓卻不願意再等。因為那會導致更多的悲劇發生,更多的無辜之人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這都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該是到了算總帳,報舊仇的時候了!

錦州城裡的所有十多萬人馬都隨著陣陣的鼓聲聚集到了校場之中,他們驚訝地發現一直以來只穿常服或是官袍的安國公今天居然難得地穿上了盔甲。一身戎裝的他看上去顯得格外的肅殺,再有身份作為襯托,更是讓軍士們為之折腰。

唐楓以前不穿盔甲,除了因為身份的緣故並不需要這些保護自己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受不了身上堆著十幾二十斤的重量。可今天,為了振奮軍心,為了讓大家知道自己所下的決定是多麼的鄭重,他毅然將一套二十多斤的重鎧穿在了身上。

好在這些年來他並沒有因為隨著身份的不斷提升而忽略了自身的鍛煉,雖然頂著二十斤重量在身,可他依然能站得很是挺拔,聲音也依舊洪亮:「各位我大明的勇士們,前幾日所發生的事情我們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建奴早不是當初的他們了,而我們大明也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卻依然敢對我們用兵,因為什麼?」

下面的軍士中自有那傳令兵將唐楓的話傳出去,讓整個校場的十多萬人都聽得清楚。在唐楓說完這幾句住口後,所有人的面上都帶著不忿和無奈,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除了雙方的自身性質造成之外,還有地理的原因。大明幅員遼闊,邊疆太過廣闊,即便有十多萬人守在遼東,可金人想要殺進來卻還是有著機會的。不過大家都心裡明白,既然安國公這麼問了,那麼他的答案絕不是如此簡單明了的。

果然,唐楓在頓了半晌之後,才終於繼續開口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忍讓!幾十年來,即便我大明真能在沙場上佔了上風,對建奴的殺傷也很是有限,這就讓他們更加的放肆,孰不知這卻害了我們自己的子民!大家應該知道了前不久那個小村落的慘事了吧,一個村子幾十戶人家,被他們殺得雞犬不留!我們身為保家衛國的戰士,難道不因此而感到痛心和羞愧嗎?若我們能將敵人殺盡,或是殺得他們倉皇逃竄,試問他們還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嗎?」

靜謐,整個校場除了那些個來回催馬跑動著將唐楓的說話傳下去的傳令兵外,沒有一個人說話,所有人都是面色沉重,大家都在想著這個問題,有人更是面有愧色。

唐楓的聲音繼續在空曠的校場飛揚著:「我大明太祖,能於元朝紛亂的天下建立一個新朝,將成吉思汗的子孫趕出中原,我朝成祖,也能數度揮軍入大漠,殺得蒙古殘餘望風披靡,從而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難道現在我大明的將士們就做不到這一點了嗎?

「我看未必,同樣是我大明最精銳的勇士,同樣懷著一腔報國的熱血,我們遼東的將士們不會不如先輩的。現在就是我們報效家國的時候了。你們想經常聽聞有金人殺進遼東,害我鄉親的消息嗎?」

「不想!」「不想!」……直衝雲霄的叫喊聲響了起來,那是接近二十萬的明軍將士的吶喊,他們心中的火焰已經完全被唐楓給點燃了。

「不錯,我們不能再讓我大明的子民受難了,我們要讓金人以及其他覬覦我大明江山的蠻夷知道,凡犯我大明邊界,傷我大明子民的人,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血的代價!我要讓他們血債血償!」唐楓繼續高聲喝道。

「血債血償!」二十萬人同時吼出了這一句話,殺氣和士氣這一刻達到了頂點。

看到大家的心緒已經完全被自己調動起來,唐楓便最後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兩日之後,出兵征討金國,我們要為這些年來死難的將士們和百姓們報仇雪恨!」

「報仇雪恨!」所有人都一起喊出了這四個字,這一刻,無論是從他省調來的衛所軍,北京城的三大營人馬,還是遼東的守軍,都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攻到金國去。

待到將士們散去,唐楓來到指揮所里後,幾名遼東的將領就趕了過來,這些人的臉上全都帶著深深的憂慮。還是滿桂這個蒙古漢子最是實誠,即便知道這樣說話會得罪安國公,可他還是直言道:「安國公,您的這個決定是不是太過草率了?我們大明雖然兵多將廣,可金國可不是那麼好打的。沒了城池的依託,只靠將士們的一腔熱血,可不是熟悉地形,又擅長在野外浪戰的金國騎兵的對手啊。這隻會徒增傷亡而已,還請國公三思啊。」

「是啊國公,雖然金人新敗,可是他們並沒有太大的損傷,還有足夠的實力與我們一戰。此番我們能保住遼東已經實屬不易,實在不能冒這個險貿然殺去金國屬地啊。」那邊的祖大壽也忍不住開口勸說道:「這打仗可不光需要士氣,還需要對敵的勝算哪。」

唐楓微笑地聽完了他們的勸告,才說道:「你們以為我作這個決定只是激於一時的氣憤,就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嗎?」聽他這麼一說,幾個將領都為之一愣,大家都拿眼看向唐楓,只等他接著往下說。唐楓繼續道:「其實在我發兵來遼東的時候,就已經拿定主意,這次一定要將金國完全消滅掉了!不然你們以為我真就那麼不放心各位嗎?金人犯我遼東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哪一次不是我們靠著遼東的自身兵力取得勝利的,何必從各地和京城調來這麼多人馬呢?」

對這個問題,其實大家也都不了解,聽唐楓這麼一說,他們才知道原來他不是突然想著殺到金國去的,而是經過深思之後的決定。可即便這樣,這些與金人打了許多年交道的將領還是對殺到金國抱有不同的看法。

「國公明鑒,與金人開戰可不是光在兵力上超過他們就能有勝算的,不然我遼東也不會經年受金人之苦了。雖然現在我們有二十萬大軍,可一旦到了金國,只怕反而會落下風啊。末將還是認為此事該從長計議才是。」吳襄在此時也開口勸道。

其他幾人也紛紛附和:「吳將軍說的是,還請國公三思哪。」雖然大家與金人之間的仇恨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可在關鍵的軍事之上,幾人還是非常謹慎的。

對於他們的反應,唐楓不但沒有因此而生氣,反倒頗為欣賞,他輕輕地點頭道:「若是幾年之前,我會考慮各位的看法,也不會急著出兵金國。不過現在我卻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就此一戰將金國覆滅,絕不是因為一時之氣。」

「啊?國公何出此言?」「國公此話可當真?」幾個將領急忙開口問道,其實他們的本心還是希望能將這個總是對遼東有著巨大威脅的敵人消滅的,只是出於實情考慮才會有所保留。可是唐楓這信心滿滿的說話,卻給了他們不小的信心,臉上也滿是期盼。

唐楓鄭重地點頭:「我當然是有根據才會這麼說。難道到了今天你們還看不出來嗎,現在交戰,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了。以往無論是攻是守,最關鍵的就在這弓弩之上,可現在我大明的守城將士又有多少是只靠著弓箭禦敵的?」

眾將領都是一怔,隨即也瞭然地點了下頭,的確,現在與敵交鋒,明軍多以火器為主。正因為火器的犀利,明軍才能在數倍於己的敵人不斷攻打下守住城池。不過大家的觀念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的扭轉過來,大家想著的依然是原來的一套,認定了在騎兵無法真箇和金軍一戰之前,自己依然不會是金軍的對手。

唐楓見他們還是充滿了猶豫,便繼續道:「其實不光是守城,火器只要運用得法,在進攻中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而且此番我大明的匠人們更是造出了威力比以往的火炮更大,而攜帶也更是方便的火炮來,有了它們在手,何必再懼怕建奴的騎兵呢?」

這麼一說,眾將才算是了悟了唐楓的心意,原來他出兵金國的信心是源於此啊。他們都是接觸過火炮火槍的人,也知道這些玩意兒在對敵時的確有著不小的殺傷力,可卻因為它們的重量,以及數量不是太多的關係,才一直有所限制。現在唐楓說不但有所改變,而且還帶了大量的火器來,這自然就使勝算又大了幾分。

「另外,對敵用兵也要講究個名正言順。此次建奴突然對我遼東用兵,就給了我們一個出兵對付他們的借口,所以這次是我們兵入金國的最好時機。」唐楓最終道。

試問這些將領哪個不想建立不朽的功勛,哪個不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