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614章 出征平亂

朝中官員對唐楓能要再次帶兵出征還是有著幾許不願的,在他們眼中這個只是同進士出身,且才不過三十掛零的年輕人能被封為安平侯,已經天大的幸事了,現在若是再讓他帶兵平叛立功,只會更加深他在民間和官場的威信。

不過現在的情況卻又不得不重新用他,因為陝西、山西等地負擔軍勢力越發坐大的事實已經傳開,朝廷也已經無法控制,要想安撫受驚的百姓,就必須儘快出兵平亂。而現在各地的衛所官軍不是潰不成軍就是投降了反軍,能抵擋士氣如虹的反軍的,只有大明最是精銳的遼東邊軍了。而想要指揮這些驕兵悍將,讓他們全力平賊,就必須有一個壓得住他們的人,唐楓就是那個最適合的人選。

所以在崇禎於朝會上將自己的意思說出來後,雖然有幾個臣子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最終卻還是獲得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尤其是內格輔臣的開聲支持,使得唐楓再次出征的事情得到了最後的確定。只是對唐楓提出的要再開廣東等幾處沿海城市為港口,並且讓大明自己造船隊出海與海外諸國交易的建議,大家卻是一致否定了。笑話,我大明乃禮儀之邦,豈能因一些蠅頭小利而將祖宗的成法全部毀去呢?他們顯然把蘇州自從開埠以來所得到的種種好處給全然忽視了。

在皇帝讓唐楓帶兵平亂的聖旨尚在書寫的時候,身在安平侯府中的唐楓已經知道了朝堂上的決定。現在唐楓的勢力已經完全轉入了暗處,那就是整個錦衣衛的力量。而錦衣衛也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大漢將軍,一為緹騎,前者是皇帝的儀仗,後者才是密探。唐楓就把自己的勢力延伸進了大漢將軍這個系統,從而能對朝中事務知道得更為準確,這次的消息就是通過朝會上站班的大漢將軍傳出來的。

知道這個情況後,唐楓心裡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終於能再次掌握實權了,而這一次,他不會再讓權力從手裡溜走了。至於擔憂,則是在朝臣的不明智上,現在大明國庫依舊空虛,而中原大地又起了風煙,若沒有足夠的錢銀支持,天下安能得定?

「看來我的想法是正確,若沒有真正的變革,我大明只能是如現在一般的苟延殘喘。頭痛醫頭,腳痛治腳,不斷地平亂和抗金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我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了,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大明和漢族的興盛!」唐楓負手在書房中走了幾個來回後,於心里最終下定決心,他的眼中閃過了一絲光彩,那是在決定和閹黨放手一搏時才閃現的光芒,這一次,他將會做出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決定。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平侯唐楓者,國之棟樑也……今有亂民宵小,為一己之私而動亂天下,使蒼生受苦,社稷不安,朕心如沸……望安平侯能振我大明,掃清寰宇,不負朕之重託。欽此!」洋洋上千言的一道旨意由內侍抑揚頓挫地讀了出來,跪在下面的唐楓卻是沒有聽進去,已經知道了結果的他,對這樣的聖旨當然沒有什麼興趣了。

接旨後,那內侍又道:「安平侯,陛下讓咱家通知您一聲,等會讓您進宮見駕。」

「是,臣記下了。」唐楓點頭道。他知道皇帝對自己還是有些不放心,而且有些事情還要與自己進行商量,看能從遼東調出多少人馬來。

果然,在唐楓進宮面聖時,崇禎就問出了一個有關調兵的問題:「遼東現有守軍十萬餘,不過那裡卻有著十多處關隘,數座城池,所以不可能調出太多人馬。以你之見,朝廷該調多少人馬來平亂比較好呢?」

「以臣之見,只要三萬精兵就足夠了。」唐楓對此早有準備,立刻就回答道。

「三萬?朕聽說那反軍可是已有十多萬之眾了,你只有三萬人馬能成事嗎?」崇禎不禁有些懷疑地問道。

「陛下,兵法有雲,兵在精而不在多。雖然反軍看似強盛,足有十多萬人,可事實上他們能戰的應該不過半數,其他的只是亂民而已。這些人只會跟在後面揀些便宜,真要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只會成為負累,反而降低了反賊的戰力。而且如今的遼東軍大部是有著火銃和火炮的,只要運用得當,三萬足以對敵了。另外,在山西等地,我大明的官軍也依然有著剩餘,只要陛下能給臣以便宜行事之權,便能調動那裡的衛所官軍,這樣一算在兵力上,臣並不會比反軍吃虧多少的。」唐楓不緊不慢,有理有據地說道。

「唔,安平侯說的也很在理。」崇禎點頭道,「那朕就如你所請吧。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啊,早日平了亂事,也好救百姓於水火。」

「臣領旨。」唐楓恭敬地回了一聲後,突然問道:「陛下,不知前次臣所說的那兩個建議朝中大人們可允准了嗎?」

「這個……對於皮島毛文龍一事,眾人都沒有什麼意見,很快就有人會從海路趕去那邊了。想必以他的為人,還不會不遵朝廷的指示。只是那海禁,朝中眾臣卻是不能有一個統一的決定,現在畢竟我大明國內不穩,實在不宜生出什麼爭端,所以朕以為此事還是等到平息亂事之後再說吧。」

唐楓面上露出了惋惜,嘆了口氣道:「既然陛下和大人們都已拿定了主意,臣也無話可說。」雖然早知道了結果,但從皇帝口裡聽到此話,還是讓他感到失望。

崇禎見狀,便安慰和鼓勵了唐楓幾句,聽在唐楓耳中,卻覺得自己和皇帝間的關係更遠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唐楓只覺得皇帝只是把自己當成了一件工具,一件抵禦外族,平定亂局的工具,當有一日天下大定,自己最好的結局就是軟禁一生。當然,在有了這種感覺之後,他就不會束手待斃,他會用盡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唐楓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對君權至上的一套根本不當回事,君要臣死那套,對他來說也根本就是一句空話。

隨著皇帝的聖旨下達,朝廷的調動就再次展開了。一道道的旨意送到了遼東,讓那裡的將領點出精銳之師來中原平亂,同時也有官員乘船出海,直奔東北的皮島,尋那毛文龍,請他出兵騷擾金國沿海。同時在大同等地,當地的官員也與蒙古人通了消息,讓他們陳兵金國邊境,以牽制金人。

在利益和名聲的雙重誘惑下,毛文龍當即就同意了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朝廷也對自己麾下的將領進行封賞,如此一來他便完全取得了麾下將領們的衷心擁戴。而蒙古人,也提出了更多的邊貿要求,在得到朝廷的許可後,也開始了對金國邊境的威脅,一時間金國上下人人自危,自不敢對遼東生出什麼別樣心思了。

在如此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遼東的精兵也出了山海關,來到了北京城。帶兵的乃是吳襄,而左良玉和孫傳庭兩人也隨軍回來了。這兩人乃是唐楓在得知一切後親自寫信去遼東,讓滿桂派遣來的。論起對付金軍,當然是滿桂等久在遼東的將領比較有用,可是在陝西等多是山地,地形更是複雜的所在,卻還是孫傳庭他們更適合了。當然,留下滿、祖等人,也是為了防止金人真箇入侵遼東,有了他們坐鎮,一時半會遼東還是能守住的。

在遼東大軍到京之後,朝廷就開了一個誓師大會,將所有的將士都帶到了原來三大營操練的校場之上,進行誓師。對此,唐楓自然無權反對了,他也希望能讓麾下的將領們能生出更多的報國之心,這樣對戰力也是有著極大提升的。

但是,一個人的到來,卻讓所有人,包括唐楓都為之震驚。原來唐楓以為誓師會上,只會有兵部的大員來說上幾句場面話,然後就由自己來鼓舞軍心了。可誰想,在誓師會開到一半,黃羅傘蓋就出現在了校場邊上,居然是皇帝到了。

戴著翼龍冠,穿著滾龍袍的崇禎一出現,就使得整個場面都有些亂了。這裡的將士們可是全副武裝的,若是出了一點,傷了皇帝可是抄家的大罪,眾人自然不敢大意了。唐楓更是連忙從點將台上下來,參拜皇帝。

崇禎對此只是淡然處之,並且說道:「朕是來給即將為國效力的大明將士們鼓勁的,一切都從簡吧。」這句話更是讓那些將領心存感激。

而在唐楓草草地說了一番話後,崇禎更是登上的點將台,向下面的官軍們說出了一番大義凜然的話來:「各位都是我大明的干城,沒有你們,我遼東的土地、百姓和城池就不能得保,朕在這裡多謝各位了。而今家國不幸,又出了一眾反賊,只有你等才能替朕,替我大明分憂。朕在此立下誓言,當各位平亂成功之後,朕必會重重地封賞你們……」

從來沒有想過能見到天子的一眾將士,此時只有傻看的份了,他們心裡開始澎湃出了愛國之情,這一刻,就是要他們都去死,也沒有人會說一個不字的。這就是皇帝的權威了,他的幾句話,就能將士氣提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

看到眾將士跪伏在地,山呼萬歲的時候,崇禎的嘴便漾開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他不著痕迹地看了不遠處的唐楓一眼,知道經這一事後,唐楓在遼東軍中的地位必然會受到動搖,這也是他最終肯讓唐楓繼續帶兵前想到的一個手段。

對此,唐楓也是心知肚明的,崇禎對自己的猜忌已經很重,即便是需要依賴自己帶兵出征的時候還做出此等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