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眼見得陝西亂事漸平的當口,就想把唐楓的人馬給調回來,甚至更進一步地將他的軍權剝奪,但是不過幾天而已,事情就發生了變化,一切皆不能如朝中大員們的預料一般發生,而必須改變既定的方針,繼續讓唐楓領著這支大軍。
因為亂軍雖然被唐楓所率的官軍大敗出了陝西,卻依然有著餘力。三萬人馬依仗著自己對陝西地界的熟悉,居然從官軍的層層阻截中逃了出來,然後直殺向了山西,這委實讓朝廷大大地震動了一把。要知道現在山西的情況剛剛穩定下來,若讓他們重新再生出事端,只怕又是一場災難。所以朝廷立刻追回了原來令唐楓班師回朝的軍令,而是改命他繼續帶兵將剩餘的反賊盡數剿滅。
在這道軍令尚未到唐楓手上之前,朝廷的一切動向都已經被身在西安的他掌握了。錦衣衛的人現在已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北京城裡有任何的情況都會有人及時為他送來消息,這也是他能安心在陝西作戰的關鍵所在了。當得知朝廷的種種變化之後,唐楓的心裡更是不快,他知道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之感已經越發的小了,或許再過上一段日子,自己就會因為功高蓋主而被定個莫須有的罪名,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哼,當天下有變的時候,這些人就想到了讓我來幫他們平亂,可一旦天下成平,這些人卻又開始對我不放心了!怎麼,他們就當我是如此好糊弄的嗎,能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心裡的怒意已經無法遏止,唐楓在原來的陝西巡撫的府邸中來回走動著,心裡不斷地想著。但是事實卻是如此的無奈,他雖然手裡尚有軍權,卻不可能真帶了他們打進北京去的,這也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是若不這麼做,自己還能保住多久呢?
「幸好,我在平亂的時候留了這麼一手,不然聖旨一下,就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了。現在唯一的辦法只有趁著這最後的機會,將軍權完全握在我一人手中了。而要掌握所有的軍權,必須要讓一人離開。」唐楓細細地想著,眼前似乎出現了吳襄的那張清癯的臉龐。
在唐楓所控制的這支數萬人的官軍中,現在包括了三部分的力量,一是遼東軍,一是山西投順的人馬,再一就是剛剛投降的陝西亂軍。這三路人馬中,當然是遼東軍最是厲害,也是他能取得不斷勝利的關鍵。不過唐楓對這支人馬的指揮權卻不是絕對的,因為有吳襄的存在。雖然他在遼東軍中有著不小的聲望,但是和吳襄這樣一直留在遼東的將領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他勝就勝在身份的高人一等而已。
可一旦唐楓真要有什麼不忠於朝廷和皇帝的舉動,只要吳襄堅決地反對,那三萬精銳的遼東軍就未必肯幫著自己,到時候他就未必能憑著剩下的兩路降軍做出一番事業來了。而且沒了遼東軍的支持,只怕那兩路剛才投順的反軍甚至會反戈一擊,那就真的完了。所以唐楓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徹底地掌握住遼東軍,而想要掌握他們,就必須把吳襄趕走。
皺著眉頭,唐楓開始仔細地盤算了起來,自己該當怎麼做,才能讓吳襄立刻大軍呢?苦思之後,他只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想吳襄離開,最關鍵的就是朝廷的准許,或是遼東那邊的召喚。現在看來,朝廷方面是不可能將這個可以掣肘自己的人給詔回去的,那就只有從遼東那邊入手了,可那裡的滿桂等人能如自己所願嗎?
無奈地搖了搖頭,唐楓不得不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現在他才知道,原來想要做一個所謂的亂臣賊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過現在的他卻已經鐵下了心,無論如何都不能再任人主宰了,不然就算自己想從此不問政事,也不能保存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有著現代思維的他,根本不將儒家所謂的君君臣臣的理論放在心上,如果有人要對自己不利,不論他是什麼人,自己都會還以顏色。這次是崇禎對自己有了殺意,那就只有與之一戰了。
「既然現在朝廷還要我帶兵平亂,那我就索性繼續帶兵,趁著這個機會,將兵權徹底地收到了手上來!」唐楓最終呼出了一口氣,似是對想像中的朝廷,又似是對自己堅定地說了這麼一聲,然後猛地轉身,大步走了出去。
「侯爺,我們經過點算,從反賊那裡一共得到了一百多萬兩的物資,不知該怎麼處置?」這時候,一名官員走了過來小聲地說道,這是唐楓可以信任的人,將此點算反軍物資的重任交給了他,並秘密向自己負責。
「拿出五十萬兩,分給兄弟們吧,其他的就暫時收著,待到後面的戰事里,我們可以之為鼓勵。」唐楓沒有半點猶豫地回答道,這是他早就想好了的,他不可能將這些財物交還給朝廷或是當地的官員,給這些人還不如給將士們以激勵士氣呢。
「是,下官這就去安排!」那人答應了一聲後就走了。而還沒等唐楓來到外面聽取新任命的官員對西安近兩日來情況的彙報,就有一人急急來報:「侯爺,朝廷有新的命令來了。」
「終於來了!」唐楓面上帶著一絲笑容,來到了大堂之上接令。
上面所寫的與錦衣衛稍早之前送來的消息完全一樣,都是讓唐楓趕緊帶了人馬繼續平亂,務必要將反賊對中原的破壞降到最低。唐楓恭敬地接過了由兵部發出的軍令,又將來傳命的人送到了後面好好的款待,然後便升帳點將了起來。
不過半刻鐘,西安城中的將領就都趕來了,在唐楓的調遣之下,他們再次做好了出兵山西的準備。同時,在這次的會議之上,唐楓還提到了將會給各將士加餉的事情,這使得一眾將士都興奮莫名,個個都稱道唐楓英明。
在大家的一片讚揚聲中,吳襄卻心裡很是猶豫,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怎麼做?身為一個曾在官場打過滾的人,唐楓的一切作為都讓他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他看得出來,唐楓心裡對朝廷已經有了不忠。若是換了一個一心為國的人,或許他會對此進行阻止,但吳襄卻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知道現在自己在職位上遠低於唐楓,若是真的與他撕開了臉,自己恐怕第一個就會被殺,而自己的兒子也逃不脫。所以對此他選擇了沉默,只能眼看著唐楓不斷地買好麾下的將士們,把遼東軍的軍心漸漸拉過去。
兩日之後,在西安休整了數日的官軍再次動了起來,這次他們的目標依舊是山西。可是就當大軍開到了山西邊沿的時候,就有原來留在山西的官員送來的軍報:反軍並沒有在山西逗留,只是搶掠了一些物資之後,突然掉頭向南,向著河南地界而去。
這的確大大地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之外,他們只當這些原來就有不少山西本地人的反賊會繼續依仗對地理的熟悉而重新立足山西的,卻沒想到他們會突然轉變了方向。對這一點,唐楓卻是很能理解的,因為這些反賊現在缺的就是錢糧,而在山西已經籌集不到足夠的物資,他們要想繼續存在自然只有另覓他處了。
既然知道了反軍的去向,唐楓當即就也隨之殺去,只是他已經拿定了主意,此番絕對不能讓反軍就這麼容易被剿滅,他不斷不會將他們聚而殲之,而且還會利用他們來達成自己進一步的需求。不過大軍卻還是日以繼夜地往河南方向開去,至少在表面上看來,唐楓還是有心為國滅賊的。
與此同時的河南境內,經過對當地富商和官府倉庫的劫掠,反軍暫時已經穩定了軍心,元氣也有所恢複。可這個時候,他們中間卻起了分歧。高迎祥身為反軍之主的地位已經不再那麼的牢靠,有不少人對其已經有了看法。
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放棄西安,殺出來時,就是因為他的指揮失當,使得不少的反賊首領死了許多人馬,這些人自然會對其有著怨念了。而趁著這個機會,一直就對其有不滿的王嘉胤就開始發難了。或許其他那些首領手中的兵力還無法與高迎祥相抗衡,畢竟他們本來的人馬就不多,而且還有不少在西安突圍戰中戰死或投降了。可王嘉胤的人馬則不同,在李岩的策划下,得以保存了多半,這足以與高迎祥分庭抗禮了。
今天,就在商丘,兩方面的人起了最後的衝突。事情的起因很是簡單,那就是大家該何去何從?以高迎祥的意思,這河南也不保險,身後的官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追來,還是在這裡拿下一些輜重後再向其他省去的好。可是王嘉胤卻打定了主意要在河南生根,在他看來,只要取下開封古城,就足夠抵擋官軍了。
這明顯是在打高迎祥的嘴巴了,當初就是因為他不相信西安能守得住,才棄城而走,最終折損了大半人馬的,現在王嘉胤居然說要守在開封,這讓他如何能答應呢?所以這幾日來,雙方發生了多次的爭執,今天到了不得不作出一個決定的時候了。
原來的知府大堂之上,此時已經坐滿了各個造反的首腦,他們都穿著搶掠而來的綾羅綢緞,但是面上的兇悍之氣卻是半點也沒有被掩蓋住。在經過多日來的廝殺和逃亡後,這些原來就不是什麼良善之輩的人更顯得殺氣騰騰了。
此時眾人正不斷地說著自己的看法,有同意轉道他處的,但更多的卻是和王嘉胤抱著相同的想法,想在河南立穩腳跟的。因為他們還希望著有朝一日能殺回到陝西去,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